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统技击太极拳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作者: 太极拳习练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17:11 被阅读0次

    2,用武要言

    (原文)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掤而捋,或挤而捺。

      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击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似巨炮直轰之势。

      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规矩绳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空落,精敏神巧全在活。

      古人云:能去能就,能刚能柔,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然后可言拳术也!

      要诀云: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

      战斗篇云:击手勇猛,不当击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鹞下鸡场。翻江泼海不须忙,丹凤朝阳最为强;云背日月天交地,武艺相争见短长。

      要诀云:发步进入须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法中有诀从何取?解开其理妙如神。

      古有闪、进、打、顾之法:何为闪?何为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

      古人云: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逃。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奇。

      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móu);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

      左过右来,右过左来。手从心内发,落向前面落。力从足上起,足起犹火作。

      上左须进右,上右须进左。发步时,足跟先着地,十趾要抓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去时撒手,著人成拳。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身为主宰;不贪不歉,不即不离。拳由心发,以身摧手,一肢动百骸皆随。一屈统身皆屈,一伸统身皆伸;伸要伸得尽,屈要屈得紧。如卷炮卷得紧,崩得有力。

    3,战斗篇

      战斗篇云:不拘提打、按打,击打、冲打,膊打、肘打,胯打、腿打,头打、手打,高打、低打,顺打、横打,进步打、退步打,截气打、借气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总要一气相贯。

        “出身先占巧地”,是为战斗要诀。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打手要狠,不狠则不济。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

      发身要鹰扬猛勇,泼辣胆大,机智连环,勿畏惧迟疑。如关临白马,赵临长坂。神威凛凛,波开浪裂。静如山岳,动如雷发。

      要诀云:人之来势,务要审察。足踢头前,拳打膊(bó)下。侧身进步,伏身起发。足来提膝,拳来肘拨。顺来横击,横来捧压;左来右接,右来左迎。远便上手,近便用肘;远便足踢,近便加膝。

      拳打上风,审顾地形。手要急、足要轻,察势如猫行。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齐到始为真。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摧草。

      战斗篇云:善击者,先看步位,后下手势。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打祗在一寸间。

      要诀云:操演时,面前如有人;对敌时,有人如无人。面前手来不见手,胸前肘来不见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

      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头须仰起,胸须现起。腰须竖起,丹田须运起。自顶至足,一气相贯。

      战斗篇云: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察形势者,必不能防人。

      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胆欲大而心欲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一理运乎二气,行乎三节,现乎四梢,统乎五行。时时操演,朝朝运化;始而勉强,久而自然!拳术之道学,终于此而已矣!

    (介绍)此二篇讲技击方法,大家都能看懂,我就不介绍了。之所以引用此二篇,就是让大家看看太极拳到底是什么样的,让大家将所习练的太极拳与此二篇文章比较一下,看一看背离了多少!

    “心气一发,四肢皆动”,如果太极拳还是用肌肉紧张发力,那么是否还需要心气一发,四肢皆动,何必要无谓地在正常的肌肉紧张发力上楞要加上一个心呢!如果不用肌肉紧张发力,那么除了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还有其他方式吗?

    小结:陈长兴先生的太极拳论,理、气、三节、四梢、五脏、三合、六进、身法、步法、刚柔,与形意拳何异?除了将形意拳的虚实转换改变为阴阳转换,其他的与形意拳几乎一模一样!

    这也是我坚信形意拳是内家拳始祖,并且太极拳就是从形意拳发展出来的一个原因。

    此篇虽然讲的是炮锤,但是从内容中看来,炮锤是从形意拳演化出来的加入了阴阳转换的拳种--------而形意拳与太极拳就区别于阴阳转换!

    虽然太极拳与形意拳只相差一个阴阳转换,但是其中还有许多细节的理论、习练方法等需要发展成为体系,所以炮锤还不是太极拳,但是已经比形意拳接近太极拳了。

    所以后面再介绍一下陈鑫先生的太极拳论,陈鑫先生的太极拳论比陈长兴先生的太极拳发展了许多。

    三,陈鑫太极拳论

    拳论中大家能够看明白并且不重要的,我就不细说了,只挑关键部分介绍。因为此文所写的都是功夫成就后的感受,所以详细解释出来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等大家都习练出来了就自然明白了。大家只需知道其写的是什么内容就行了。

    大家要切记,决不能将此文写的功夫结果拿来当过程习练。先按照“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习练重心转换、压缩旋转,习练出以心行气。习练出以心行气了,就什么都明白了。

