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阴
今天参加了安丽芳老师在正中的一初空间的售书会,见到了安老师和恩施州作协的主席和我们的孔州长等政界、文化界的名流,心里颇有些激动,看来安老师的影响力真的挺大的,让我们恩施文坛都为之震撼。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安老师在恩施工作、生活期间也写了大量作品,并且被许多国内有影响力的刊物发表,但是,那时的名气并不是特别大。而如今,安老师长期在北京和美国居住,写的一些关于恩施的故土、老街、旧事、故人的一些回忆性的散文和小说却一炮打响,引起了国内文坛的高度重视,甚至把安老师的写作风格和沈从文及汪曾祺类比,可见,这种对于地方特色描述的文章在现今社会的稀缺和人们的高度重视。
安老师描述的恩施老城六角亭的故事就是我一直生活、生长的地方,我在这曾经的施南府生活了四十余年,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非常熟悉,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许多故事也是非常了解,因此,看着特别有亲切感。
而她写的《小丝绵》也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她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恩施这地方常年细雨绵绵,土地肥沃滋润,暖风拂面。太阳仿佛被重峦叠嶂的青山滤过,温和而又柔情,山野空气清新湿润,四季青枝绿叶花开不败。小城被一条晶莹剔透的河流蜿蜒围绕,这里的山水皆养人。女人大都白皮嫩肤,光泽水灵。大约是清涟水滑洗凝脂,富硒水质养容颜吧。这地方自古出美女,小丝棉就生长在恩施这块土地上。
提起“小丝绵”,恩施老城七十岁以上健在的老一辈人、街坊领居、儿时玩伴,大都还记得。而我小舅妈的父亲更是记忆犹新。
恩施作为湖北省,甚至大中国的一道抗击日本鬼子的天然屏障,在抗日战争中最有艰难的时候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当时湖北省省会迁到恩施,省政府主席陈诚在恩施坐镇指挥,连蒋介石都曾在我们这山里面来视察。
当时非常有名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及苏联机械师来鄂西援助抗日,当前方捷报频传、战绩显赫的时候,我们恩施老百姓束紧裤腰带,从牙缝里挤出粮食,给援助抗日的救命美国大兵提供一切需要的物资。
为进一步满足美国大兵的需要,留住美国援军,当地政府还成立了“中美俱乐部”,选送一批美女到俱乐部和美国人联欢,借此鼓舞士气。
而当时才十七岁的黄家小姑娘有着白嫩水灵、吹弹可破的肌肤,还有着清纯靓丽、如花似玉的容貌,她一来到中美俱乐部就让美国大兵们异常兴奋,被众多的凶猛动物追逐、蹂躏,还被人们叫“小丝绵”当时恩施街上流传出这样的顺口溜:“新闻报,报新闻,丝绵铺盖偷洋人。”
终于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鬼子投降了,援助中国抗日的美国飞行员走了,中美俱乐部拆了,小丝绵终于得到解脱了。然而为了养家糊口,她不得不继续干那皮肉生意,一个姑娘家臭名在外,从此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安老师的故事讲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至于解放后小丝绵的结局究竟如何,似乎谁也说不清。而我小舅妈的父亲陈佐汉,恰巧对小丝绵后来的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
这是因为陈爷爷以前是恩施自来水厂的厂长,而小丝绵后来的丈夫姓田,是自来水厂的一名员工,就住在东门的薛家巷里面,后来,他先小丝绵去世了,周围的领居就叫小丝绵“田老婆婆”,因此,周围年纪不大的人都不知道她就是当年的大名鼎鼎的小丝绵,而陈爷爷因为小丝绵丈夫的原因,对她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他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小丝绵的故事,那时在1992年的时候,有一位台湾姓王的老兵,祖籍恩施龙马,他回到恩施在人海茫茫中经过千辛万苦寻找到了小丝绵,他送给小丝绵一个戒指和几百元钱,叫她好好活着,将来还要回来看她。从此以后,小丝绵打起精神努力活着。还在家里种田、喂猪,把一只心爱的猪叫“马贺”,估计可能是她深爱的那位台湾老兵。
小丝绵一生无儿无女,曾在五峰山认了个孙子,可惜没有血缘关系,对她并不好。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孤苦伶仃的小丝绵走完她苦难的一生,终于可以去另一个世界追寻自己的真爱了。
小人物的故事里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今天和陈爷爷在一初楼安丽芳签字售书会上讨论了小丝绵后来的故事,忍不住唏嘘叹息。正因为有安老师这样有历史责任感的作家愿意把那段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我们恩施变得有血有肉,让我们这个山城冲出湖北、走向中国、进军世界。
分享会上安老师介绍了《施南往事》成书的背景与写作方法。该书对宣传恩施、推介恩施起到了极积作用,得到了与会人士的普遍赞誉。《施南往事》一书方言朴实,贴近生活,飘逸着土苗的芳香,很接地气,这故乡、故土、故人真值得一读。愿我们安老师笔下的恩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喜欢!
故乡、故土、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