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导图读书&卡片记忆读书知识体系
干货分享 | 用导图+卡片训练自己的结构思维

干货分享 | 用导图+卡片训练自己的结构思维

作者: 小小sha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0:42 被阅读39次

    在笔记侠知识整理训练营的分享,一口气整理在此啦,快拿走,不谢谢呀

    image

    各位笔记侠知识整理训练营的小伙伴 大家晚上好呀。我是莎莎,跟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并把我坚持了两年的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共享大家,教大家做有逻辑有结构的美美的知识笔记。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知识晶体,构建知识体系的第一步》,有个副标题就是:如何用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刻意练习自己的结构框架和逻辑思维

    大家可能会问,知识晶体是什么,其实知识晶体也就是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导图和卡片背后的一个核心关键技能,想要有逻辑有结构的导图和知识卡片笔记,想用导图+卡片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一定要有一定的知识晶体储备量

    image

    接下来开始正式我们这次的分享和交流,我会从以下三部分进行分享:

    第一部分:这两年知识结构给我带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这两年我积累知识晶体的行动是什么
    第三部分:在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中讲知识结构

    image

    第 一 部 分

    两年前

    image

    首先想给大家介绍下下两年前我自己的状态:

    想必群里都是爱学习的小伙伴,大概都喜欢看书,我也一样。

    我小时候读十万个为什么,一千零一夜,读大学的时候,读文学 ,以前读书,更多的是凭借兴趣去看一本书,追求一种精神层面的愉悦感,并不会去衡量一本书给自己带来多少价值。

    但工作了就不一样,我<u>迫切的需要成长。我学技能、学认知,学思维,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但是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1个问题

    一本书看完,一节课下来,就只能记住很零散的知识点。而且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很快就会忘掉。

    image

    第2个问题

    我很怕和别人去谈论一个话题,因为我感觉无从谈起。

    害怕聊天分享的自己,更加怕领导让我做一场汇报,一场演讲,一个答辩,害怕脑海一片空白,也总是感觉脑海里有很多想讲的的东西就是不知道该从哪里讲起。

    而这样的心理,只会导致我胡乱讲了一通,留在听众脑海里的东西少之又少。对于听众来说,吸收效果不好,甚至不明白我讲了什么。

    image

    第3个问题

    我遇到第三个问题,就是在生活工作中,想要找解决方案,总是觉得之前学的东西变模糊了,调用不起来,学了等于白学。

    以上三个问题,两年前,困惑了我很久。

    image

    现在

    但是,最近一年来,我发现自己,比两年前的自己好太多了。

    image

    有所改变的第1点是:知识能记住了。

    读一本书,我能大概清楚的知道作者的框架逻辑是什么,每个章节下面讲了什么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重点吸收相关的内容,最后,经常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能够调用其中的某个知识点。

    比较有感触的是,在第一次参加线下的读书分享交流会上,我带着《刻意练习》这本书和PPT去分享,最后获得了最佳优秀分享者的称号。

    而关于其他分者的分享的知识点,我也总是能联想我知识系统中的某一点。

    大家给我的统一评论是:我的思维逻辑框架很清晰,环环相扣

    image

    我有所改变的第2点是:想说的都能有条理的说出来了。

    在表达这块,我有了很大的突破。我能很快的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表达出来,让听众一目了然。

    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我在一次新工作的答辩上,对于评委提的每一个问题,我几乎都准备好了答案。评委也对于我能提前准备好他可能会提的每一个问题,且都能有一张PPT来解释,表示非常惊艳。

    怎么可以做到这样呢?

    因为我对一个主题的思考足够全面,足够深入,我表达呈现出来的是一部分,然后没有表达呈现的就是很有可能被提问的区域,我提前已经构思好了,就不怕被提问。而这种方法也能很好的帮自己进行面试准备。

    由此看来,其实一篇文章、一场答辩,任何你要进行呈现的东西,只要逻辑清楚缜密,结构清晰,便无懈可击。

    而最近,和一位作家聊天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我变得健谈起来,他坦言,我很会
    聊天。


    image

    最后,我查觉到自己变化的第3点是:遇到问题,我能马上结构化联想相对应的知识点,并产生对应的行动方案。

    比如最近有小伙伴问: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马上我的脑海里就呈现了这样一个结构图。

    image

    记录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记录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了,针对自己花费较长的几件事,从人和事的维度进行思考:

