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种表达,与单极元素「简」与「易」,实际上呈现出一种相似但平行的关系。
我们提过「易二进制」的概念,所有的解释,几乎都建立在与数二进制的借鉴与比较上。
一是元素不同。
「易二进制」的两个基本元素,分别是一、二。数二进制的原始代码,分别是1、0。关键在于,元素二的「数」值真的是「2」,并不是简单的用符号二来代替数二进制中的那个「0」。《易经》里面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0」这个概念。
这并非偶然,即使不考虑历史的、具体的、知识局限的因素,《易经》舍「0」用「二」的根本原因,也并非出自单纯的人为设定,而是取决于自然规律的客观制约,从而只能如此表达。
如果人为设定数二进制的原始代码由「1」与「2」来代替,也应该能够完整演绎出全新的二进制数的系列。与易二进制别无二致。
二是表达方式不同。
易二进制的表达,相对于数二进制而言,有更多的制约因素。其中一个明显之处,就是表达方式的限制。易二进制实际上只限于三个「位」。
从一到二本来是一个「位」,从三到四本来是二个「位」,从五到八本来是三个「位」,再往上都是四个位以上。对此,《系辞》要求「极其数」,就是将不是三个「位」的,全部「配」成三个「位」。
有评论说,数二进制的一个位是0和1,二个位是2和3,三个位是4到7,8以上都超过三个位,与易二进制不同,是不是出现了错误。
之所以不同,一方面是基于元素不同,另一方面也存在设定上的人为区别。一与二被设定为一个「位」并不违背逻辑,自有其合理性和完整性,已经形成为自在圆融的独立体系。
三是性质不同。
数二进制,本质上是抽象的「数」,是全部存在的计量标准。易二进制就没有这么抽象。
性质上的差别来自于两个基本元素的区别。数二进制代表的是「无」与「有」,无限包容,放之宇宙而皆准。而易二进制代表的是「虚」与「实」,仅限于「物质世界」。所以易二进制的适用范围远远小于数二进制。按照《系辞》的说法,其局限在于「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两相比较,显然小巫见大巫。
数二进制的广泛适用范围,与数据化的广泛模拟范围成正比。这是已知项。由这个已知项,是否得以推知易二进制的情况与作用?
易二进制的性质并非「数」,到底是什么,从《系辞》的「易与天地准」,以及「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来反向推导,其模拟的范围应当主要是「人」。但《易经》所说的天、地、人「三才」的「人」,与常识以及科学所认知的「人」,应该并不同一。
四是目的不同。
关于二者的所谓目的,同样应该属于人为的设定或者强加上去的「属性」,也可以说是故意拟人化的表达。以人的情况来揣测「易」的可能,有点类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是更为扑朔迷离。
《系辞》关于「易」无思、无为、不动的阐述,真正想要表达的也是这层意思。以《易经》而言,一再介绍「易」的目标或者结果,从模拟的视觉来如此讨论所模拟的对象,并非故意有悖于「自然」。与此相反,全部的前景或者未来,恰恰是「自然」存在的前提、理由或者说驱动力。
「数」有极致的美。不仅是数学,也不仅仅限于与所谓的「理科」相关的知识,都奉「数学」为纯粹的科学,甚至哲学、美术、音乐这些被奉为高雅的、纯粹的美学领域,也以能符合「数理」为准绳。「数」之所以美,根子在二进制。正是二进制的数理,奠定了现代数据化革命的理论根基,并进而打造出完美的模拟世界。
用文字、语言来诠释二进制,「一阖一辟谓之变」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已然登峰造极。记得以前看到一篇介绍现代二进制的科普文章,用两个电灯开关来说明有无两个元素,就是最直观形象的「一关一开谓之变」。《系辞》明确指出,不仅是由这两个元素来进行「变」,而且还「往来不穷」。然后才「谓之通」。
以数二进制来评价易二进制,由于「数」实际上并不能自行「往来无穷」,所以,这个「往来无穷」应该归属为人的操作。还是那句老话,如果没有人的影响,无论「数」还是「易」,二进制是不是「往来不穷」,与「人」、与《易经》、与《系辞》都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不知道有数据化的模拟世界,对于《系辞》说「数」可以「往来无穷」,无论怎样脑洞大开,也无法从数二进制与计算机的关系,联想到易二进制的终极目的之所在。
1、「见乃谓之象」专属于《系辞》,因为是《系辞》借用了的「数」的结构创造了卦的「象」。
2、「形乃谓之器」专属于《易》,因为只有《易》才煞有介事的提出,可以指导人们根据「象」来「制器」。
3、「制而用之谓之法」的说法大有深意。生活中,仿象制器和制器并致用,其中的知识与技术之间还是壁垒森严的。关键的区别在于「得法」还是「不得法」、「有法」还是「没有法」。不仅有法而且需要得法,才能够通过漫长的知识积累实现「制而用之」。
4、就「数」的二进制来说,「数据化」渐渐深入人的社会生活,与《系辞》所说的「易」的「利用出入,民咸用之」,通过简单的电子游戏联系到了一起。所谓的既有法可循、又出入有度、且因利设用,已经让全社会的「民」都趋之若鹜。
借助数二进制与电子产品的因果关系,我们得以更加直观、深入以及创造性的理解《易经》的期盼:「利用出入,民咸用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