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3d5e1f2ff983f83d.jpg)
不刷刷“头条”,不玩玩“抖音”,不听听“喜马拉雅”,这一天,或者每一天,大概是过不去的,这就是今天互联网时代的日子吧?但要问自己的是:在这“刷刷”“玩玩”“听听”中,“刷”出了怎样一个世界,“玩”出了怎样一个趣味,“听”出了怎样一个美妙?如此作为中,关乎自己的是一种怎样的要害能力?愉悦自己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大概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特别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但是,如此作为中的“要害能力”——理解能力,却是不容忽视的,否则,就会在这“刷刷、玩玩、听听”中把自己“消费”了——不是“消费者”,而是“消费品”。这便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出严肃的“能力建设”课题——个人的理解能力,最该是怎样的?
我们不能不说,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对于社会与世界的把握,特别是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都非常关键地系于一种能力:理解能力。过去有一个口号叫作“理解万岁”,及至今日,我想这样一个口号也不会失去它的价值和认可度,它非常简短地道出了理解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的“理解”才能“万岁”呢?或者,理解能力的最高端是怎样的?这使我忆起了著名哲学家孙正聿先生的一段话:
“辩证法是在对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它的‘否定的’理解。这种‘肯定’的理解,也就是‘历史’的理解,即承认一切事物的历史合理性。这种‘否定’的理解,也是‘历史’的理解,即承认一切事物的历史暂时性。这种辩证法的理解方式,既体现了最彻底的批判精神,也蕴含了最真实的宽容精神。辩证智慧使人的思维超越两极的对立,保持‘必要的张力’。”
如上湛思创力的表达,典范地揭示了理解能力的最高形态——辩证思维的理解力。
什么是“思维的两极对立”,或“两极对立的思维”?即是“非此即彼”——不是黑,就是白。这样的思维方式,怕是很常见的。“刷头条”时,喜欢的就看,不喜欢的不看;“玩抖音”时,乐见的不撒手,不乐见的就排斥;“听喜马拉雅”时,只听对心思的,不称心的则跳过去,如此作为,不是折射了“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当然,需要深究的是,“刷头条”“玩抖音”“听喜马拉雅”的过程中,有没有意识到思维方式的磨练或塑造问题?又能否获得思维方式的磨练与塑造呢?
在辩证思维的理解力中,无论“肯定”还是“否定”的理解,都是“历史的理解”,这种“历史的理解”,一方面是认识和把握到“事物的历史合理性”,另一方面是认识和把握到“事物的历史暂时性”,亦即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却并非永恒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逻辑。在“刷头条”“玩抖音”“听喜马拉雅”时,我们是这样思维地对待自己所“刷”“玩”“听”的对象吗?有这样让我们去“理解”的对象内容吗?
在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否定的理解,这就是理解力上的批判精神之所在;在否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肯定的理解,这就是理解力上的宽容精神之所在,也正因为如此,思维才有了“必要的张力”。至于走向“最彻底的批判精神”“最真实的宽容精神”,则是需要个人长期在这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下做不懈的艰苦磨练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凡一日之寒”。
但可以断言的是,只要个人肯于、善于坚持这样的辩证思维方式,那么,个人对于世界、时代、社会和他人的理解,包括自我理解在内,就会因“肯定中的否定”的批判而走向透辟,因“否定中的肯定”的宽容而走向大度,拥有“高举远慕”的人生就会成为最大的现实。
如何塑就个人的辩证思维的理解能力呢?我以为,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中晚都诵读一遍这段孙正聿哲学的精萃话语,并据此规范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久久为功,必成就自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cdd79c08fbd1048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