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40124/d6c950d4b8367522.jpg)
梅洪建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更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虽然说与他的距离很远,但是一点也不妨碍对他班主任工作的学习。
手中的这本书,《做一个不在瞎忙的班主任》,是源创出版社所赠,到手仅仅一周的时间。
在万玮老师所写的序言当中,看到这么件事:一个基本上有学困生重组的高二年级,一年后居然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出100%进本科的宣言。
这件事的创造者,就是梅洪建老师。
。。。。。
梅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改变学生,先要改变自己,也只有先改变自己,然后才能影响学生。
梅老师为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
这种角色定位,被梅老师称作为班主任的本位。
有了这样的本位观念,梅老师就有了自己突围的方向。
梅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突围的方向,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只有动起来,时时刻刻,快快乐乐地动起来,成长就会顺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能够降到最低。
即便是动起来,也有可能会发生事故,这些事故,在梅老师的眼中,就是教育的资源。
。。。。。
我们来看看,梅老师让孩子动起来之前的做法——
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明确的活动理念,要有清晰的活动规划。
活动之后要有展示,在展示中有四种策略——
有计划的班内展示,自发的外部展示,智慧的商业开发,三色纸进行自我评价。
最吸引我的,是梅老师班级学生自自发的外部展示。
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在学生比较频繁的地方,进行广场性演讲;
荣誉委员会的成员,会在广场演讲的同时,搭建展示的舞台,与演讲保持同步行进行;
在学校图书馆的一角,开展学科的技巧性展示,话剧的编排,名篇的品味等活动;
为了展示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还会邀请1~2个老师进行探讨活动。
无疑,这些自发的行为,也只有高中的学生才可以进行,也只有那些开放性的学校才可以出现。
。。。。。。
为了学生,要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家长。
组建家委会,把家长引入到学生的成长轨道上来,这是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的做法,梅老师肯定也不例外。
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梅老师用一个故事,开始了他的这部分内容的讲述:努力和借力。
100件事情,一个人做了,叫努力;100件事情,借助别人的力量完成了,这叫借力。
善于努力的执行者,远不如善于借力的执行者。
梅老师说,一个懂得借力的人,远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轻松得多。教育也是一样,善于借力的老师,会被学生记住。
梅老师用他的教育告诉我们,做好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必须借力。
那么梅老师是如何借力的呢?
。。。。。
梅老师和家长交朋友,提出了4种基本的策略。
捧出一颗教育的心。一个老师对待教育的态度,家长可以看得见,这一个态度就是一颗教育心。这一颗教育心,就是家校沟通的基石,是身为老师和家长相处在一起的原点。
转换一个教育的场。梅老师开家长会,4个小时的家长会结束,学生去吃饭,梅老师把家长带到咖啡馆,继续喝咖啡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转换家校身份,摆出班级的困难,提出解决的个案,和家长一起,提供解决的方案。
淡化教师的身份。在和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放低自己的身份,给家长一个班级主人公的身份,这样就能够和家长做成朋友。
创设一个展示的舞台。平时的班会课,家长会,每学期期末的评语,每一次参与的学校活动,都是让家长参与学生成长的舞台。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40124/e36c5ecc394d8a16.png)
。。。。。。
粗略地翻完这本书,对于梅老师说的借力,很是向往。
向家长借力,向领导借力,向同事借力,向每一个故事,每一本书借力。
向每一篇随笔,每一篇文章,每一次手扎,每一次记录借力。
我被这个借力深深震撼了。
反观我自己,是努力多一些,借力很少有。
梅老师的学生是高中生,很多行为已经自主,能够独立创设很多的成长契机。
这些是小学生,是不能够具备的。
尤其在我身边,这个统一协调,步调一致的空间中,学生完全没有自主的空间,少有的课外活动时间,也是用来进行一些面上工程的。
即便如此,我还是被这个借力打倒,尤其是那一句关于借力的话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去借力,仅靠个人的努力,那是逞的匹夫之勇。
“学会借力”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