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300字社会热点知识的搬运者
贾琏、贾琮难道就是永琏、永琮?【五】

贾琏、贾琮难道就是永琏、永琮?【五】

作者: 南山顽石 | 来源:发表于2022-04-28 07:29 被阅读0次

(3)如果《红楼梦》不是成书于乾隆朝,而是成书于康熙朝甚至更早,回头再看书中种种犯忌讳之处,将会豁然开朗

将《红楼梦》成书时间确定于1744--1754年间,始于胡适。据胡适考证,《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

胡适则是在袁枚(1716—1797)相关记载的基础上考证的。

但根据袁枚的记载,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写有《红楼梦》一书,并且曹雪芹是距他百年前的人物。并且,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明确记载,所谓大观园,就是他所购得的最早属于曹家的随园。

按照袁枚生活的年代,如果他的记载是可信的,则曹雪芹也是康熙朝的人,那么《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就大大提前,书中很多在乾隆朝明显犯忌讳之处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那么他就是亲身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写作《红楼梦》,曹家过往的繁华,他肯定历历在目,写作记录封建贵族衰亡史的《红楼梦》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但是,胡适胡适在袁枚记载的基础上考证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又有什么很得力的证据吗?貌似没有。因为他考证曹雪芹是曹寅孙子而非儿子的证据是敦诚《寄怀曹雪芹霑》一诗“扬州旧梦已觉久”诗句下的小注:“雪琴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这是一条孤证。他所引的其他证据,其源头也都指向这条孤证。

所以,曹雪芹是曹寅孙子这个结论很不可靠,只是由于胡适是大学者,弟子众多,自然有很多人附和他的说法。

但是敦诚是袁枚的同时代人,他比袁枚还要晚出生18年,他的记载未必就比袁枚的记载更可靠。

并且,敦诚的记载有一个特别大的漏洞:

他的那条记载说曹雪芹曾跟随祖父曹寅到织造任上。但问题是,曹寅于1712年去世,而曹雪芹的出生年份,按目前比较普遍的两种说法,一为1715年,一为1724年。曹雪芹出生时,曹寅已经去世了,所以曹雪芹曾随曹寅到江南织造任上的说法不成立。

因为据敦敏敦诚兄弟记载,他们与曹雪芹的确认识,还是好友,经常在一起唱和。敦诚《寄怀曹雪芹霑》的那条小注所记之事有可能就是这个曹雪芹生前亲口告诉他的也未可知。

如果曹雪芹这样告诉敦诚了,并且他所言非虚,那么他就不应在1715年,或1724年出生,而是应该在曹寅去世之前出生。

并且随曹寅到江宁织造府时,他不应该处于襁褓中,而是应该能记事了,按照常理,人在三岁之前经历之事是记不住的,所以,曹雪芹如果真随曹寅到过江宁织造府,他应该最迟不迟于1709年出生。但问题是,如果曹雪芹是1709年或之前出生的,他与敦敏敦诚兄弟的年龄差就更大了,比敦敏至少大20岁,比敦明至少大25岁,这么大的年龄差距,能成为好友是很难想象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前面提到的敦诚诗中的那条小柱,后来有研究者发现该小注是刊刻时人为添加的,敦诚原来的是高中并没有这条注解。那就是说,敦诚根本没有写那么一条小注,则证明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的唯一证据也属子虚乌有了。

既然如此,就有理由怀疑与敦敏敦诚交好的曹雪芹极有可能并不是写《红楼梦》的那个曹雪芹。

基于这样的假设,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中贾琏、贾琮与永琏、永琮名讳相犯的事,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如果敦氏兄弟认识的那个曹雪芹并非写《红楼梦》的曹雪芹,则主流红学所给出的关于曹雪芹的一切结论都将失去基础,《红楼梦》成书于1744—1754年间的结论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再结合袁枚著作中关于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以及曹雪芹是距他百年前的人物的相关记载,完全可以合理地假定《红楼梦》是成书于康熙朝,作者当然不可能预见到若干年后会有名为“永琏”、“永琮”的皇子降生,也就不存在什么避讳不避讳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琏、贾琮难道就是永琏、永琮?【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yj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