    1)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中又包括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

    a自己的问题

    首先自己的问题又包含情绪、工具、方法、技能的问题

    时间太长,是自己本身的情绪影响了工作效率么?这种情绪包含拖延,排斥等负面情绪;时间太长,是自己的方法技能工具不对么?有没有更好的优化效率的方法和工具

    b自己和别人的问题

    时间太长,是沟通出了问题么?矛盾点在哪,如何解决。

    2)事的问题

    第二块是是事情本身的问题。又分为流程、顺序、重复、创新的问题

    a流程问题

    时间太长,是这项工作本身流程出了什么问题么?有没有优化方案?是不是可以重新制定标准性文件?

    b顺序问题

    时间太长,是我每天的事情没有合理排序导致切换时间太长么?能否把要做的事情都罗列出来,重新优化的工作顺序?

    c重复性问题

    重复性的工作,可不可以利用工具让效率最大化每次要说一遍的东西可不可以形成电子文档流传节约一次又一次的讲述时间

    d创新问题

    所有的工作是否有创新技巧

    image

    大家可以看到,从上面的例子中,我的思考模型其实有用到一个法则,就是MECE法则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有详细介绍这个原则,我们在进行思考问题想解决方案、总结汇报进行表达的时候,都可以用到这个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有四个要点:论证类比

    论:结论先出,
    证:以上统下
    类:归类分组
    比:逻辑递进

    image

    从记不住知识毫无逻辑不善于聊天的自己,到能记住知识善于调用知识拥有结构化表达的自己,这中间我到底做对了什么呢?

    image

    答案是:

    这两年我在刻意练习自己的逻辑和结构思维。

    那么结构的作用具体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从在这张图片看到。

    image

    如果用砖块来形容知识,一块用砖块堆起来的知识墙,一推就倒了,但是如果我们有钢筋水泥做好地基和脊梁柱,那么我们砖块砌起来的房屋就会很稳定。

    知识一样,如果只是单个知识,零零散散的存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很容易忘记,但是我们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对新的知识及时产生联想,使新的知识能及时吸附到原来的知识体系中,新的知识就不容易忘记。其实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image

    这里有涉及到两个概念:

    结构和内化。

    结构 就是由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知识结构就是我们自己知识体系中各个知识的搭配和安排。

    内化 就是,我们吸附新的知识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以上,结构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第 二 部 分

    image

    虽然,结构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变化,那么我到底是怎样练习自己的结构思维,我具体做了什么事情呢。

    image

    先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

    image

    2017年,我有15个周末,每天就是一本书一张思维导图的节奏。除了书的思维导图,我每看到一篇觉得有质量的文章,总觉得要做成一张思维导图,了解作者写作的思维脉络才算是吸收了这篇文章,所以我也做了几十篇文章的思维导图。

    2018年,我负责了笔记侠4个线上课程的知识卡片制作,包括个人知识卡片以及读书导图,突破了1000+的导图和卡片作品。

    2019年,用导图+卡片联合学习法,拆解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担任乐写人生笔记的知识卡片官,拆解《洋葱阅读法》相继链接到了易仁永澄老师、方军老师、彭小六老师。

    这些导图和卡片的形式是什么样子的呢?

    下面给大家分享下我的笔记集合,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分别是:XMind和PPT(不局限于这两种工具)做的,有兴趣的小伙伴后面也可以再具体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image image

    其实这就是自己一直在践行的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

    导图+卡片学习法具有怎样的魔力,是如何训练我的结构框架和逻辑思维的,接下来我带大家进入第三部分详细的介绍。

    第 三 部 分

    image

    我将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拆解、理解、记忆、融合、应用

    image

    在这五个步骤中,每一个步骤,都会训练到我们不同的思维能力。

    image

    第一步 拆解 训练我们的框架逻辑力

    拿到一本书,一篇文章,我们怎样快速获得他的逻辑框架呢?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话术工具:

