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期望别人在说起我的人生时有多少褒扬,我只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
摘要
上个世纪20年代出生,40年代加入游击队解放云南,60年代被打成右派发配农场,70年代调任制糖厂扭亏为盈,80年代赴任玉溪制烟厂重振烟业,90年代成为行业第一人冠以“烟草大王”之称,90年代末被牵涉入狱,妻子病重,女儿自尽,家不成家,辉煌不再。00年代出狱重创佳业,忘掉过去,以70之身20之精力重投于工作,再创辉煌,成为诸多创业者眼中的人生导师。
褚时健成为了创业者的神话,他的人生历程受到诸如王石,吴晓波等商界精英的钦佩。面对不公平的命运,愤然一跃固然悲壮,有原则的隐忍更加可贵。褚老身上的所经历的,所考验的,使我们发自内心得对他肃然起敬。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踏实肯干一、苦难中磨练出的企业家精神
60年代,褚老为了保护部下不被打入右派,他私自降低中央的指标被认为有右倾倾向,后被发配到红光农场进行改造。即使知道自己身受冤屈,但他也不愿就这样自己把自己打倒。
他每次出任务时都加紧完工,并利用农场多余的田地种菜,种完菜就喂鸭子,并且每次收获都不一人独享,而是拿到公社食堂由农场众人平分。在饥荒时期,褚老主动申请上山打猎,且从不空手而归,使得在那个人人没饭吃的时期,农场里还能有肉吃。
到了70年代,农场被解散,褚老被调到了新平的曼蚌糖厂,负责榨糖部分的业务。即便红糖在那时候是紧俏品,但糖厂的领导没有任何关于成本收益的经济观念,因此糖厂只能年年亏损,待遇差的难以想象。
褚老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止损。他亲自下到产间去把每个生产流程都摸了一遍,尽快地熟悉生产流程并找出了亏损的关键:锅炉设备。他改灶改燃料,用榨完的甘蔗作燃料,将灶的底部改进,使得能够更好的吸收热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有了这一次的成功,他迷上了技术改造:“没有技术搞不成伙食。”他将设备更新,并从原料着手提高榨糖率,让产量又加了一番。
到了文革时期,工厂上上下下陷入了疯狂。褚老成为了当权派中的边缘派、技术派:“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你不懂技术光会管人不行。”显然这在当时的氛围中,免不了一番批斗。
而褚老最擅长的莫过于把工厂的生活搞好,提高职工的福利。他发动职工种菜,把糖面上的杂质改良下拿来喂猪,空闲的时候带领职工下河拿鱼,食堂里的伙食也就这样得以改善了许多。
因为生产的稳定,职工福利的提高,文革中的斗争并没有影响到他太多。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他,大家的生活都没现在这么滋润。所以两派在批斗他时,都只是做着不痛不痒的表面功夫。
如褚老所言:“小事料理得好,大事才有本事料理。”纵使在这苦难时期,褚老也从中磨砺出了接地气的企业家精神。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踏实肯干二、产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
70年代末期,国家将重心转入经济建设,到处都紧缺着管理人才。地方政府将褚老平反后,任命他到玉溪卷烟厂担任厂长。
当时的玉溪卷烟厂局面破乱不堪:员工是软、散、懒,车间是跑、冒、滴、漏,厂里鸡鸭乱跑,到处都是肮脏混乱的样子,产出的红梅烟也被专家评为“苦、辣、呛。”但他一点也不沮丧,有挑战和忙碌的日子是他喜欢的。
褚老首先做的是强调纪律,将一名无故旷工的副厂长杀鸡儆猴,以一种“强人”“强势”的形象来管理工厂。
其次,依旧从技术出发。本计划40天修好的锅炉,带领技术工人在四天内加班加点修好,让上上下下的职工莫不称服。
紧接着,他对工厂进行换血般的改革。员工生活福利是搞好生产的前提和后续保证。他用财务未使用的基建资金给职工盖房,一改之前“茅棚屋”的状况。
之后,整顿工厂,进行生产改革。在他看来,产品的第一要素是质量,第二要素还是质量,第三要素依然是质量。从着装到发型,再到工作时间,细节入微的标准让工厂风气焕然一新。并在车间内实施奖惩制度,力图改变从前“大锅饭”的思想观念。
在生产要素上,力排众议,进口市面最新的卷烟机,使效率提升了几个基数;在制度上,进一步实施“单箱卷烟工资奖金含量包干”,打破了平均主义的传统。他认为,没有所谓自动自觉、牺牲个人的觉悟,人的劳动积极性必然和自身利益挂钩,才有长期持久性。多年来,事实总是不断得证明这句话的正确。
不仅仅满足于卷烟设备,褚老想对整个生产设备来一个质的飞跃。面对改革开放后洋烟的市场入侵,他向领导审批要出国考察,购买最新最好的设备。即便是面对高达2300万美元的巨额贷款,他甘冒风险,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年来还清贷款。随之一流的设备进入工厂,生产率和质量正又呈指数型飞升,玉溪卷烟厂一时豪气千云,傲视同侪。
