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404366/ad42880a00333e13.jpg)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中国人都在干嘛!
据一位印度工程师乘飞机旅行时发现:在飞机飞行途中,玩手机的基本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都在玩手机阅读吗?
否!中国人都在聊天,刷朋友圈,因为中国人没有读书的习惯。
在中国,中老年人玩麻将,青年上网玩游戏,少年看电视。读书,在中国是学者的专利。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说:
“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
中国人都在干嘛!
放开眼界看看世界吧!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小国,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大国。
这个国家就是匈牙利。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却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中国平均50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
匈牙利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因此,在匈牙利得诺贝尔奖的有14人,远胜于中国。所以说:匈牙利是“诺奖大国”。
从比较中我们好像发现了问题:
你别问“中国人都在干嘛!”你应该问问:“为什么中国图书馆这么少?”
是呀,中国如果按照按摩店的数量建图书馆的话,中国人的阅读量不是可以提高几倍吗?
一个国家的阅读量,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如果一个国家采取的不是愚民政策的话,就应当为广大人民群众建造数量可观的图书馆。
中国正在推行建设文明城镇的工作。为什么不能把建设图书馆数量,来作为推行文明城镇的硬指标呢?
别说国家没钱建图书馆,国家的钱都到那里去了?
国家完全可以按钱的数量建图书馆,凡是钱达到一定数量的个人、企业、单位、机关,必须要建一所供人民群众享用的图书馆。拥有的钱越多,建造的图书馆数量应该越多,或者图书馆的规模要大。否则:禁止发展。
当然,如果国家采用的是“愚民政策”的话,那还是不建图书馆为好。
中国人都在干嘛!
中国人都在找图书馆!
村里没有,乡里没有,镇里没有,县里有不对外开放,到省城去吧!
省城图书馆要按时还书,越期罚款。
明白了。
这就是不让人读书的节奏!
这能怪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吗?
按照匈牙利的图书馆数量,中国的图书馆应该达到280万家以上。
请问:中国现在有几家图书馆?
记得我年轻时,为了借书,我每次都要走二十里土路赶到栾城县图书馆借书。因为栾城县城比藁城县城近。为了不误工分,我每次都要等到下雨、下雪时去借书。要知道,雨雪天气在农村的土路上骑自行车是相当艰难的,但为了不误工分而借到书,我也只能如此。可惜的是:县图书馆的藏书很少,根本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渴望。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中国人,为了借书都去下这样的辛苦。
所以,我们只能呼吁国家给人民群众提供阅读的条件。
凡是在中国境内的工矿企业、学校、事业单位,内部的图书馆都应该建在大街上,对全民开放。我在栾城县图书馆借书时,用的是栾城一位教师的借书证。在张家口市经商时,到图书馆借书,用的是当地人身份证。到大庆市探亲,借书用的是亲戚的借书证。我只有在河北省图书馆借书,用的才是我的真名实姓。我觉得图书馆应该是公共资源,不能只限于本地、本单位,应该向全民开放。
所有的图书馆都开放了,你单位的人也可以到别的单位借书。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借到更多的书。
中国人都在干嘛!
中国的人大、政协代表们,为什么不把要求国家建图书馆,写成议案为国家参政议政呢?
过了春节,两会就要召开了,希望在明年两会上,能够听到要求国家建设图书馆的呼声。
网友评论
苦口婆心
是呼唤
亦是呐喊
更是殷切的期盼
远在西南的我
在敬佩高丘上老师的同时
也力挺助声 :
孩子们每天能挪出60分钟来读读书吗 ?
我很多本科毕业的同学朋友,前两年我问他们现在还看书么,回答是毕业3,4年了基本没看过一本完整的书。看好多人说到一种观点,读书是精神文明,是上层建筑,而我们大多数人还在下层物质层混,每天都想的是如何填饱肚子,如何挣钱,那有什么心思读书,其实呢,大家讲的都是事实,不过我认为,读书这事,不管你是在物质层还是在精神层,都不应该放弃和懈怠。李嘉诚18岁时,在公司做业务,每当工作完成后,其他人都在打牌的时候,他却看报纸学英文,按理说他这时候的条件也应该是在物质层混的,可是他没有因此而放下读书学习,反观现在那些亿万千万百万的大款们,按理说应该是脱离了物质层了,属于非物质层人群了,可是又有几人还在用功读书学习。所以,对待读书这件事,其实就是反应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自古愚民
什么经济指数,有毛用。非常认同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