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初闻陆小曼,只知她是民国女子中,美貌出众的一个。
后来翻看有关陆小曼的传记,才发现,这个女子,何止相貌出众,用多才多艺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
然而,在很多人眼中,她与徐志摩的去世脱离不了关系。可以说,徐志摩的去世,让她成为众矢之的。无论是徐志摩的父母,还是徐志摩的朋友,又或者说是,我们这些后人,不能说所有人,只能说有一部分人,认为徐志摩是陆小曼害死的。
对,陆小曼有过错,她花钱如流水,整日纸醉金迷,使得徐志摩为了养家,到处兼职赚钱,最后飞机失事而去世。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一点上时,又有谁看到她的另一面呢。
不知,当你看完这篇小传,是否对陆小曼有不一样的了解呢。
02
陆小曼在书房一九零三年农历九月十九,据说这一天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的生日,在上海市孔家弄降生了一个女子。这个女子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陆小曼。
陆小曼,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陆定,国民党高官,与林徽因的父亲一样,留学于日本早稻大学。不仅是晚清举人,更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母亲吴曼华,江南名门闺秀,贤良淑德,多才多艺,更擅长一手工笔画。陆小曼的绘画天赋,就遗传于她母亲。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陆小曼无忧无虑地过着千金小姐的生活。也是因为这样,造成了陆小曼的前半生奢靡的性格。可见,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对她性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然而,这并不影响陆小曼的多才多艺。
陆小曼的美,在当时的名媛圈里是有名的。胡适说她,北京城里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在说话 睛光里漾起 心泉的秘密;她还与唐瑛并称,“南唐北陆”;就连张幼仪也不得不夸赞她,是个美人坯子。
除了美,这一硬件条件之外,她的“诗文画艺”均有很高的造诣。陆小曼的文章,文笔优美洗炼,这一点可以从她与徐志摩往来的书信中得知。而且,她还写过剧本,小说、散文等,成就也较高;陆小曼的绘画造诣,这一点更不用说了。她的母亲本就是个工笔画高手,在她母亲言传身教下,她先学习国画,再学油画,后有改国画。这一点会在文章后面详细展开,这里就不累赘地重复说明了;在“艺”方面,她不仅是现代交际舞的高手,更多次登台献艺演京剧。当然,这是后话。
而且,十七岁时,在圣心学堂的推荐下,她成为中外人员的口头翻译员。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享有的殊荣。因顾维钧的要求,需要该女孩,既要年轻漂亮,又要精通英法两国语言。在当时,也就非陆小曼莫属了。
这一做,就是三年。
十八岁时,陆小曼成为北平社交圈的红人。但凡在北平有交际舞会,你就可以看见她曼妙的舞姿,瞬间,成为全场的交点。
这样的美人,在十九岁时,因父母之命,成为人妇,而对象就是王庚。
03
王庚王庚是谁?估计大多数的人印象是,陆小曼不解风情的前夫。
其实,也并非全是如此。
王庚,比陆小曼大八岁,毕业于西点军校,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同学。于一九一八年六月,他以第十名的成绩回国。回国后,就职于陆军部,后为陆军上校。在这时,他被介绍给了陆小曼。
