柳树下的鬼故事

作者: 范洋唷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7:15 被阅读8次

我很喜欢看清代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读了大概有三四遍(当然是白话文)。同样的还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

而清代之外的志怪小说如《太平广记》就显得有些无聊,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篇目还是挺精彩的。

可令我如痴如醉的那些故事,多数朋友却毫无感同身受的感触。

我觉得或许是一个人喜欢的东西是和自身经历有关系的。而文艺作品大概也有类似所谓土壤的东西。失去了这一土壤,文艺作品就无法被理解了。

相传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的时候在路口设了一个凉亭,路人尽可以享用茶水,但需要讲一个故事给他。不过也有人不置可否,觉得蒲松龄穷困潦倒为生计奔波不可能如此惬意。

惬意,无论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惬意就是谜底,编撰这个故事的人应该也是觉得,哎呀,这样真的是好惬意啊。在凉棚里喝着香甜的凉茶,听着过路的路人讲讲乡野的奇谈怪论,有趣的轶事,这样可真棒。

而这样的环境恰恰也就是志怪小说滋生的土壤,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大柳树下闲聊的街坊邻里,这就是志怪小说传播的媒介和生存的环境。

“诶我说,前几天隔壁村没人住的老房子里可出了一个不得了的怪事”大柳树下围坐着一群老少爷们儿。没有这样体验的人是不好理解志怪小说的趣味的。

我小时候就常常蹲在门前大柳树下的石头上,听那些凑在一起的街坊邻里讲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其中我外婆就给我讲过一个自行车载鬼的故事。她说她的舅老爷曾经在海城的钢铁厂上班。当时还没有公车,所以下班的时候需要骑一个小时路程的自行车。而夜班工人差不多是十二点钟下班,到家往往已经一两点钟了。

有一次他骑着自行车下班回家,可没骑多久就感觉自行车后座上坐了一个人。用手摸摸却什么都没有,可说到底车子还是变沉了。他也没管就一直这么往前骑,到了一个叫瓦子窑的地方忽然就感觉车子又变轻了。

转眼一看路边摆着口没下葬的大棺材。瓦子窑没人居住,一直作为停放没下葬的死人和棺椁的地方。外婆的舅老爷坐在马路边抽了袋烟,对着棺材说了句“你也到家了,我也快到家了,你就别再跟着我了”。回到家也没发生什么怪事。

我外婆说这鬼可真够懒的,让人家载,人家也是刚下了夜班啊。您说这是不是有点意思呢?

相关文章

  • 柳树下的鬼故事

    我很喜欢看清代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读了大概有三四遍(当然是白话文)。同样的还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

  • 鬼故事 | 桑树下的女孩是鬼

    俗话说夜路走多了容易碰到鬼,而容易碰到鬼的都是那天时运很差的人,在夜里最容易碰到鬼的是医院的太平间,经常发生车祸的...

  • 广场柳

    广场柳,广场柳, 依然青青执在手。 纵使阳春已老去, 也爱树下独自走。

  • 五律*六月风

    夏日热难当, 绿荫树下藏。 拂摇青柳影, ...

  • 十六字令

    闲!树下春庭花酒间。柔风拂,柳月两弯弯。

  • 2019-08-28

    《柳恋》 风吹柳枝飘斜长, 恰似仙女发散香。 垂柳树下谁人站, 帅哥扶柳等姑娘。

  • 美术侧重班/核桃树下的鬼故事

    晚自习放学后,大家都走了。牛艺问班长吴世豪要了画室钥匙一个人在画室完成他那幅未完成的结构素描。由于新建的科技楼涂料...

  • 天净沙·春柳

    春风戏谑春柳, 行人树下漫走, 蓦然回首, 最美黄昏之后。

  • 关于《一把檀木梳》

    《一把檀木梳》是应一个朋友所请,说喜欢听鬼故事,写个鬼故事吧,所以就写了。 在这之前,我只看过鬼故事,听过鬼故事,...

  • 理工男如何看待鬼故事

    理工男如何看待鬼故事 韦谋 (1)鬼片 鬼故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柳树下的鬼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xr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