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ing Real,一路求实

作者: 0d905ea337f1 | 来源:发表于2017-04-07 10:14 被阅读20次

    Jason Fried 是麻省理工学院的 35 位 35 岁以下的创新者(35 innovators under 35)之一。

    他创办了软件公司 37 Signals,然后把公司产品设计的方法论写成《Getting Real》(豆瓣有豆友翻译为《一路求实》)。

    与其说是一本书,我觉得用 A-Z 小册子来形容更贴切。

    虽然它只有英文版本,但中国的网友很热心的把它翻译成中文了。尽管翻译的有点奇怪,但不阻碍理解。

    为什么 Jason Fried 会用《Getting Real》来命名?

    他崇尚的公司是小而精:工作从简、精炼,更少的功能、更少的员工、更少的会议、更少你认为必要的,其实并不需要的服务等。而盲目扩张“Go Big”是很不现实的工作方法。

    37 Signals 最优的团队还是以三个人为主,全公司共有 35 个人在全球各地协同办公。

    几个有用的小建议

    小公司的好处是保持精益,变得敏捷,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虽然本书的流程是以创建软件为基础。但有好几点任何行业都很适用:

    最好的服务/产品就是它也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产品/服务无法让自己信服,你觉得顾客会买单吗?

    先不要想着募资,手上有多少钱就先做多少事

    用有限的资源激发你的创新。37 Signals 最初没有融资,坚持用自己的资金启动 ,当然现在成功以后已经取得不少融资。

    拖延症是创业公司的大忌

    把一个四星期的大项目拆分为四个一星期的小项目。要不然结果就是大家等到最后一周才动手开始工作,影响质量。

    总有客户要求更多的服务,要坚持说 “不”

    坚持自己的想法,把每个服务做到最好。所以每增加一个服务,要想清楚未来增加的工作量和维护成本是什么。

    反过来你可以问的是客户不需要的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越加专注。

    构建一半的产品,而非产品的一半

    这个在软件上会更适用。以拥有 50 个功能的产品为例,初期可以构建有 25 个功能,但使用界面完整的产品。而非推出一个有 50 个功能框架的界面,但只能用百分之 50 的功能的产品。

    尽快推出,往外分享

    37 Signals 把产品代码开源,建立“信号与噪音”论坛,让粉丝们帮忙优化、提供意见。这样你的产品会快速成长。毕竟软件设计已经是以“天”甚至 “小时”为单位持续改进。

    精益的工作方法强迫你处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花时间空想。

    而创作的产品和服务,是客户不需要说明也能看懂(有点像我们说的 “讲人话”)才是成功的产品。

    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成功

    《Getting Real》在知乎、豆瓣也看到很多粉丝,大家都追捧 37 Signals 的成功学。

    Jason Fried 那时候看到市场上缺乏从零到一软件公司工作方法的书籍,就果断写出第一版,用电子开源的形式快速更新内容。同时也作为营销的一种模式,吸引很多新客户。

    可是,不要忘记人家是成功以后才把书写出来的呢!

    37 Signals 在 1999 年创办。从一个三人小团队开始, 用 10 年的时间沉住气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把经验写成 《Getting Real》一书。在科技界确实是很少见了。

    不是每个公司都可以套上像 37 Signals  一样的成功方法。

    这种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让我们可以学习公司曾经犯错、或者他们知道其他公司犯错的地方,不要重道覆撤;同时把书中分享的方式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这样的一本书就物有所值了。大家也不需要盲目追捧,应该理性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来自香港,一个走遍中国 30+ 城市,非常接地气的大陆通。用文字分享时间管理、学习方法、人生感悟。现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CSR)、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咨询项目。愿景是分享 CSR 给中国每一位员工和企业家,把社会问题转化为商业机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Getting Real,一路求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oc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