当时的王庚,并没有多少钱,但是陆定夫妇就看中少年得志,前途无限的他,做为自家女婿。从王庚后来的仕途中,可得知,陆定夫妇的眼光很准。可惜的是,陆小曼却并不喜欢他。
两人的结合,很迅速。用今天的话来说,“闪电结婚”。从订婚到结婚,不到一个月。也就是说,两人在没有深入了解对方时,就突然步入婚姻的礼堂。这样的快速,也造成了日后离婚的原因。
婚后不久,陆小曼就发现,她与王庚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完全不同。
王庚,受到西点军校的影响,对工作极其认真与负责。同时,为了尽快得到提升,给陆小曼以更好的生活条件,周一到周六一直都在工作,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即使周末,到了家里,也不会讨好妻子,更不用说给寂寞的妻子说笑之类的。他对于陆小曼是“爱护有余,温情不足”。
但,陆小曼需要的是丈夫的疼爱。她像个小女孩一样,希望丈夫带她出去玩,希望丈夫说说情话,希望丈夫多关心她一点。无奈,王庚在感情上,多少有点“榆木脑袋”的感觉。
为了打发寂寞空虚的时间,陆小曼整日沉迷于交际活动中,晚睡晚起,养成了日夜颠倒的生活习惯。虽然王庚有些微词,两人也经常吵架,但王庚还是包容陆小曼的。即使后面,陆小曼婚内出轨,他也依旧包容着。
我想大概,这是王庚对陆小曼爱的表形吧。他并不会讲太多的情话,可他却用实际行动来说明,陆小曼,他是爱她的。
那时,陆小曼最渴望的是爱情。王庚给不了,有一个人能给,那就是徐志摩,而且给的还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04
徐志摩徐志摩,浙江海宁硖石人,生于商人家庭。是父亲徐申如娶了两房太太后,生下的唯一的儿子。从小就望子成龙,百般呵护。
于是,五岁的徐志摩进入私塾,十八岁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文章写得极好,在圈内有一定名气。这时,被张幼仪的哥哥看中,并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下,结婚,生子。
对张幼仪,徐志摩并不喜欢。第一次见面,就说张幼仪是“土包子”。可就是这样一个“土包子”,在徐志摩去世后,撑起了徐志摩一家,还一直赡养他的父母。当然这已是后话。(有关于张幼仪,也会有篇小传)
婚后不久,徐志摩出国求学。也是在那时,他见到了年仅16岁的林徽因,对其一见钟情,展开猛烈的追求。但林徽因是个理性的人,她拒绝了徐志摩的求爱。
在徐志摩情场失意时,陆小曼就这么闯了进来。
他们相识在一场舞会上,当徐志摩邀请陆小曼跳舞,陆小曼跟着她步入舞池,拉开了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相离的序幕。
一个情场失意,一个婚姻不畅,他们同病相怜,在彼此的怀抱中,寻求温暖。
至少在此时,两人情投意合,你侬我侬,完全属于处于热恋中的情人。
不料,“地下情”最终还是曝光。
想想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有多少人能接受这样的恋情呢。他们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所有难听的话,恶毒的话,全部袭来。他们就这样忍受着来自社会上和家人的压力,无论外界说什么,都不理会,只想要拼尽全力在一起。
一九二五年,在泰戈尔的邀请下、胡适的说服下,徐志摩远走欧洲,陆小曼竟也支持他离开。这下,徐志摩是解脱了,所有的压力都转移到陆小曼身上。而徐志摩能做的,只有给陆小曼写信,以及给陆小曼的母亲写信。希望她能够允许他们在一起。结果可想而知。
徐志摩和陆小曼是这样的境地,王庚又在做什么呢?