      (原文) 1、心静身正,以意运动

       “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

       “太极者,生于无极也。阴阳由微至著,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打拳上场手足虽未运动,两端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此时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

    (介绍)太极拳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心静身正的外形技击的拳术。心静,内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为静;身正,身体不偏不倚为正。

    打拳时,心静身正,只是外形,此时虽然还没有虚实,但是心神抽合已经开始,心中已经有阴阳。

    太极拳得以名为太极拳,取太极的阴阳转换之意。而对于一种拳术,其中的阴阳只能以技击能量来区分,能量的阴阳就是虚实,实为生成能量,虚为无能量。而虚实只能体现在由两腿主导的身体两侧之间,此为太极拳单重的原因,即能量只能在身体一侧生成,在传簇中转换,循环无端。

    以意运动,即不用肌肉紧张发力运动,而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运动。意为身体将压缩旋转习练到条件反射时的状态,不是大脑意识。

    大家一定不要迷信,要用科学思维理解武学,不要以为大脑意识能够驱动身体运动。

    在肌肉紧张发力中,也不是由大脑意识驱动身体发力的,而是大脑发出发力的指令,而发力过程是由一系列神经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来完成的。

    大脑意识,只是一种意识而已,不具备物质能量,不可能完成物质运动。

       (原文)“静以待动”“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

       “身必以端正为本。”“身法端凝莫侧,收敛精神,别无他诀,心平气和则得。”

    “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含,故不俱他人推倒。”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若兼带俯仰伸缩法,规矩方为完全合一。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由,而轻重、虚实、刚柔齐发。”

       “打拳原是备身法,身法有正有斜,有直有曲,有顺有逆;有偏前,有偏后;有偏左,有偏右;有偏上,有偏下;有在地上坐,有在空中飞;有束住,有散开;种种身法,不可枚举,皆有中气以贯之。此临时以意会之自知。”

       “身虽有时歪斜,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执泥。”

       “间架即有时身法歪斜,是亦中正之偏,偏中有正,具有真意,有真意其一片缠绵意致,非同生硬挺霸,流于硬派。”

       “以心中浩然之气,运于全体,虽有时形体斜倚,而斜倚之中,自有中正之气以补之”。

       “至于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艇,前俯后仰,奇正相生,回旋倚侧,攒跃皆中(皆有中气放收,宰乎其中),千变万化,难绘其形。”

       “身法不论大身法转关或小身法过角,以灵动敏捷为尚。”

       “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

    (介绍)身正,是因为内家拳以心行气的发力方式使然,压缩旋转、上下贯通,均要身正,使能量上下顺利传簇,身不正则滞。

    静以待动,是太极拳的技击方式,我不动而让敌动,敌人动出空隙而露出劲源再击敌。

     “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静指肌肉紧张发力之静,动指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之动。只有停止肌肉紧张发力,才能够知道以心行气这个“静”生成的动。

    元气静时,就是心神抽合元气。内家拳以心行气统称为静,如果不静就无法进行心意抽合、心神抽合,抽合是心脏的功能,心脏如果处于激动等其他状态就无法抽合。

    “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身法端正是为了以心行气顺畅,身正虚灵内含,身体对拉拔长,能量平衡稳定,内外吐纳,故不俱他人推倒。

    “若兼带俯仰伸缩法,规矩方为完全合一。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由,而轻重、虚实、刚柔齐发”,此句话即写习练外形动作与内里压缩旋转相合。

    实战技击不可能固定不动,由此身法在外形上会有偏倚、但身虽有时歪斜,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执泥。无论身法如何,“皆有中气以贯之。此临时以意会之自知”,中气即虚实转换的一气之起落,一气之起落加入阴阳转换就是连绵不断的虚实转换,连绵不断的一气之起落运行。

    横竖颠倒,立坐卧艇,前俯后仰,奇正相生,回旋倚侧,攒跃皆中(皆有中气放收,宰乎其中),即身正之源在于心气正。

    内家功夫源于五行传簇,严格来说是来源于五行传簇中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由此生成身中浩然之气。上下贯通之力在体内被身体感知为气,此气充满周身,涨筋腾膜,贯通上下,故为浩然。内家功夫之力均由此浩然之气生成,而此浩然之气是上下贯通的,上下贯通就在身体形成一个竖向的中轴,能量蓄发以及压缩旋转、外形动作、与对手之间的能量转换等均要以此浩然之气为中轴,故太极拳要身正,不偏不倚。再引申开来,旋转也有横向的中轴,即在带脉。无论竖向、横向之轴,均由以心行气控制,故心为中正之轴。心正、身正、中定、中和等词语,说的都是一个心,以心为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nc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