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随笔-生活工作点滴读书让生活美好
善读「论语」17.9:诗可以兴观群怨,道可以事父事君

善读「论语」17.9:诗可以兴观群怨,道可以事父事君

作者: 善氏 | 来源:发表于2020-07-29 11:06 被阅读0次

    「阳货篇第十七」9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

    孔子说:“大家为何不学《诗》呢?《诗》可以发人深省,可以体察世情,可以使人合群,可以讽谏时政;近可知(以善)事父,远可知(以道)事君;还能多知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小子”,指弟子、门人。

    “诗”,即指《诗经》。

    “兴”,起也。此处指发人深省。一说是指诗的比兴手法,亦可从。

    “观”,仔细看。此处指体察世风民情。故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

    “群”,此处指与人合群。

    “怨”,此处指讽谏时政。

    “迩”,音“尔”,近。

    【评析】

    《诗经》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是反映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文献。孔子对《诗经》非常重视,《论语》中有九章谈到“诗”。《诗经》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甚至还有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记述,内容极为丰富。因此,从《诗》中可以体察世风民情,还可以学到很多动植物的知识。故曰:“可以观”、“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大量运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人们对于真假、善恶、美丑的情感,需有较好的领悟力才能读懂。其中“比”是显喻,“兴”是隐喻。因此,学《诗》能够发人深省,启发人的心智思维,激发人向往真善美的情感。故曰:“《诗》可以兴”。

    人类从古到今的教育,社会性建构都是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群”就是社会性的基本特征。人要能合“群”,就必须要能善待、包容他人。《礼记·经解》云:“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则能与人和合。故曰:“可以群”。

    《汉书·艺文志》云:“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中含有大量反应民间苦乐以及赞美和讽谏时政的歌谣,因此,《诗经》自古就被为政者当作施政参考,以从中了解世风民情和施政得失。《论语注疏》的作者、北宋著名儒家学者邢昺(古同“炳”)曰:“《诗》有君政不善则风刺之,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可以怨刺上政”。故曰:“可以怨”。反观今日,为之一叹……。

    善事父母曰孝,以道事君曰忠。《诗》有《凯风》《白华》之类,是有事父之道;又有《雅》《颂》君臣之法,是有事君之道。当然,无论事父事君,都应当谏过止非、辅仁引善,才算是真孝、真忠。通过学《诗》,能“兴”而深省善恶之理,能“观”而体察世事之情,能“群”而和合四方之众,能“怨”而谏止无明之非,自然便能懂得事父事君之道。故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读「论语」17.9:诗可以兴观群怨,道可以事父事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kh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