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 明·董其昌《兰》
寓意:兰心蕙质
文成公主是世间少有的幸运女子!
这个女子在生前身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她的丈夫爱护她、敬重她,为她盖了一座宫殿;她的臣民尊崇她、缅怀她,为她修建了文成公主庙;她的功绩彪炳千秋、世代传颂。
她的一生无疑都是在幸福当中度过的。
她心系国家、心系百姓,耗尽一生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样的女子值得她的丈夫爱重她、她的臣民膜拜她,所以,她的幸运也是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1.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宗亲女子,有人说她是太宗堂弟、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但她的真实出身在唐朝的文献里并未有记载。
文成公主本名不详,有人认为叫李雁儿,她出生于公元625年,去世于公元680年。史载她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按照西藏的历史文献记载,文成公主的出生带着神圣的光环。
根据元末明初的西藏学者撰写的《王统世系明鉴》的记载,文成公主是观音菩萨身上的一道圣光所化成,她的出身伴随着光明和神圣,是绿度母的化身,当然了,这是西藏人民感念于文成公主对西藏所作的贡献而将她神话了。事实上,当时她远嫁到吐蕃之后,吐蕃人民都尊称她为“甲木萨”,意思是汉族来的仙女。
正如每个怀春少女一样,文成公主也梦想着有一天她心目中的盖世英雄能够驾着五彩祥云来迎娶她,她坚信这点,“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结果,她真的等来了她心目中的盖世英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
这里不得不提到松赞干布的父亲论赞弄囊。
论赞弄囊是个有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人,他一心想把小邦林立、分裂割据的青藏高原统一成一个国家,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但是各大部落的贵族害怕王权的集中会影响他们自己手中的权力,于是就合谋用毒酒将他毒死了。
接着吐蕃内部开始内讧,周围各部落也开始造反,吐蕃正处于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
年仅十三岁的松赞干布就在这种情形下被推到了台前,写到这里,我不禁为小小的松赞干布捏把汗,要知道我十三岁的时候还是个懵懂、不通世故的小骚年,而松赞干布却要扛起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这么重的担子,这是何等的了不起啊!
但是松赞干布他不是常人!论赞弄囊为了培养他成才,继承自己的宏图大业,让他的儿子接受了非常严格的训练。松赞干布每天要坚持骑射等各种训练,达到了论赞弄囊的要求才能休息,如果达不到,那么抱歉,不吃饭不睡觉也得完成。
在这种严苛的训练下,松赞干布在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打遍宫里无敌手了,他甚至敢一个人骑马到野外杀野牛野马取乐,这要换成普通人不得尿裤子么。
此外,松赞干布还接受了大量的文化教育,论赞弄囊一心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精通工艺、历算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文武全才,后来的事实证明,松赞干布没有让他失望,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领导者。
这个复合性人才上台之后,在宰相尚囊和他的叔父论科尔的协助下,把毒死他父亲的仇人干掉,替父亲报了仇,稳定了宫廷的局势,接着集中力量逐一击败各地叛乱者。
他训练了一支精锐强悍的军队,同时又减少征收民间财物来笼络民心。他利用各部落之间的矛盾成功的把几个力量最强大的贵族争取过来。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平定了叛乱,将土地、民众和武器全部收入囊中,并逐渐统一了雪域高原,然后以逻娑也就是西藏拉萨为中心,建立了吐蕃王国,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新政权。
松赞干布还派了十六名贵族到印度求学,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为藏族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吐蕃国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日益强大,称霸雪域高原,周围的小国泥婆罗国(尼泊尔)国王甚至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嫁给松赞干布为王妃,以此来换取和平。
松赞干布可以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了,这样的人当不致辱没了文成公主高贵的出身和满身的才学。
3.