强人的思路是不做则已,一旦出手必须成功。褚老又大胆得向云南政府申请,建造属于卷烟厂自己的烟草种植基地,使烟厂能够原料生产销售三合一。卷烟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原料的好坏。但这种行为从规定上说就是越俎代庖,抢了烟草局的饭碗。而问题就是问题,不解决就成了症结,会产生后患。比较幸运的是,当时省政府领导正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的政策,但主要原因还是此时玉溪卷烟厂取得的辉煌功绩为谈判增加了许多筹码。只要最终是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着想,企业的形式如何是可以商量的。因此,副省长亲自拍板表示支持,大事定下。
后来,在玉溪卷烟厂已经做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情况下,褚老进一步大胆得向更高标准发起冲击,励志做成“业界标杆”:“人们为什么爱名牌,就是爱名牌高高在上的质量。”无论什么标准,唯一有价值、有意义的标准应该是消费者的钱包。到了80年代末,玉溪卷烟厂两年内向国家上缴的利税已从7.63亿,提高到了20.3亿。
褚老几乎取得了满分的成绩,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踏实肯干三、触底反弹的高度决定成功
2002年,在经历了妻子的分离,女儿的逝去,刚刚出狱的褚老早已没有了当年“烟草大王”的意气风发。在正常人看来,一个70多岁的老头在“大难不死”之后,应该是好好地安生度日直至终老。但他没有选择了这条平凡的道路,他需要通过做事,重新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成就感。于是,他选择了土地。
在他多年的管理经验里,他一直认为:“做什么事情,如果心里没有把握,就不要去做。”他把所有能涉足的行当进行筛选,最后停留在了冰糖橙种植上。
橙子无论是从营养上还是口感上都受到大部分人的青睐。可以说,褚老对产品的定位依旧十分精确。然而,许多人甚至包括他儿子都劝他好好休息为上,不要做那么大规模,奈何在意志方面,褚老向来是强者。他认定要做的事一定是有七八分的把握后才会去做。
他依旧使用过去生产卷烟的经验,计划高品质、大规模得种橙。同时他的工作重心也依旧没变:产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他从水源到栽培,事必亲躬,每一项都以近乎严苛的标准来完成。在他手下的农户也在这种严肃紧张的工作气氛中,逐渐改掉了懒散随意的态度:“在他眼皮底下做事,唯有认真,没有第二条路。”
对于栽培橙,褚老是彻彻底底的外行,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心将技术全权由他人负责。他自己整天抱着农学的专业书,一本又一本得翻,做笔记。光学书本还不够,还要在实践中去得到经验。因此,庄园里的技术顾问有时候会觉得,褚老的理论水平已经超过他们了。
说褚老是初学者,其实也不然。他身上最宝贵的创业资金应该是他从前的积累。一开始褚橙的结果并没有那么完美,总是出现酸甜不一的情况,甚至结果量也比书上写的少。褚老发现不对后,通过多次实验,改变种植密度,加大农肥量等等。土地的最大优点就是回报及时。在不断的反复中,他找到了目前最佳的配方(还在向更好的口味进军着),并将种植过程完全数字化,标准化,将农业与工业化相结合,既提升了质量又提升了产量。
如今褚橙这个品牌,已被褚家人重重得推向了市场。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踏实肯干总结
王石: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在谷底反弹的高度。
褚老说过:“我脑子从来没有退休的念头。不管是当时到了退休年龄,还是从狱中出来,要真想我多活几年,苦一苦可能效果更好。人哪,没有希望就没有人生乐趣。”
回头看着褚老几十年来的成就,钦佩之情总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他始终执着于传统中国人的精神:认真做事、注重生产、有劳有得。
做哪行都不容易,因为真要做好一件事,不花精力不动脑子是不行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人哪,都要有一颗敬畏心,自然规律、市场规律都要遵守。人当然要努力,要全心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走得两步,停下来想一想,以后的路才不会走错。
他一直对儿孙们强调:“一个人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对产品认真,对周围的人也要认认真真,要让大家的利益得到平衡。要随时随地都在检查,做这件事我朋友亏了没有?我们生活条件比别人好一点,我们就多照顾他们一点。”
岁月像一条河,不由分说向前奔腾而去。从狱中出来到现在。褚橙也已经发展了15年,褚老亦踏入了了耄耋之年,但他依然像一个士兵般直面各方面的挑战,依然阳刚十足,没有一丝衰老的痕迹。
褚老给我的感觉不单单是钦佩,更多的是被他那踏踏实实,一往无前的人生态度所感染,恨不得即可指点江山,大干一番事业。他对工作,对身边人的态度还有太多需要我去学习。
老兵不死,匠心依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