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Sh心理羊仔(原创文章,转载至其他平台使用,请联络作者授权)
来自简书心理群--晚安贴6这幅图来自咱们有爱的简书心理群,心理团队的前人事官@无_念和主编大大爱姐姐聊天的时候,爱姐姐和他说的,后来他把爱姐姐这话分享给了我们。
这个世界充满竞争和压力,如果比较智力、能力、体力,总有人比你强,是没底的。不如增加自己内心的柔性,就无所畏惧了。
当看到这句话,很多思路飞过。(不知道晚上睡的断断续续和这有没有关系,哈哈)
我想也许有些人和我一样有这样的困扰。所以,想整理出来,给自己一个答案。
1 经历
竞争和胜负心,不知什么时候在心里生根发芽。
从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吗?
从学校成绩的排名吗?
从老师、老板偏爱的目光和言语中吗?
早已说不清何时开始感受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是从与别人比较出的相对高低来评定自己。
也许这份动力,有时用对了方向,我们发了光、发了热。
但这光和热,一定是短暂的。因为生活方方面面,想也知道我们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比别人好,比别人强。
也许有时不论怎么努力,却感受到拼命后的瓶颈。
以至于当我们在比较中落后,失落、压力袭来时,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模糊了。
不经要问,
我做错了,就是我不好了吗?
我失败了,就是我没有价值了吗?
我比不过,就是我不可爱了吗?
所以,我们不敢出错、不敢失败、不敢不完美。但是,这有可能吗?
没可能!于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就变成了我是不好的、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不可爱的。这样的自我评价,让我们像是沉溺在深海里,难以挣扎出来吸一口氧气。
活着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胜负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思考着:
我是谁?我对什么感兴趣?我应该做什么?我的未来应该怎么过?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么恭喜你,你和我都进入了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中的“青春期”。
我们一般以为的青春期,都是生理上的青春期,其实心理上也有青春期。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我们的自我同一性,它将是我们迈向成熟人格的关键。
这一阶段,一般在12到18岁,然而青少年在各种选择的思想斗争中,会延迟做出个人生活或职业的选择和承诺,叫做“延期偿付”。
2 自我同一性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
当我们遇到人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我是谁?我对什么感兴趣?我应该做什么?我的未来应该怎么过?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此时,我们通过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人、自己及社会的知识去回答它,并借此作出种种尝试性的选择。
活着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胜负历经这个阶段后,我们会面临三种情况:达成、拒斥(角色混乱)、分散(角色混乱)。
①自我同一性达成:充分了解、连贯一致、综合看待自身,当我们做了种种尝试后,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时,我们就像站稳了脚跟一样,获得了自我同一性的达成。
②自我同一性拒斥:过早地让别人决定自己,服从别人的意见,没有考虑各种选择的可能,而停止了同一性的探求。他们往往缺乏主见,遵从父母、宗教、暴力吸毒群体的目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常常有家长会说,这些弯路我已经走过了你没必要再走一遍。或者,我这样说,这样替你做的决定是为你好。
我们也经常看见生活中那些像是失去灵魂的傀儡、妈宝,有些甚至一生都像是马不停蹄的在追赶追求着什么高层次的生活,到头来发现,那不过是过了一生别人希望的人生,那种失败、无力感,是别人能够弥补的吗?一群老人骑摩托
③自我同一性分散:个体很少"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想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逃避思考,回避选择,拖延决定,陷入麻痹状态。“经常处于犹豫之中,生活缺乏目标与方向,常常迷茫彷徨。”也可能显得很叛逆。
3 修复
活着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胜负说实话,讲到这,我们人人都希望能够实现自我同一性的达成,对吗?
但人与人成长经历和思考内容不同,哪有统一标准?
但我们至少能通过几个方面入手。
①反面是什么样,我们尽力避免。
日本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小此木启吾角色混乱的表现有:
1.同一性意识的过剩:片刻不停地考虑自己“是什么人?”、“该怎么做”等,本人完全被其束缚,从而失去自我。
2.回避选择的麻痹状态:有自我的全能的感觉或无限幻想,从而无法确定或限定自我是什么,使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选择和决断也成为不可能的了。他只能不断地回避选择和决断,陷入一种麻痹状态。
3.与他人的距离失调:无法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或拒绝与他人交往,或被他人所孤立,或丧失自我而被他人所侵吞。
4.时间前景的扩散:是时间意识障碍的一种,不相信机遇的到来,也不期待对将来的展望,限于一种无力的状态。
5.勤奋感的扩散:勤奋的感觉崩溃,无法集中于工作和学习,或发疯似地埋头于单一的工作。
6.否定同一性的选择:参加非社会所承认的集团,接受被社会所否定、排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
②心理咨询
前面说过,我也处在这个阶段,我如今25岁,心理专业毕业,也上过很多系列心理培训课,关于“20个我是谁”做了n遍,但是都没有属于我自己的答案,那些都是大的层面,每个人共有的层面。
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困扰,而且都不一样。自己梳理不出头绪时,心理咨询师能通过充分了解你后,提点出你不曾意识到的方面。
于是,我去做了个人成长体验方面的心理咨询,向咨询师沟通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考,我有了新的启发。
心理咨询师给了我没有过的支持感,我变得不那么焦虑,同时我开始撕开父母的枷锁和沉重的责任,我面对自己的兴趣和自我评价。
所以,我再三强调,千万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心理咨询,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别再开这些玩笑,无知逼死多少人》
③放弃莫须有的“虚高”,停止无所谓的“胜负”,整合过去和当下,尝试选择,平静心态,一起创造。
就像金像奖影后春夏回应得奖后首先选择短暂“沉寂”时说的那样:
“人生不是一个接一个高峰,人生需要低潮期,我们明明知道人生是弧线的反弹,何必在意那些莫须有的虚高”
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多久没有为我们的创造结果的本来价值,由衷的笑过?
我们似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其实我们有很多我们不知道原因的习喜欢,比如喜欢某个明星,喜欢某首歌,喜欢玩游戏,喜欢……等,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喜欢?背后有什么因素,是你追求的和渴求的?
如果你看到这背后的因素,也许你又进一步认识了你自己。
举个例子,这次的题目《活着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胜负》,是我最近很喜欢的一个rap,叫Jony j ,他被称之为嘻哈诗人。我在咨询室和咨询师一起看到,为什么我会喜欢他。
他有自己的思想。
活着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胜负他有自己的才华。
活着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胜负他有自己的生活态度。
活着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胜负他很自信。
活着是为了创造,不是为了胜负这就是我想要的。
什么又是你想要的呢?
有些路应该要自己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