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威震四海,松赞干布十分仰慕大唐帝国。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首次派遣使者到唐朝朝见。当时唐朝和吐谷浑正交恶、朝廷准备出兵征讨之,这时候吐蕃的示好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唐朝正好可以联合吐蕃来牵制吐谷浑。所以太宗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使者冯德遐带着国书和礼物前去吐蕃抚慰。
唐朝使者的到来使得松赞干布异常的高兴,他隆重的招待了冯德遐。当时边疆很多少数民族的首领都请求和唐朝通婚,能得到唐朝公主的下嫁更是非常荣耀的时期。他听说了突厥、吐谷浑首领都娶了唐朝公主为妻后,便派使者跟随冯德遐到唐朝。
吐蕃使者把金银珠宝都献了出来,表示想和唐朝结亲,但唐太宗经过各方权衡,没有答应使者的要求。
写到这里,我就觉得很纳闷,唐太宗为何会同意和突厥、吐谷浑和亲,却单单拒绝了实力更为强大的吐蕃求亲呢?是唐太宗和其他宗室没有公主可以出嫁吗?我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唐太宗一共生育了二十一个公主,当时处于适婚年龄的也有几个,比如长乐公主、豫章公主等,更不用说其它宗室女子了。正因为唐太宗拒绝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才有了后来两国的兵戎相见,而最后太宗为了边境和平,又同意了吐蕃的和亲要求。那么如果在一开始就同意与吐蕃和亲,不就没有后来的流血战争了吗?可见智者千虑,也是必有一失的。
吐蕃使者回去以后,因为没有完成求亲的使命,也怕松赞干布面子上下不来台,刚好他出使唐朝的时候,吐谷浑可汗也派使者出使唐朝,于是他就编造谎言说他刚到唐朝的时候唐朝对他很好,答应许配公主,但是吐谷浑使者一来,就从中挑拨关系,于是唐朝就反悔不同意通婚了。
这番话直听得松赞干布火冒三丈高,立刻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平白无故挨了一顿打,无力抵挡,逃到了青海湖北。松赞干布乘胜一路追击,又攻破了党项、白兰等羌族部落,以二十万大军驻扎在松州(四川松潘),唐朝派兵抵抗,结果失败。
松赞干布再派使者带着金帛到唐朝,态度强硬地要求娶公主,如果不答应就兵戎相见。
于是太宗调齐五万精兵,以侯君集为将领予以反击,大败吐蕃。
松赞干布对唐作战失利后,带兵撤退。回到吐蕃后,他派国相禄东赞为使者,带着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件入唐谢罪,诚心恳请与唐朝通婚。
太宗被松赞干布的诚意打动,为了两国边境和平、不再交兵,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禄东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才,在吐蕃享有很高的声望,也是松赞干布最得力的臂膀。在唐朝停留期间,他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太宗的欣赏,太宗就想把琅玡公主的外甥女嫁给他。当时在唐朝的胡人(统称外国人)都以能娶到唐朝女子为荣,更不要说是皇亲国戚了。然而禄东赞却委婉地拒绝了唐太宗的好意,说自己在吐蕃已经有妻室了,更何况赞普还没有迎娶公主,自己怎么能够先娶呢。
他的睿智识大体得到了太宗的赞赏,特封他为右卫大将军。至今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的壁画上都描绘有他在唐停留期间为吐蕃顺利迎娶文成公主所作的种种努力。
4.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朝和吐蕃为文成公主举行了隆重的送亲仪式和迎亲仪式,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使禄东赞护送下,由长安出发前往吐蕃。
文成公主西行三千里,一路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她经过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最为有名的就是青海湖的由来了。
青海湖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据说在文成公主出嫁的时候,唐太宗特意赐了一面宝镜给她,让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从宝镜里看到家乡长安。
当文成公主到达边境时,忍不住取出宝镜看了起来,为了彻底断绝自己想要回到唐朝的念头,文成公主决定将宝镜留在当地,不带入吐蕃。于是这面镜子就变成了现在波光粼粼的青海湖了。
当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文成公主忍不住泪如泉涌,她的眼泪汇成了一条“倒淌河”,于是就有了“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奇观。
除了美丽的传说,还有一件事情是史书有记载的。雍正年间,果亲王允礼(就是那个《甄寰传》里面的果亲王允礼)到惠远寺办事。在惠远寺的高楼上,果亲王看到了让他大吃一惊的表演,各种不曾见过的乐器和古风舞蹈呈现在他面前,在中原尚且不曾见到,居然能在这种蛮荒之地亲眼得见,果亲王急忙询问出处,跳舞的人回答是唐代公主入藏时所传过来的歌舞伎乐。西藏大昭寺到现在都存有文成公主入藏时带过来的弹拨乐器,文成公主和亲对西藏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松赞干布非常重视这次和亲事件,他亲自率兵来到柏海边迎接。他穿上唐朝的服饰,以女婿之礼拜见了李道宗。文成公主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富有才学,松赞干布深深为之倾倒,他高兴的对部下说道:“我的祖辈们从来没有和大国通婚的,我现在得到了大唐的公主,应该修建一座城池,来向后代夸耀。”
松赞干布按照唐朝建筑的样式,为文成公主在逻些修建了一座华美的宫殿,也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主楼十三层,占地面积三十六万平方,气势恢宏。布达拉宫现在还保存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婚时洞房的遗迹,他们的塑像也被供奉在那里。文成公主进藏时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抵达逻些时受到西藏民众热烈欢迎的场面都被刻画在布达拉宫的墙上,这些壁画栩栩如生,是唐朝和吐蕃友谊最好的见证。
5.
