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和足部为下肢提供了惊人的适应力,如行走在岩岸上,足部必须足够柔软来适应多变的地面,同时还要足够稳定来支撑体重,我们本质上是三棱锥结构的双足,虽然这种三脚凳的结构可以提供特殊的稳定但是也让我们处于了一种高重心小底座的危险状态,但足弓的支撑保证了这一良好的动态平衡.
四个足弓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的四个足弓,上图为右足的下面观.
内纵弓(黄):从距骨开始穿过舟骨,内侧楔骨及第一跖骨,它的主要作用是承担体重.容易坍塌.
外纵弓(绿):由骰骨,第四和第五跖骨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平衡.
近段横弓(红):由三块楔骨和骰股组成,除非有严重的交通事故比如跳伞没带降落伞否则很难塌陷.
远端横弓(紫):由第一跖骨头到第五跖骨头.正常的远端横弓发挥作用时,第一跖骨头和第五跖骨头下面的老茧会比较突出,那么如果这个足弓塌陷的话第二三四跖骨头的老茧就会比较大.
虽然足弓的定义源自于骨骼的形状,但是支撑着这些足弓的并不是骨骼,而是附着在其上的软组织,只有连接足弓两头的软组织适当拉紧才会使我们拥有正常的足弓.
支撑足弓的足底组织
上图1为足底的各肌肉,上图2为足底筋膜和足底筋膜外侧束.
内纵弓:由足底筋膜提供支撑.
外纵弓:由足底筋膜外侧束和小趾展肌提供支撑.
近段横弓:由内侧楔骨和骰骨之间的韧带提供支撑,很难塌陷和触诊,不需要管它.
远端横弓:由第一跖骨头到第五跖骨头之间的韧带以及𧿹内收肌提供支撑.
支撑足弓的小腿肌肉
除了足底固有的肌肉和韧带,从小腿连接到足部的肌肉也为足弓提供支撑,而且是对足弓调整最要的部分,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脚想象成吊兰,小腿上的肌肉就是悬吊这个吊兰的几根绳子(如上图),一旦某根绳子长了或者短了吊兰就会倾斜,无法平衡.
上图为左侧小腿的横切面解剖图,我们将小腿上的肌肉分成四个间隔,对应解剖列车中的四个链条,分别用不同颜色的x标注.
前间隔(绿):胫骨前肌,趾长伸肌,𧿹长伸肌.
侧间隔(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后表间隔(紫):腓肠肌,比目鱼肌.
后深间隔(红):胫骨后肌,趾长屈肌,𧿹长屈肌.
小腿肌肉的功能
上图中黄色的横轴为距小腿关节的运动轴,此关节主要完成足背屈,足跖屈;绿色的纵轴为跟距关节的运动轴,此关节主要完成足内翻和外翻的动作.那么如上图附着于黄色轴前侧的肌肉可产生足背屈功能,附着于黄色轴后侧的肌肉产生足跖屈的功能.附着于绿色轴内侧的肌肉可产生足内翻功能,附着于绿色轴外侧的肌肉就可以产生足外翻的功能.因为杠杆原理,我们还能知道附着点距离转动轴越远的肌肉越能发挥其本身的力量,可以为调整训练提供思路.
常见的足踝问题及处理方法
足跟前移(足跟短):
以外踝做一条垂线,测量垂线与足跟和第一跖骨头的垂直距离,正常的前后比例应如上图1为:3比1,:如果足跟缩短就会成为上图2中的5比1,一旦足跟缩短就会很容易造成整个人重心的前移,膝关节过伸,胸腔向后倾斜等,如下图:
想要处理这种足踝,我们需要从脚趾到脚跟延展足底筋膜(方向很重要),可以采用筋膜手法或自助用足底滚小球,注意力的持续,如下图:
或采取自主拉伸,如下图:
足外翻(扁平足)/足内翻(高足弓):
之前我们讲过足弓的支撑依赖于小腿肌肉的悬吊,并将小腿上的肌肉分成四个腔室,并解释了其功能,其中最关键的支撑足弓的肌肉为胫骨前肌,腓骨肌(此中包含腓骨长短肌)以及后侧深腔室中的胫骨后肌和𧿹长屈肌,这里腓骨肌使足出现外翻,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𧿹长屈肌使足出现内翻.
那么如果是一个人足外翻,我们就上提他的胫骨前肌,胫骨后肌,𧿹长屈肌;下拉腓骨长短肌.如下图:
然后进行弹力带的足内翻练习(如下图)和脚的抓握练习,比如抓毛巾.
如果一个人是足内翻,我们就上提腓骨长短肌;下拉胫骨前肌,胫骨后肌,𧿹长屈肌:用处理足外翻相同的手法,只不过把推按的方向反过来即可.然后进行足外翻的练习,如下图:
足外旋:
此种情况常常见于扁平足上,是因为第五跖骨到跟骨的足底筋膜外侧束过度短缩造成的,所以用手法将其延展开即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如下图:
总结
足踝作为我们人体直接与地面接触的系统,它维持了人体的平衡,有大量的本体感觉受器,是人整体姿势的关键,一旦发生功能障碍就会对人造成巨大的影响,就像蝴蝶效应,一侧扁平足可能就会引发另一侧肩膀的疼痛,所以足踝的调整不论在解除远端疼痛,改善姿势,还是促进平衡方面都非常的重要.希望此文能为治疗人员和教练们带来帮助.
肌骨康复学习笔记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