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之初,华哥就板书好了“方程”两字,并且让孩子们齐读三遍,点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借此强调方程的学习在数学学习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引起孩子们对本课学习的的重视和学习兴趣。接着让孩子们自由讨论本节课你想要了解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针对学生的回答,梳理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两个大问题,即什么是方程和方程有什么用。这也是华哥在课堂上大问题教学法运用的体现。罗列出问题后,华哥询问孩子们希望以自己学,老师教还是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边教边学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接着用常见的3*4=12还是3*4=2*6来探讨等于号的作用,强调并书写关键词“关系”。然后用PPT展示几组数字,先从前面两组给出的数字来挖掘数字之间的关系,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记忆,华哥还自了拳头相碰的手势,让孩子们边读数字关系边打手势。这其实也是课堂语言的一种呈现。很快过渡到第三组带有问号的数字图片,引出已知数与未知数的概念,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并且依据前面两组数字的关系很快能列出带字母的算式,并且轻松的求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字答案。告诉孩子们这个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就是方程,然后邀请孩子们自己讨论怎么用语言表达出什么是方程,怎么和同学朋友介绍什么是方程?通过个别学生的回答,带着孩子总结出了三个要点:为了解决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写成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分享,加深对关键点的印象与记忆。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孩子们解决了什么是方程这个问题。然后放出课本上的几幅图片,根据图片用讲故事的方法理清楚天平左右的重量关系,加深对什么是方程的理解。再辅助几组问题的图片,利用天平两边质量相等的关系,让孩子们用列方程的方式进行解答,求出每个苹果和西红柿的重量。并在练习的时候逐步加大难度,循序渐进。
最后,华哥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方程之前也可以回答,那为什么还要用到未知数和方程呢?华哥没有正面回答孩子,而是放出了微博上一个孩子与妈妈的对话来进行分享。根据妈妈的回答,“把一个不知道的问题假设成未知数X,思考问题时就多出了X这个信息,信息多了,解题的难度就小了。”这句话来告诉孩子们,学习方程是为了我们以后在解决更难的问题时能够多一些解题的信息,更简单的来解决问题。并且以一道六行字的数学题目为例,多了一个X的信息,找到相等关系,我们的解题会更简单,难度会变小。
在课程的最后,再带着孩子们梳理了一遍两个问题,并做出了相应的回答,让孩子们在问题中开始课程,在问题的答案中结束课程。真正做到了课堂的首尾呼应,帮助孩子进一步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