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浚集》共收录了165首诗歌。从部分仿人之作中可以看出,他特别喜欢唐朝(618~907)诗人、词人及他们的作品。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卢仝,词人有温庭筠。在借鉴方面,一是借鉴了唐朝部分诗人的诗体结构。二是采用了唐朝隐士诗人反映的主题。三是直接挪用唐朝诗人的诗句。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写就《苦寒行》。这样的例子,只要用心探寻,会有更多发现。
我们知道,唐朝诗人辈出,灿若群星,有诗作留传至今者达3000位。正因为唐朝诗人与诗歌极多,文学界特意按时间来分初唐诗人、盛唐诗人、中唐诗人和晚唐诗人。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白居易、韩愈(768~824)是中唐诗人。李贺(约791~约817)经常被看作是一位晚唐诗人,其实与韩愈生卒年比较,也算是中唐诗人。同样,卢仝(约795~835)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但他似乎属于中唐诗人之一。
应该说,范浚对韩愈的诗歌与散文十分熟悉,我们可查看一下韩愈有关文集的校印时间。但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他对韩愈本人及小部分文章似乎批评的也比较多,如对《师说》的批评,认为韩愈前后矛盾。当然,范浚在实际诗文创作中,也时有借鉴的,可以说深受韩愈诗文的影响。我在今后撰写的“儒学系列”文章中会专门提到这些问题,并进行一些初步讨论。
至于生活在两宋时期的范浚,为什么很少提到北宋诗人和词人的姓名与诗作,更值得我们深思。
陈水河原创于2018.9.5早上
注:范浚诗作留世的共有165首,其中五古34,七古31.五律31,七律26,七绝32,六言5,杂言6。统计数字来自于张剑的《范浚诗歌的多元视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