当时的王庚,已经在上海就职,陆定夫妇和王庚催促着她南下。陆小曼始终不肯。万般无奈下,还是去了上海。
与王庚的离婚,也不知是不是上天本就有意安排好的。
他与陆小曼在上海发生冲突,并让陆小曼受辱。本来反对他们离婚的陆定夫妇,一下子变成支持离婚。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刘海粟。他先说服了陆小曼的母亲,然后在上海的“功德林”设宴,暗示王庚放弃陆小曼,成人之美。
王庚并非不知这场“鸿门宴”的含义。在回去后的两个月里,他深思熟虑,想了很多。他知道自己是爱陆小曼的,可佳人的心,并没有在他身上。他明白,拴住了陆小曼的人,也拴不住陆小曼的心。终于,他对陆小曼说:我想了很久,如果你认为和我在一起生活已经没有乐趣科研,只有和徐志摩在一起才能得到幸福的话,我愿意离婚。
一九二五年底,陆小曼和王庚正式离婚。
陆小曼以为这是幸福的曙光,殊不知,徐志摩的父母并不同意陆小曼嫁入徐家。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一定要张幼仪同意才行。尽管后来张幼仪没有反对,但徐申如还是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
二、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
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
一九二六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婚礼。虽梁启超大骂新人,也算圆满。农历九月初九,两人离京南下。
05
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徐家,徐申如夫妇并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他们喜欢的是像张幼仪一样,贤良淑德,会持家的女人。因此他们从不与陆小曼交流,更看不起陆小曼”交际花“的出身。久而久之,陆小曼呆不下去,和徐志摩合计,于一九二七年一月移居去了上海。
当年的上海,繁花似锦,陆小曼沉迷于十里洋场、歌剧舞厅,又不受人限制,开始花钱大手大脚。徐志摩深知这一点,于是,四处兼职,写文章,转手卖古董字画,做房产的掮客,只为能赚钱,供陆小曼花。
尤其在当时,陆小曼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开销越发大了。
说到鸦片,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翁瑞午。
翁瑞午,翁绶祺之子,擅戏曲,家藏名人真迹极多。这么说吧,他的祖上给他留下很多名人古玩和房产,以至于他可以结交上海的文人雅士。
与陆小曼就是因戏结缘,后来了解后,才发现两人有相同的兴趣与爱好。再加上翁瑞午喜欢陆小曼,不久,两人便形影不离。
后来,陆小曼总觉得这里痛,那里疼。于是,翁瑞午向她推荐了鸦片。鸦片最直接的效果是止痛。没过多久,陆小曼再也戒不掉了。
而她身体的痛楚,是先天和后天两方面造成的。她是陆定夫妇九个孩子中唯一活下来的一个,自幼身体就不好。而后日夜颠倒的习惯,是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为了和王庚毫无关系,与徐志摩在一起,她打掉了王庚的孩子。从那后,她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残忍。每当徐志摩渴望要一个孩子时,陆小曼不得已说有”阿欢“就够了。她怎会不知徐志摩内心的渴望呢。也许,失去生育能力,是上天给陆小曼的代价吧。
而鸦片,却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陆小曼心理和生理的压力。
徐志摩在得知妻子吸食鸦片后,不止一次写信告诉妻子,让她改掉陋习,做个新时代的女性。
其实,夫妻两人从刚开始的感情浓郁,到现在的为钱所困,两人的感情越走越远。
徐志摩是个理想主义的诗人。他喜欢的女子,是理想与现实结合的。最好是那种漂亮的、多才多艺的、有追求又有成就的女子。既是个贤妻良母,又是他精神上的伴侣。
所以,在他心里,林徽因就是那样的人。但林徽因明白,徐志摩喜欢的只是他想象中的林徽因,因此才拒绝和他在一起。
徐志摩的后半生为钱所困,四处赚钱,但他的临死前做的一件事,是坐飞机去看林徽因的讲座。不幸的是,飞机失事,徐志摩去世。
那天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三十四岁,陆小曼二十八岁。
正值芳华之年,怎奈丈夫就这样离去。公公还不让其参加徐志摩的葬礼。
你可知,本来得知心上人去世,就已肝肠寸断;无奈还不让她参加徐志摩的悼念会,这对于作为徐志摩妻子的陆小曼来说,是多大的残忍。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再次遭到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只是此时,只有她一个人承担,再也没有其他人帮助她。
