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
读学《论语》第六讲修己•下

读学《论语》第六讲修己•下

作者: 幽雅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0-12-08 18:21 被阅读0次

原创: 我的学习笔记

   

    《论 语》

第六讲 修己 • 下


二、《论语》中孔子强调 “修己” 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人格要素

【1】孔子强调的第一种“理想人格”,内在要素有哪些?

“人格要素”,理想的人格包括 “知、仁、勇” 三达德。
孔子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思想,知、仁、勇、三达德。
孔子讲智、仁、勇。
1.  知相当于智、
2.  仁相当于情
3.  勇相当于意
所以司马迁对此评价很高。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
《中庸》对知、仁、勇的解释
1.  好学近乎智。
2.  力行近乎仁。身体力行就靠近仁。
3.  知耻近乎勇。
       
这就是孔子讲的理想人格的内在要素。对现实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

    【2】孔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 子罕》

指 "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 现代心理学讲的 “人格” ,包括三大要素:情、意、智。

只有将情、意、智平衡地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能真正担当社会大任。

1.  智指知识和智慧,具有认识事物、判断事物的能力。

2.  情指情绪和情感,最主要的是热情和仁爱之心。

3.  意指坚强的意志力,勇敢的心。

【4】 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但是现实当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都偏重于“智”,这种智主要还不是智慧,而是知识,对“情”和“意”,这两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是缺失的。所以导致现在的孩子, 

普遍人格上不太健全,这样的人往往难以担当社会大任。

三、《论语》中孔子强调 “修己” 的第三个方面的内容:修己目的

*  孔子强调每个人的自我修养,目的是什么?

孔子把修己,看作是 "为政" 的基础和前提。


  *  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讨  教,什么样才算君子?

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  指加强自己的修养,达到恭敬别人的境界。

  *    子路不满意,又问:“如斯而已乎?” 难道仅仅如此吗?

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人”  指通过加强自我修养,能安抚好他人。

  *  子路还不满意,继续问:“如斯而已乎? ” 仅仅如此吗?

孔子回答:“修己以安百姓”  ,指通过加强自己的修养,安顿好百姓苍生。


本课小结:

    1. 安人、安百姓,实际就是治国、平天下。

    2. 孔子强调自我修养的目的,主要是为 “治国平天下” 服务。

    3. 这是讲 “为人智慧“ 里的第一大问题:“修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学《论语》第六讲修己•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jq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