    这本书/文章,用什么样的框架讲述了哪些论点,这些论点又分别是用哪些论据来支撑的。

    你会发现大的框架有很多,比如总分,宏观-微观,原理-方法等等,很多也会围绕中心主题用MECE 法则来进行展开。

    image

    关于拆解工具

    1、我们可以直接用手翻,用眼看,但是这样的效果就是不牢固。
    2、我们可以用幕布整理,安骐君昨天也介绍了幕布的使用方法,大家刚好可以好好利用起来
    3、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来画,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或者完全脱离线性的固有的16种结构自己按照自己理解的逻辑结构来画图。

    拆解一本书的时候,我形容为剥菜心

    论点放到一个段落中去,往往是被一很多论据和分论点包围着,我们需要耐心地一层一层的去剖析,每片叶子是如何包裹着菜心的,最后把菜心完整无缺的剥出来。

    关于拆解输出

    这样的拆解输出往往是一个幕布作品或者一张思维导图作品,最后给大家看下自己的拆解作品:

    这是拆的一篇演讲课程的幕布笔记和《时间就是朋友》的思维导图精细图。

    image

    这是拆的《洋葱阅读法》这本书的大纲。

    image

    用刚刚的话术工具就是:

    洋葱阅读法按照【原理-方法-应用】的写作框架重点讲述了4种阅读方法和一种笔记方法的原理、具体步骤和学习应用效果。

    image

    第二步 理解 训练我们的思维逻辑

    当我们把一块整体的东西拆成若干碎片之后,就要对碎片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了。

    一个关键的重点的或者难的知识点,我们需要去仔细理解他的逻辑,才能真正的吸收他要表达什么。

    我们需要思考,作者是如何从上一个知识点,过渡到这个知识点的,他们中间的联系是什么?

    有怎样的逻辑推理关系。

    那么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哪些呢,如PPT上所示,大家可以细细理解下每个逻辑关系的意思。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一一展开。

    第三步 记忆 训练你的逻辑和结构

    image

    当我们弄清楚了整体的框架,捋顺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知识点的逻辑之后,我们便需要记住这些知识点,如何在尊重逻辑的情况下,来记忆这些知识点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样的知识对于大脑来说,是容易记忆的。

    image

    我们的大脑有以下几条偏好性。

    1、大脑有一半以上的资源是视觉资源,他喜欢图像化的东西
    2、大脑还喜欢结构化的东西,对于有结构的东西,会很快进入他的视觉系统
    3、大脑还喜欢简洁化的东西,大段的文字,他会匆匆瞥过,而精简的文字,他会很乐于线上。

    所以,想要知识被大脑记住,这里就要尊重大脑的特性:简洁化、结构化、视觉化

    image

    这里提供给大家知识可视化的三个方案:

    1、精简的文字
    2、结构化
    3、图示化
    其中图示又分为图解、图标、图像、图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① 数据最好用图表
    ②站来用途、目标、时间性价比、已有资源四个方面来选择如何可视化

    可能在以上三个可视化笔记中,我们最容易最喜欢最习惯用的就是文字,但是根据结构优化效应,文字精简往往不如结构化的知识有效果。

    image

    所以,我根据做个人知识整理用途和时间利用性价比高两方面,我将知识可视化进行了一个链条分类,仅供大家参考:

    从第一选择到最后选择依次是:有结构的、图解的知识>精简文字+图标的知识>精简文字>有逻辑密度均匀的知识>没有逻辑或者密度大的知识

    image

    结构化和图示化中最容易习得的又是结构化和图示中的图解部分,因为结构化不需要太多的工具要求和其他素材,而图表、图像、图标,往往需要我们链接外脑去做一些素材收集或者手绘。

    真正要做同步笔记来,我们是没有时间去外网找素材的,除非我们想把自己的笔记打磨成具有传播价值的作品,那么可以在配色以及素材和图像这块多花些时间打磨。

    所以,对于一般的知识整理而言,用好结构和图解,就足以帮助我们的大脑有效的记住知识。

    既然结构化的笔记方式,是时间利用率最高的笔记方式,那么如何快速的进行结构化呢?

    image

    在记忆这块,选择结构的过程中,也有一个黄金流程就是:识文字,捋逻辑,配关系,得结构,穿衣服

    识别文字进行信息提炼,捋顺逻辑,看看具体是什么逻辑关系,匹配相对应的结构,最后穿衣服做美化,美化包括色彩和适当的文字。

    这中间会有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快速的根据逻辑关系匹配结构呢?

