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ac0bf06dcf87d96d.jpg)
鲁迅先生去了,在1936年。而我,生于1963年。两个年份的数据,让我不断地琢磨,思索,思想……同一个世纪,不同的年代,差距到底是什么?
当我尚未学会思想的时候,我首先认识的鲁迅先生的思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时,我不懂得鲁迅先生何以“横眉”,也不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要“俯首”,但却于模糊中悟觉到“千夫指”与“孺子牛”是一个分别,是绝对不一样的人。
当我学会思想的时候,我对照鲁迅思想,不断考量: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在思想上有巨大的差异呢?若思想是一种“建筑”,鲁迅先生是怎样“建筑”的,“我”是怎样“建筑”的?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使我慢慢懂得了这种“思想建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e3f76ac3b8b244b5.jpg)
当我拥有生命时光56载的时候,鲁迅先生的《野草》十足地陶冶了我,也陶醉了我,使我顿悟了真正的思想该何以思想: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总结自己,恐怕绝对少有这样的思想。以唯一或仅有论,只有鲁迅先生一人。这就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史无前例的思想,空前绝后的思想!
以“死亡”“证明“存活”,以“朽腐”证明“非空虚”。如此的辩证思维与思想,我敢说,即便是当今的辩证法专业的博士也未必能够做到。这就是我在“豫才字迹”中的“发现”——读鲁迅作品的发现。
今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确实比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更有幸福的生活,但在“思想的幸福”上,能够超越鲁迅吗?我常读鲁迅作品,因而也常想这个问题。
真切地发现思想上的差异,该是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距。人,是否经常忽视或根本不重视这个差距呢?
面对一个书写出来的文本,怎么看与想的人都有。所以,我的这种“写法”,便应对了这种“都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1f5e81b59850f05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