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年轻的老上海,对本帮冷面的热爱一般是绝不低于三伏天的高温的。记得学生时代的暑假,冰西瓜、绿豆刨冰、娃娃雪糕、盐水棒冰等等,咬上一口,纵使不在空调间里,透心的凉爽还是挡也挡不牢的。而到了吃正餐的时候,冷面自当是开胃降温的首选。
冷面的做法并不算复杂,把面条烧熟了放凉,切勿煮得太烂,淋上调味好的花生酱、生抽和米醋,最后在盖上一些冷的或热的浇头。在食用之前,我们习惯把所有东西都拌匀了再享用,就像韩国人喜欢把石锅拌饭搅拌一下再开动一样。没有汤面的热气腾腾,冷面靠的是酱料的香来促进味蕾中的唾液分泌,花生酱的浓稠和米醋的酸爽,是最为刺激食欲的组合。
冷面的浇头多种多样,冷浇头里最经典的是三丝和银芽的,三丝主要是茭白丝、肉丝和青椒丝,三种不同色泽和口感的混合,在视觉、味觉和营养上都颇为均衡,而银芽的俗称是绿豆芽,吃上去爽脆,吃进去败火,是夏季良品。热浇头主要以肉类为主,辣肉、红烧大排、糖醋小排等都是热门的选项,满足了食肉人群的喜好。当然,不少食客会选择热浇头里拼个素的冷浇,荤素搭配也不失为上策。
若在上海的夏天吃冷面,去老字号本帮菜馆、苏式面馆吃或在家里自制,都是很好的途径。上海的苏式汤包店遍及大街小巷,每到六月,餐厅就在最显眼的窗口上贴着“冷面、冷馄饨”的字样,前来的食客一看便知晓时候到了。点上一盆冷面,再加个冰镇豆浆、酸梅汤或鸡鸭血汤,三五人的桌再加个白斩鸡,那就吃得很乐惠了。
在家自制的冷面则各有千秋,我外婆就爱自己做着吃,而我的表弟是忠实粉丝,暑假的时候经常去探望我外婆,不知是为了关爱老人,还是为了吃上那一碗充满慈爱的老上海冷面。因为是自家做的冷面,淋上的酱料总是特别多,一碗不够可以再来一碗。这让我想到了我最早入职的一家单位,公司食堂在夏令每周三的中午都供应冷面,我也是出于热爱,供应冷面的那天总不舍得到外面餐厅去吃。
前段时间,有个北京朋友来上海,她想吃点本地的小吃,我就带她去了苏式汤包店,我们点了汤包、春卷、葱油拌面等小吃。当我提到冷面时,她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似乎在惊讶着面原来可以冷着吃的,她犹豫了一下没有选上。我见状就提醒道:“夏天来上海,一定得尝尝冷面嘛,那我自己点一份,你到时吃两口试试。”
辣肉冷面于是乎,我们的冷面上桌了,那朋友夹了几条送到嘴里,说道:“原来冷面是这样的,我还当是很冰凉的那种呢!”“是啊,我们的冷面是常温的,还挺好吃的吧?”我回应,对方点了点头。诚然,也有外地来的朋友吃不惯冷面的酱料,不辣还带着点甜,而这正是江浙本帮菜的主旋律呗。虽然凉皮、凉粉同样是夏令之选,由于放了太多辣椒油,显得口味重了些。
相比老北京炸酱面的浓郁、武汉热干面的鲜辣以及本帮葱油拌面的喷香,冷面是另一种畅爽而特立独行的存在。吃冷面的时候也不会冷场,窗口拌酱加料的阿姨总是热情招呼,空调间里的餐桌即使再小,几个食客总是边吃边热聊,三下五除二地光了盘。
这就是上海人的夏天,有冷面吃,有空调孵,有水晶天,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