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暴力

作者: 槿言知几许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16:54 被阅读0次

    微信公众号木子一片天

    人人都需要爱,它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要素;爱是一门艺术,可以学习和发展它。

    阿弦是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经常听父母拌嘴、争吵,有时甚至升级为打架。小小的阿弦刚开始感觉害怕极了,但想不明白,大人的世界怎么会这么复杂。

    阿弦的母亲是一位知识分子,但生起气来,冷若冰霜,不发一言,被惹急时,要么突然爆发,要么选择冷战。

    阿弦的父亲也是一位知识分子,平时喜欢开玩笑,没有底线的开玩笑,不顾母亲的感受、不分场合的随意评判母亲,造成了母亲的不满。

    比如,今天刚出门,父亲就对母亲说语言轻佻地说,哈哈,小短腿,你穿这件衣服就像工匠。母亲的脸都黑了,父亲还哈哈大笑,并说着笑死我啦的话。于是,母亲就愤怒离场。

    诸如这些小事有很多,基本贯穿了阿弦的童年。

    阿弦,今年30岁了,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并与之结为连理。可奇怪的是,他与新婚妻子经常会陷入他父母相处的怪圈中。

    阿弦总觉得妻子有问题,老想方设法的改变她。比如,她买了一件很喜欢的衣服,他会立马说,本来腿就短,脸就黑,难看死了。还有一次,请客吃饭,他在饭桌上哈哈大笑说,我们去迪拜旅游,她还跟我吵了一架。餐桌上的人一头黑线,他却没反应。他的妻子,感觉尴尬极了。他总是置她于尴尬位置,却觉得无所谓。

    一看到她生气,就说我跟你开玩笑,你怎么这么容易生气,爱生气呀?我难说真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这个故事,结束了吗?没有,它每天都在真实的上演着,在你我或她他中发生,让人感觉难过,却无从下手。

    阿弦,小时候也很羡慕相敬如宾的家庭,长大后也是,希望自己的家和和睦睦,少些争吵。可是,他却未反思过。

    3岁看小,7岁看老。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深远流长。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家庭里,男孩会以父亲的行为方式,标榜自己;而女孩会以母亲的行为方式标榜自己。

    总有一些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先做出改变,但却发现是条艰难的路,总是哀叹、生气自己,但又想突进亲密关系。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或拿“开玩笑”作挡箭牌的失了分寸的语言,从而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对孩子,会形成两种人格。

    “退缩型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回避现实,不敢与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内向、封闭、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征。

    “攻击型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语言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逆反,为了发泄不满,而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行为,直接影响和危害社会,害人又害己。

    对配偶,会形成自卑型人格,进而发展成自我怀疑人格,有或者甚是易爆易怒人格。

    每个人,都渴望爱,希望爱与被爱。在家庭中,尤为突出。但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不一样,从而造成了不一样的家庭氛围。就是情商的重要性。

    高智商人群,有时也很难用情商把事情处理的很完美。

    如果把批评变成合理的建议是不更好?

    如果用温和的语气代替大吼大叫,是不更好?

    如果发生矛盾后,进行一次冷静的、不带人身攻击性的语言是否更好?

    如果先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再影响别人,是否更好?

    没有一招成促的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解决。

    你是否是语言暴力受害者?面对语言暴力时,你该怎么做?

    你要让他知道你的底线和原则,用他可以接受、理解的方式,表达你的感受,让他深有同感。如果上升为家庭暴力,果断离。暴力没有第一次,只有无数次。

    你是否是语言施暴者?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

    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背后的原因。说话前,多思考,不要着急出口。祸从口中来,就是这个道理。

    语言,是人与人最重要的交流工作,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经典书籍。

    强烈建议大家去阅读。

    改变先从认知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言的暴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zr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