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才字迹中发现【5】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12:43 被阅读12次

沁人心脾的文字,在于其能够深入到人性的深刻处,在于其深入到历史文化的深刻处。这样的文字,总是从典型的社会现象或人生现象出发而深入到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处。然而,这样的文字,承载如此深刻的文字,在“普遍人生”中所写者是不多的,除非“专业人生”者。因此,我的思想寻求,便走向了“鲁迅文字”,真是获至宝也,更是“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

“愤恨只是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过许多,我们不要蹈他们的覆辙。”

鲁迅先生于百年前的1919年所写的这些文字,似乎是写给2019年的。

鲁迅是现在进行时,不是过去时!这是真正鲁迅之读者要发现的。

人,不能“恨恨而死”!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鲁迅先生如是说。

我的问题是:这是怎样人的生命?这是何种人的“生命的路”?这样生命,这种人的特质何在?该是一种顽强意志的生命之人吧?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这是鲁迅先生百年前的1919年写的,2019年有人写出来吗?有人“接着写”吗?

我于其中的发现是:人怕死,但生命不怕死。

鲁迅先生还摘录日本小说家有岛武郎的文字说:“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我发现:走好真正的人生道路,必须也是最要学习鲁迅的!


相关文章

  • 在豫才字迹中发现【5】

    沁人心脾的文字,在于其能够深入到人性的深刻处,在于其深入到历史文化的深刻处。这样的文字,总是从典型的社会现象或人生...

  • 在豫才字迹中发现【6】

    鲁迅先生去了,在1936年。而我,生于1963年。两个年份的数据,让我不断地琢磨,思索,思想……同一个世纪,不同的...

  • 在豫才字迹中发现【7】

    读书,不在于从书中获得了什么,却在于因读书而开启了自己大脑中的什么。 这该是别开洞天的一种“读书观”吧?当然,这是...

  • 在豫才字迹中发现【8】

    鲁迅先生曾言,佩服严复的“与众不同”,称之“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 我以为,鲁迅先生即是二十世纪中...

  • 在豫才字迹中发现【2】

    记得自己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读高中的时候,生物课老师曾讲:“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让我记忆刻骨。可惜的是,...

  • 在豫才字迹中发现【3】

    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写于1919年10月,至今是为百年经典。读之,对今天多有“思想触动点”,也颇多“当...

  • 在豫才字迹中发现【1】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百年纪念日。 我想,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读读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该...

  • 老徐原创:用豫卦解析管理“789”框架中的“7和8”两个字的战略

    豫:易经第16卦,雷地豫卦。 豫卦阐述了任何事情只有由于豫备才大有益处,“由豫,大有得”,以及由于豫备,一个...

  • 青春不安逸

    青春不安逸 遥想,世外桃源的生活。 在蠢蠢欲动中,豫豫不决。 ...

  • 《豫中淡忘》

    本文亲身感受者:山人 此文系敝人多年之思托,文中论述代表敝人立场。 至今敝人仍还清楚的记得她的笑容,自豫中一别至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豫才字迹中发现【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xm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