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他山之玉真情实感有生命力的文字
《教育的减法——为什么需要做学制的减法? 》读书笔记

《教育的减法——为什么需要做学制的减法? 》读书笔记

作者: 满爱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4-09-19 06:47 被阅读0次

    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第一,现在的学制对于人的个性的关注是不够的。我们的学制是按照一个“线性原则”循序渐进设计的,这本身就是按照工业化生产的流水线思维安排的。肯·罗宾逊和卢·阿罗尼卡在《让学校重生》一书中指出,这种线性原则只适用于生产制造,不适用于人。“实际上,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学习速度。对某个领域有天赋的孩子可能学起另一个学科来非常费力;有些学生在一些活动中的表现可能相当于更年长学生的水平,却在另一些活动中落后于同龄人。” 事实上,不仅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完全不一致,即使同一个学生的不同方面,发展也是完全不同的。用同一个学制规定每个人前行的步伐,是不符合个性化发展要求的。

          第二,现在的学制对于人的创造力和精力的黄金时间的重视是不够的。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都表明,人的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期是在25岁左右。许多人在20岁左右就显示了极强的创造力。牛顿发明微积分时只有23岁;沃纳·海森堡24岁创立矩阵力学,成为量子力学先锋;图灵24岁时就发表了奠定整个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基础的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爱因斯坦26岁时发表了一篇论文,独立而完整地提出了一个改变整个世界的理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我国的曹原22岁时获得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的“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且位居榜首,他是该期刊创办149年来获此殊荣年龄最小的科学家。以上这些名人获得如此殊荣时,也差不多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启明星一号”研究团队中,20多岁的大学本科生占了1/3以上。华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吴攸,一年发表了13篇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

          赵洪洲先生曾经统计过中外历史上所有科学家成才的最佳年龄,也就是25~35岁。这个阶段是他们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最佳年龄也会越来越大,在16世纪的时候是20多岁,到了当代,可能要到30多岁。在这样一个黄金时间段内,如果我们只是消极地被动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在电影《1921》中我们也看到,13位中共一大代表就是一群年轻人,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是如此,如果让我们的学生一直不间断地学习到30岁左右,是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如果觉得这样的例子过于高不可学,那么我可以说一下我知道的一个孩子的故事。读完这个故事,你就可以举一反三,明白我为什么说学制应该做减法了。

          这个孩子在国内读完初中,父母把他送到美国读高中,寄宿在一个美国家庭。这是一个富裕且有涵养的美国家庭,对孩子非常热情,视如己出,每天早晨住家妈妈做好早饭开车送他去学校,傍晚再把孩子接回来,等住家妈妈做好晚饭,一家人围在一起用餐。每逢周末,住家爸爸还会带着孩子去外面散步、游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从来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学校呢?不能说美国高中的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很宽松,但是他们不会直接督促孩子,不会直接告诉孩子要怎么样,不会像我们中国的老师那样每天盯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一下子松弛下来,高中读了4年也没有顺利毕业。

          这个时候,按照美国的做法,孩子就应该在当地先上一所社区大学,然后再争取换一所好的大学,可是这个孩子个性比较强,他不愿意读社区学校,就跑回国内学习英文,备考雅思,准备申请英国的大学。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孩子在美国之所以没有顺利读完高中,没有通过高中毕业考试,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英文不好。当初孩子也是因为英文不好,父母才把他送到美国读高中的。扣除英文,这个孩子的初中学习成绩相当优秀,你看他中考英文二十几分还能考取普通高中,就表明孩子的学习成绩没什么问题。但是,这样的英文成绩留在国内上高中,未来怎么努力也很难考取一个像样的大学,所以父母希望让他去美国读高中,在纯粹的英文环境中倒逼自己,既能学好英文,又能上一所相对理想的大学。本来希望在美国实现这个理想,但是,这个目标落空了,不仅英文没有学好,高中也没有毕业,所以回到国内重新再来。孩子不知道听谁说的,执着地相信,考到一定的雅思成绩,就可以申请去英国读大学。 一年之后,孩子磕磕绊绊,在国内考了一个可以申请英国大学的雅思成绩,而后申请到英国一所世界排名100多位的“红砖大学”,如愿以偿地圆了大学梦。这件事让孩子的父母喜出望外,也让周围的人大开眼界。听说这个孩子在美国读高中,前两年基本上没有读书,客观上听不懂、看不懂,主观上厌倦了过去的学习压力,陶醉于美国中学的宽松,享受美国寄宿家庭的友爱。后来孩子的父母跟我说起这件事挺高兴的。他们认为,回头看,孩子能够留在一个友善的家庭,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温暖,而不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天天感受沮丧,对他心性的培养、人格的养成是一件好事。 听孩子的父母说,孩子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英国大学本科学制3年,前前后后,孩子花了8年时间,读完了高中、大学,相当于复读了一年。当然,这个孩子的故事,最后让我们觉得不错,与孩子自身的家庭条件有关系,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中国学生。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反思我们的学制,我想,我们起码可以明白以下三点。

          第一,高中3年、大学4年的学制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你看上面提到的这个孩子,以他的初中英语成绩,在国内读高中、考大学通常情况下没有什么出路,这是可以预见的。他在国内很可能考不上普通大学,更别说读世界排名100多位的“红砖大学”了,并且就读的是这所大学有影响力的主流专业。

          第二,我们高中、大学阶段的英语学制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我们看这个孩子的英语这门功课,在他初中毕业的时候,中考英语成绩二十几分,相当于英语什么也不会,跟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差不多。但是,他在后面几年的学习当中,连拖带拽,推推搡搡,拉拉扯扯,最终,在纯英语的环境中取得了大学学士学位,这表明他的英语学习过关了。对比国内,从高一开始到大学本科毕业,前后7年的时间,估计相当多的学生英语达不到这样的水准。我们可以推想,如果这个孩子在国内读高中、考大学,按照我们的英语学制,英语这门功课对他来说,是不是噩梦?这就进一步说明,英语学习并不一定非要按照我们高中、大学的学制往前推进。如果条件允许,你完全可以像这个孩子一样停下来,花一年时间,全心全意学英语。

          第三,在一个不受刚性学制约束的环境,可以给孩子一而再,再而三重新选择的机会。这个孩子,如果在国内参加高考,应该很难考取大学,因为我们的学制不允许一个孩子的英语成绩拖后腿,我们也不允许孩子在两年高中时间“放羊”。但改变学制,可以给学生重新选择的机会,保留了足够的弹性。我觉得这样的学制既是宽松的,也是人性化的。

          心得体会——

          学制的改变牵扯很多,一定要慎之又慎,充分论证,试点试验,稳步推开,确保不出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减法——为什么需要做学制的减法? 》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ro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