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前不久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才意识到二十多年的时光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同班同学之间的差距是如此的大:有成功的,也有失意的,而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如今混得风生水起的几个还是当年学习成绩实在是不怎么样的人,就数他们的声音最大。说白了,同学聚会其实是给那些成功的同学显摆的机会,而混得差的却平添了几分落寞。

平心而论,经过二十多年岁月的洗礼,当年看起来差不多的同学之间的差距的确是大大地拉开了:无论是水平、能力、资源、财富、层次和境界上!为什么会这样?我陷入了深思和反省。
就算抛开那些不可控或者随机因素,在同样的条件、机遇、努力下,人跟人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同样,就是在我们的同事和朋友中,也会发现,有不少人并非工作不努力,也不是不认真,也上进也学习,但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成长很慢或者不成长。又为什么会这样?我更痛苦地反思!
史铁生说:“人与人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按照我的理解,人与猪的差别是一个定数,而人与人的差别却是无穷大。
其实,人跟人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短时间内拉开的,绝对不是说突然某一天张三就比李四水平高出一大截。而形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关键就在于每个人读社会这本活书的能力有所不同而造成的。学校需要的是会读死书、会考试的人,而社会需要的则是会读活书、有能力、会做事、能解决问题的人。
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2
极少数人是如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其实非常简单,他所做的事情大多都是和我们一致的,也多是一些小事情,甚至是一些非常本分的事情。但是,他哪怕是给别人打工,也自认为其实是在为自己做事、为自己打工,不断地通过细节和做事磨练自己、成长自己并展现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大多在一些细节和简单的小事情上。所有干大事的能力也都是从小事情上生发而来。有时成功并没有那么复杂,做好别人没做到或者忽视的小事,你就赢了。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不变的真理。不要看不起小事情,生活本就是一件件小事的集合,坚持做好每件小事你就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果更进一步,你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还能将每一件小事情做到极致,像庖丁解牛,会怎样呢?《士兵突击》中有句台词: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人与人的根本差距,在于人做事时的主动性的强弱程度。凡人都有主动性,人不可能完全没有主动性。但是,有些人的主动性比较强,有些人的主动性比较差。强的主动性使某些人总是能够努力克服障碍与困难;差的主动性使另一些人长久地受挫与受难,这些人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所谓“自强不息”,实际上就是主动精神。你遇到了困难,要用你的“自强不息”把它咬碎,要用你的“厚德载物”把它消化掉。
在社会上,可能水平高的人还不如水平低的那个人做的事情多、勤奋,但由于他注重了每次做完事情后的总结、提炼,从而造成哪怕是同样的做事情,甚至他做事情更少但成长却更大。这样日积月累,时间一长,就显示出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在工作中学习,做完事情后的总结、提炼、提升是最大、最多的学习机会,而且从工作中学习得到的经验和提高要比读书效率高很多。而有的人因为忽视了这一块的学习和长进,就会出现虽然也努力、也学习,但很难有大的、快速的提高。这可能成了人与人的水平和能力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3
在工作中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其实这个世界很多领域是由少数基本规律影响整体发展,那么在工作中寻找和应用这些基本规律就极其重要。这就需要你做事时不断地思考,在做不同事情的过程中寻找相似性,找到最需要学习的基本规律,制定出自己事后学习的模版,这样有意识的按照模版去总结、提炼,进而提高。
通过观察那些进步神速的人的行为方式,并结合我自身的经验,以下几点很重要:
01通过写作或记工作日记整理自己的思想、工作经验、人生得失,使你的人生经历、做事体验、工作经验等更加系统化地提炼出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成长。
人与人的差距在起始的时候并不大,但步入社会多年后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可能在社会上,大家即使做了同样的事情,由于有的人善于总结、反思、提炼,从而每做完一个事情都能有所长进,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有的人则不会这样做。最后的结果是前者与后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要知道,多数人都是很懒的,谁都愿意做一个事情结束了就拉倒,何况还是给别人打工?所以许多人错过了许多次珍贵的提升自己的机会。
而一个你觉得自己清楚的东西,如果让你说给别人听或者写出来,你就会发现有很大难度,自己许多地方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清晰,写作可以有效的促进你的学习:知道自己不清楚了,你才能去复盘、重新思考、阅读、跟别人讨论,才能使之更加系统化。
如果一件事情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其实证明你并没有全面的掌握。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为了个人学习和成长,你应该多说、多写。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给别人演讲,那你就写出来或记录一下吧。通过写文章或记工作日记,你可以发现你的学习速度明显加快,而且日有所进!日积月累,个人的成长还是比较大的。
02分享经验、传递知识,建立个人品牌。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一个个人品牌。品牌从哪里来,当然不能靠忽悠。互联网思维的精义是人人参与,你可以把你的人生经验、学到的知识等,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传递和传播出来,渐渐地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李践老师说“一切皆可传播,凡事都是广告”。只有将你的经验、知识传播,让别人觉得你的知识在理、有价值、能够帮助别人哪怕一点点,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人们才会认识你、了解你,并进而产生对你的信任:这就是个人品牌形成的过程。
传递和传播就是让别人知道你的认知和想法,这有两个好处:其一,你就能从别人的反馈中学习。哪些不正确,需要什么改进?反过来又促进你的学习和成长;其二,让别人对你有所了解和信任,可以带来链接、合作。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带来一些合作、促进你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等。
我为什么来做自媒体?因为我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要在当今时代获得巨大的成功,只有两条途径可走:一、要么你认识天下人;二、要么让天下人认识你。这两个问题都有点难办是吧?不过要让你去认识天下人,这几乎是天方夜谈了,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几十亿人啊,想起来都可怕!但是让天下人认识你呢,我个人感觉这个可就稍微简单了那么一点点,因为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年代,我们是不是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工具和平台来宣传自己呢?网络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现在几乎任何事情都离不了网络,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我们这些自媒体人,一开始的付出可能没有什么回报,但要天真地相信功不唐捐。功不唐捐,本是佛家语,意思是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
我们就是想通过写作这个途径广泛的宣传自己,结识大量志同道合的朋友,迅速的拓展我们的社交网络,为我们人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段时间我通过写作也确实结识到了不少积极向上、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这也许就是颠峰心理学上所说的“播种收割”定律吧。呵呵,太棒了,这么美妙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更坚定了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我相信我的梦想定能成真,因为一路上有读者大人们的帮助和关心,所以我就更加有信心,在此真诚的感谢读者大人们,祝你们好人一生平安,谢谢!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愿你我能结伴同行,相信一路上有你的陪伴,景色会更加的迷人,过程会更加的精彩,结果会更加的辉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