文成公主入藏前,吐蕃各族人民都以粗糙的青稞和纯肉食为主,不会加工牛羊奶,住的是帐篷,穿的是又笨又重的毡裘,原来的历法也不完整,纺织技术也很落后。
文成公主入藏后,带去了大量的蔬菜和粮食种子,并传授给他们正确的种植方式,改变了吐蕃人以青稞和肉食为主的生活方式;她让随行工匠在各地安置了水磨,利用水力来碾磨青稞,对青稞作了精细加工,让吐蕃人吃上了更为可口的主粮;她令随行人员传授了制造干酪、酥油和酸奶子的生产经验给当地人民,让吐蕃人掌握了丰富多样的牛羊奶制作方法;她不习惯每顿直接吃下大量肉食,所以常用茶叶先行开胃,于是茶叶就逐渐成了吐蕃全国上下必需的饮品;她住的是汉族人习惯居住的房屋,吐蕃贵族于是也模仿她不住帐篷改住房屋;她和随行人员穿的是轻便华丽的汉族服饰,吐蕃的上层阶级便也开始学着穿起绫罗绸缎来;她把唐朝的天文历法应用于当地,让吐蕃人们掌握了更先进的农业生产计算方法;她和侍女把唐朝先进的纺织技术和染色技术教给了吐蕃妇女,使吐蕃人人都能穿上唐朝的服饰。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一直不遗余力地于将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介绍给吐蕃人,松赞干布也多次向唐朝皇帝上书,从唐朝请来养蚕、酿酒、造纸、笔墨等工匠,给予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将这些技术全部传授给吐蕃人民。
文成公主还带去了一个乐队,这个乐队的乐器现在还有五十多件保存在拉萨大昭寺里,这些乐器是唐朝和吐蕃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因为文成公主的到来,使得吐蕃人民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有了可行性。大量贵族子弟被松赞干布派到长安学习汉族文化和儒家经典,再加上文成公主带过去的书籍和经书,使得儒学在吐蕃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成公主信奉佛教,松赞干布受她的影响也信起了佛教。他们在逻些建起了大昭寺,这是吐蕃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大昭寺门内有几株柳树,相传是文成公主亲手种下的,因此也被称为“唐柳”和“公主柳”。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佛像被吐蕃人民世代供奉在这里。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巩固和发展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从此双方有了频繁交流与往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双方的文化交流,此后三十年双方都没有再动干戈。
6.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高宗李治即位,松赞干布听说以后,立即修书一封给李治,信里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赴国除讨。”,并要求唐朝廷雕刻自己的石像,列于太宗陵寝旁。高宗李治感念松赞干布的忠心,任命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加封西海郡王。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生活了三年以后因病去世,但难能可贵的是,文成公主并没有要求回到唐朝,而是继续留在吐蕃生活。
文成公主经常去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顶遥望长安,那是她魂牵梦萦、日夜思念的故乡,可她却再也回不去了,再也见不到她的双亲,她的家人。她孤身一人,远在他乡,在生活习俗、语言文化都很陌生的地方,只能用登高望远这种方式来排遣她对故乡那蚀骨般的思念之情。她不是不想回到唐朝,回到她的家乡,只是她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重大,怎能一走了之?!她要留下来继续帮助吐蕃人民,为促进唐朝和吐蕃的友谊、保护两国边境和平做出毕生的贡献。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一直备受尊崇,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的待遇,深得吐蕃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她逝世时,吐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记载在吐蕃史书里,这是吐蕃前所未有的事情。直到今天,藏族的传统八大藏戏中,第一出就是《文成公主》,对于藏族人民而言,文成公主就是天女神的化身。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番邦首领和亲的事例,而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则是和亲的典范。因为她本人的聪慧博学和坚持不懈地努力,藏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她增进了汉藏两族的民族友谊,为后来西藏并入中国版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一点都不为过。
上一篇 开放在盛唐的女人花|荷花·公孙大娘:杜甫、张旭、怀素和吴道子的启蒙老师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