    这其实着取决于我们脑海里的结构量的多少。

    关于结构,我这里也提供了三个素材库:

    1、是李忠秋老师的《透过结构看世界》里面的结构罗盘图
    2、是我按照线、块、圆总结的一个结构罗盘
    3、是我们做知识卡片的时候,总结的30个知识晶体

    那在记忆输出部分,我们的输出成果是什么呢?就是知识卡片。

    比如《洋葱阅读法》在拆了几个部分后,我将重点或者难理解的部分做了知识卡片,以结构或者图解的形式。

    image

    比如《时间的朋友》拆解、理解,便于记忆我用了图解的形式。

    image

    还有每天的日签,为了记忆,也有很多用了结构和图解的。

    image

    第四步 融合 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

    image

    融合指的是,你看一本书,一堂课,你拆解、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是否可以和你其他的知识点联想到一块,你的发散思维强不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强不强。

    刻意训练你的发散联想思维其实是在搭建你的知识体系。你的联想越多,你的知识体系越庞大,知识也联系的越紧密。

    那融合之后的输出作品是什么呢?有很多种形式。

    image

    比如一张知识卡片就是一个知识点,我将知识点和我经历以及过往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加上文字,就是一篇文章,而我今天的分享,也用到了我做过的很多卡片,也是一种知识的融合,作品就是一个课件,一场分享,另外,我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习系统,也是我对若干知识融合。

    第五步 应用 结构+逻辑+思维

    image

    应用是指,我们所学习的知识的应用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

    就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而言,这套笔记方法本身,有助于我们结构框架力、逻辑分析力、信息提炼力、学习能力提高,帮助我们在做工作总结、工作汇报以及做问题分析时,有大大的帮助。

    导图+卡片学习法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提高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从而有效提高我们的心智,改变我们的决策和行动。从而产生不一样的工作绩效。

    所以导图+卡片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笔记产品,我们吸收的知识的另一种应用就是做知识创作,但是在做给自己看的笔记和做给别人看的笔记中间,有这几个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结构框架力、逻辑分析力、配色审美力、创意设计力、工具技巧力

    image

    这五个模型,符合一个金字塔模型,底层的硬核技能是结构思考力,和逻辑框架力。所有追求光鲜的外表,都不太持久,只学方法和技巧,不学底层逻辑与思维,也无法看清楚一件事情的全貌,无法系统的把学的东西最大化利用。

    我们一定要透过美丽看结构,透过结构看逻辑,这才是最硬核的学习方法。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五个步骤,其实还可以从金字塔模型变换成聚合发散型。

    image

    前面两步,拆解和理解,也就是结构框架和逻辑分析力的训练,帮助我们聚焦于对知识的记忆,记忆之后,我们再借助结构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对知识进场呈现、融合、应用。

    整个记忆环节,如果做记忆转化输出,需要我们有扎实的结构力和逻辑力。

    image

    接下来,我们再回头看今天的整个分享:

    首先介绍了自己关于知识记不住、讲不出、用不上到记得住、讲的出、用得上的变化;
    然后讲述了变化的中间行动是用导图和卡片来训练自己的结构和逻辑。
    最后讲述了导图+卡片进行知识笔记和创作的具体步骤

    由于时间关系,如何使用XMind做导图笔记和PPT的工具使用方法没办法和分享。不过没关系,在课前给大家分享的导图+卡片教程里,有我的部分经验总结,大家如果在实操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在群里提问。

    image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几本书,对于结构思考很有帮助的,昨天安骐君分享了《金字塔原理》,我觉得可以再加上《结构思考力》《透过结构看世界》

    从长期来说,逻辑远远比美学重要,行动远远比知识更重要,而刻意练习比没有目的的练习更重要。大家学任何一样东西,都要坚持去刻意练习才会出成果。而怎么才是刻意练习呢,《刻意练习》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

    image

    然后就就没有啦,谢谢大家

    小小sha,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践行者

    笔记侠知识卡片分舵舵主,思维导图达人

    教你做有逻辑、有结构的美丽笔记,构建自己的学习系统

    欢迎添加微信:XXS-HR-199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干货分享 | 用导图+卡片训练自己的结构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cl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