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参悟(一)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06:52 被阅读114次

《心经》题解

《心经》的全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诃”,大的意思,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 正如中国文章里“悠”字不能用“久”字来代替,《心经》里“摩诃”这一古语,亦不能译为“大”。久是相对的长时间,是有限度的,悠则是无限的绝对的长时间。摩诃是无法用量尺来度量的大。

 “般若”即智慧,“波罗密多”意为度(度彼岸),这些字都是音译。因为这些字在梵文原典里都是古语,并非释迦当时的语文,而是以原原本本的原型保存下来。 释迦牟尼的佛法说教亦是如此,时时出现一些令人吃惊的古体或古语。印度大乘佛教经典的原型语文,是早于释迦时代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达罗毗图人的文明所创造的语言。这些字在汉译中特别以音译来表示。譬如古语所说的仁、义二字,因产生于距今十分久远的时代,几乎不可能用新的字来代替或者意译。除事务性的用语之外,人类祖先创造的文明的造形,用以表达的若干字义和语意竟是如此的绝对。

此《摩诃般若心经》是释迦牟尼讲观音菩萨修行之经。

明天起,逐字逐句参悟。

相关文章

  • 《心经》参悟(一)

    《心经》题解 《心经》的全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诃”,大的意思,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 正如中国文章...

  • 《心经》参悟(九)

    【经文】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昧、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

  • 《心经》参悟(十)

    【经文】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浅释及参悟〕 “无明”与“老死”:佛教把人的生命全过程分...

  • 《心经》参悟(十二)

    【经文】 无智亦无得。 〔浅释及参悟〕 智: “智”作“般若”解,亦即智慧、能知能求的妙智。 得:“得”为所证的佛...

  • 《心经》参悟(十四)

    【经文】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浅释及参悟〕 无有恐怖: 恐怖即恐惧害怕,当一个人从不懂修行到正在...

  • 《心经》参悟(二)

    【经文】 观自在菩萨…… [浅释及参悟] 观自在:观世音菩萨的梵文Avalokittesara,翻译成中文叫观世音...

  • 《心经》参悟(三)

    【经文】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浅释及参悟〕 行深:“行”,修行; “行”有深有浅,由浅入深,“行”到“深”时才能...

  • 《心经》参悟(七)

    【经文】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浅释及参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与色是一体的,不...

  • 《心经》参悟(十一)

    【经文】 无苦、集、灭、道。 〔浅释及参悟〕 一、 什么是”四圣谛” 苦、集、灭、道,佛教称为”四圣谛”。 ”谛”...

  • 《心经》参悟(十三)

    【经文】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浅释及参悟〕 菩提萨埵:即菩萨。 ”菩提”是大彻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经》参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wh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