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作家就是要不断地拿出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拿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于生活,我的朴素的观念是: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会好起来的。我自觉地想要对读者产生一点影响,也正是因为这点朴素的信念,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是一个作家的个人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 ——汪曾祺
今天读到我喜欢的作家汪曾祺的这段话,感觉特别安心。“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想说的是,我写不来深刻的文字,只会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温暖。
记得去年11月份我收到师父八里山人程远河(我擅自喊“师父”的,只为敬重。)的第一封简信是“你写作的路子很正。”不久,他又来一封鼓励的简信:“我喜欢你的文字,纯净。”当时,还不知道他后来会成为我非常敬重的严厉的师父,后来他又陆续给我来了简信,或批评指点,或推荐文章,真诚直率,再加上每天读他的锦绣文章,心里便认定这是难得的师父了。这是后话。
说实话,这两封信当时我都没太在意。因为,我写文章(称其“文章”,总觉不自信,这还真不是矫情。)并没有想到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更没有刻意“纯净”,就是一种自然而然地情感流露,一种宣泄。
回过头来再看自己这25万多的文字,发现的确可以用“爱与温暖”这四个字来概括。现在,似乎才真正理解师父的这两封信。
今天,简友独读徒回复评论说:“我向来佩服的,是从你的那颗善心里,能源源不绝的流淌出人间的善来,人间的爱来。而我时常看到的是黑,是冷,是恶。想写又觉得不够深刻,不写又难咽,终于停停走走,还是拣些尽量美好来写,就这还时不时流露些悲观出来。唉,也许我们会走上不同的路,也许殊途同归吧,总是希望人间多些美好!”
感谢他的真诚称赞,很受鼓舞。也有些朋友留言说我的文字“暖心”。平时只管写,没想到“温暖”无意中成了我的文字特色了。
我想,也许这与我的生活经历和及生活、工作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学识有关吧。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成长顺遂,从小虽家境贫寒,但亲情温暖。即便成年了,也还是在父母哥嫂的疼爱下生活。成家后,夫妻之间虽然不是浓情蜜意,但于十几年的岁月里彼此温暖,除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摩擦,从没受到过什么痛心的伤害。
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都说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但我真的没有这些感受。也许我的生存环境相对干净,也许因为我自己就是个简单的人——因为简单,所以与人相处就不复杂,反而事情就容易的多;因为简单,看不到事物的复杂和其本质吧。踏上社会二十多年,我从没遇到过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倒是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少真诚帮助我的同事和朋友。感觉好像从来没有被人算计、背叛之类的事发生过。
也许,也与我的性格特点有关。我虽性格急躁容易生气,却常常原谅,从不怀恨。我自觉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有些事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就释怀了。我与人为善,而得到的爱与善意却更多。所以,这四十多年里,留在记忆里的多是美好和温暖。
我也常自诩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寻常日子里,身边的人,熟悉不熟悉的,甚至陌生的路人,言谈举止里的温暖的人性,常常不经意间就入我心,深深感动我。
这些美好感受,那些和谐的画面,便是我文字的生命。如溪流淙淙,自我的心底涌出。虽然清浅,也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对于写作,我是个初学者,只是在用浅白的文字记录生活。离创作很遥远。
“愤怒出诗人”,“功夫在诗外”,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积淀以及对世界认识的深和广,是成就文章大家的基石。这都是我所欠缺的。我可能再努力,也写不来恢宏巨著,写不了深刻的文字。也许很难跳出“小女人散文”的格局。但我不会放弃努力,不会舍弃我文字里的爱与温暖。
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就有真善美。而我的文字,也将永远会具有鲜活的生命。
不管会有多少风雨凉薄,我只想用文字温暖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