其实,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错,是所有的事情串联起来,最后造成徐志摩的去世。追到源头的话,假如徐申如并不奢望徐志摩望子成龙的话,后面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只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少了一个诗人徐志摩。
所以,每件事情都是把双刃剑。事到如今,并不是追究过错的时候,而是如何好好活下去。
或许陆小曼就该嫁给王庚这样的军官,保她一生衣食无忧。而不该选择徐志摩这样的书生。可是,爱情来了就是来了,谁也挡不住。如何守住激情褪去后的平淡生活,是他们该考虑的问题。只是,两人并没有意识到。
07
1947年6月,陆小曼参加侄女宗麟婚宴合影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大彻大悟。
她说: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此后,她深居简出,闭门谢客,远离一切社交活动。专心画画、编撰徐志摩文集、看书、写文章、写诗成为她生活的重心。
尤其是画画。本来她的底子就好,再跟随老师学上几个月,完全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在画画上一直不断地努力,竟成为上海画院的专业画师。目前留于世上的画作,高达百余幅,均被收入博物馆或私人馆珍藏。追其原因,还是徐志摩去世时,带在身边的山水画,是她画的。
也许她觉得,唯有这样,才能接触到徐志摩的灵魂。画画,已成为她精神上的寄托。
不仅如此,她开始搜集与徐志摩有关的所有诗文信件。无论这一条路多么难走,无论要遭受上世人多少的不解,她还是一步步走下去。
上天总喜欢捉弄人,《徐志摩全集》的出版一波三折。本来陆小曼搜集徐志摩的文集就并非易事,没想到因为战乱,出版社竟将这本书的稿子遗事了。等这本书出版时,已是一九八三年。当时,距离一九三六年陆小曼整理稿子时,竟已四十七年。而陆小曼,也早已不在。
但不知,她看到这本凝聚她心血的稿子出版,是否在泉下也安心了呢。
幸好,《爱眉小札》并非同一个出版社,这才得以在她在世时,亲眼看到出版。
除了上述这些,她还做了一件对她来说并非易事的事——戒毒。
一九四七年,她住进医院独自解毒。几十年的毒瘾一下子戒掉,怎非易事。然,凭着她坚强的意志,最终成功解毒。并于一九五零年,已经五十三岁的陆小曼,获得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工作——上海文史馆任馆员。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她踏实工作,闲暇之余,依旧绘画不辍。
直到一九六零年十月,因病住院。
一九六五年四月三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这一年,陆小曼六十二岁。
临终的遗愿,是和徐志摩葬在一起。
可惜,直到现在,她依旧孤单一个人葬在江苏苏州,与浙江硖石的徐志摩相隔千里。
08
陆小曼与翁瑞午那么一直陪伴陆小曼后半生的人是谁呢?
也就只有他,翁瑞午了。
陆小曼说,她和翁瑞午之间只有感情,并没有爱情。因为她把这一生唯一的爱,给了徐志摩。
漫漫三十多年,翁瑞午就这么陪她走下来了,还是以不清不楚的关系走下来的。
翁瑞午是个有妻室的人,但陆小曼不要他离婚。估计是考虑到他的妻子年纪已大,一旦离婚,少了经济来源,恐怕会走投无路。所以,她宁愿这么不明不白地与翁瑞午同居。
反观翁瑞午,他也是爱陆小曼的。不然也不会靠变卖家产来维持陆小曼庞大的生活开支。他总是尽心尽力地照顾陆小曼。
人心都是肉长的。
我想陆小曼应该感受到他的真心。因为三十多年的陪伴,并非一朝一夕,也并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
09
陆小曼陆小曼,世人都将她与徐志摩联系在一起。
只知她美艳动人,只知她奢侈铺张,却不知她的才情也是如此高。
不知后人,是否能完成陆小曼简单的心愿呢?
目前不知,但愿以后有可能。虽然深知这种可能性很小,毕竟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
世事难料,愿有那么一天。
一生半累烟云中, 奈何却将才情没。
ps:上星期,写了一篇有关三毛的小传,得到简书、清华南都等公众号的转载,得到你们的喜欢。何德何能,有你们的喜欢。我想,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家喜欢三毛,谢谢你们的喜欢,我诚惶诚恐。再次鞠躬感谢。
目录传送门:《民国女子知多少》
下篇预告:《陈横哲:一日西风吹雨点,乱世飘摇要造命》
图: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