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与索引
女人似水 (三)10
第三章 少女是滴滋润的露
10
“宿舍”的简陋有些出乎孩子们的意料,五个“大开间”的瓦房,左边三间男生宿舍,右边两间女生宿舍,“一大间”宿舍里,上下两层,一个紧挨着一个一字排开,竟然成了几十个学生的“大家庭”;几扇大门早已破损,仅用几块木板钉在一起,权当是遮风挡雨之所吧。
初三的某学生,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若有所悟”,于是,悄悄在靠右边女生宿舍屋檐下的大圆木柱子上刻下这一“铭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在一次例行的“校会”上,李副校长虽然严厉批评了“乱刻乱画”之人,却也从他慈爱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该生的“赞赏”之意,于是,会后没过多久,左边的大圆柱上又被某人刻下了“赝品《陋室铭》”:
声不在高,有理则鸣。学不在深,及格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得享。天晴尘埃细,黄土满衣襟。下雨趟稀泥,泥水往来稀。可以“跑得快”,“拖拉机”。无灯光用手电,没桌椅爬床头。待到熄灯后,被窝“扑克行”。我想说:何乐不为?
李副校长再次在“校会”上讲话的时候,明显只剩下了严厉,那份“赞赏”已经被“雕刻者”的消极击败,那份慈爱消失殆尽,虽然“全校追查”无果,但正因如此,“伪铭联”便在学校以及整个湖北口都传开了。
二泽和新来的同学们特地“欣赏”了“传说中的铭联”之后,才三三两两相继到街上购买生活用品去了,一路上少不了又是一阵啧啧称赞。
镇上的“百货大楼”,以前称为“供销社”,是当地的“供应与销售”点,是公社发放“票据”与“兑购物品”的地方;近年来,“自由经济”让物资空前丰富,“供销社”改名为“百货大楼”;大楼里面也可谓金碧辉煌,商品琳琅满目,只是,百货大楼里一米多高的木柜上加一层玻璃柜台,商品都被锁在里面,人们购物的时候,总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大楼每天早上八点半至下午五点半营业,中午有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取代另一个制度的时期,被取代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制度,而是支撑起这个制度的所有人的思想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于是,人们看见百货大楼里的人们,都跟包公似的,一个个铁青着的脸上,呈现出一副“高不可攀”的优越感。
这些年,“个体”这一名词的出现,基本上弥补了“百货大楼”所“残缺”的空隙,填充了人们的丰富生活。左右商铺是镇上较早的“个体”之一,同学们来左右商铺,就成了必然。
二泽和刚刚认识的同学们愉悦地选购自己的生活用品,这里,基本取代了“百货大楼”。这个年龄的孩子们都比较腼腆,他们对时下流行的“议价购买”有些不适应。
“议价”,从出现“物品交易”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存在了上千年,并不是很陌生的事,可在“集体所有”和“计划供应经济”下熏陶了两、三代人,“议价”重出江湖,对于淳朴的天河人,又成了一个新名词,需要重新认识的过程。
二泽打小就跟爸爸去街上卖过“年猪肉”,也常去“猪行”卖那些可爱的小猪崽,还随着妈妈和大姐上街卖过黄豆、花生、鸡蛋之类农副产品,她对“议价”一点儿都不陌生。
曾经,她因为花生卖了个好价钱而吃到妈妈买给她的饼干,也因为把一背篓黄豆卖完了而吃到姐姐奖励的棒棒冰;当然,二泽也还因为“猪行”里行情不好,雪白可爱的小猪崽被贱卖而痛哭流涕,抱着小猪崽不肯放手,说“自己养大的猪崽就是不卖……”,买家实在过意不去,又多加了3块钱。
二泽却不对这3块“恩赐”动容,一路沉默回到家里,把剩下的猪崽食给猪妈妈全都倒上,看见猪妈妈在圈里找不着小猪崽而慌乱打着圈儿乱转,她又鼻子一酸,独自难过去了……
二泽在帮同学们购物的时候尤其显得精明,在她一再讨价还价中,帮助同学们节省下了几块钱,于是同学上街,都喜欢拉上二泽同行,这也让商铺里的人对她另眼相看了。
“好一个伶牙俐齿的女娃子,你不是新生吧?几年级的,以前没见过你?”戚威在几个学生买好东西的时候随意地问了一下。
二泽正在心里算着又帮同学省下多少钱呢,没听见商铺里的人说话,倒是正在装毛巾牙膏香皂的江琳玉嘴快:“谁说不是呢,我们都是新生,二泽可是我们的大姐大呢”,江琳玉热情洋溢地说。
戚威淡淡一笑,“呵呵,小屁孩儿也玩'大姐大'呢?”,然后又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看着新生来上学,自己内心总感觉到一丝失落,如果不辍学,自己马上就是三年级的“老生”了……但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如今,自己已然与这些小屁孩们没有了半点儿瓜葛,不过,也好在自己从来没有什么需要靠“读书”来实现的理想。
辍学,遭受了家里人强烈反对,特别是爷爷,气得直跺脚,愤怒地把拐棍高高举过头顶,虽然柺棍最终还是轻轻放下了,但这是戚威见过爷爷最生气的一次……
不过也实在感谢自己当初的决定与倔强,这一年多来的所见所闻,足以抵得上几年的学校生活,最重要的,有自己的收入就有自己的自由了,对戚威而言,和左哥右哥在一起的日子,煞是“风光”……
镇上的每一寸土地,在日复一日的“活动”中变得熟悉,也变得亲切,只是每每看见昔日同学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地紧紧收起无奈与苦楚,让欢愉尽情地在脸庞在眉间绽放,尽量让自己表现得落落大方、悠然自得,让他们看见自己光鲜的一面,以示优越。
人就是这样,与之同行过一段时间后再“分道扬镳”的每一个人,在自信心的作用下,总是认为自己所处境况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性, 总是认为自己收获了、成长了,比起他人,总有种足够多的优越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