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岁月拾遗想法
【传习录读书札记198】王阳明自陈遭谤议的原因

【传习录读书札记198】王阳明自陈遭谤议的原因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7-10 06:00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下》第291条 

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萃、王汝止待坐,因叹先生自征宁藩以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有言先生功业势位日隆,天下忌之者日众;有言先生之学日明,故为宋儒争是非者亦日博;有言先生自南都以后,同志信从者日众,而四方排阻者日益力。

先生曰:“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诸友请问。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尚谦出曰:“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薛侃,广东揭阳人,进士出身,却不要当官,到江西赣州师事王守仁。嘉靖皇帝即位,授他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薛因上疏请定皇储,触帝所讳,斥为民,讲学自娱卒。阳明学派在岭南的传播,薛侃的功劳最著。《传习录》上卷最早由由薛侃总篡刊刻发行,后钱德洪补充整理成三卷发行。

邹守益(字谦之)、与欧阳德(字崇一)、聂豹(字文蔚)、陈九川等同为江右王学的干将。

马明衡(字子莘),福建莆田人。正德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上书得罪皇帝被削职为民。闽中王学的开创者和传播者。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原名王银,江苏泰州人,初为烧盐的灶丁,后经商致富,转而投到王阳明门下治学,开创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

有一天,以上几个人坐在王阳明身边,感叹老师自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后,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赐,天下对老师的谤议反而越来越多。

王阳明就让大家谈谈其中的原因。有的人说,老师的功业地位越来越高,天下嫉妒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说,心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宋儒理学争辩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人说,老师升南京鸿胪寺卿以后,教人存天理、去人欲,门徒越来越多,来自各方的排挤也越来越大。

王阳明说,大家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一点是我自己感受到的,你们都没说到。

我来南京之前,还存在“乡愿”的问题,所以遭到的反对就比较少。

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就是人在官场,还不能摆脱虚与委蛇的那一套,与人谈论学问,顾及社会的主流意见,还不能直抒胸臆。

王阳明接着说,但是,现在我坚信良知能够明辨一切是非,故任性而行,不去遮遮掩掩。我如今心胸狂放,即使天下人都说我行动赶不上言语,我也不在乎。所以遭到了很多的谤议。

薛侃赞叹道:“过了这一关,才是成就圣人的血脉。”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如果做不到中庸而行,那么必须做一个狂狷之人,狂者,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狷者,洁身自好,有所不为。就是要反对乡愿,有理想、有原则,不怕得罪人。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读书札记198】王阳明自陈遭谤议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hg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