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教育家,说他熟悉是因为自己参加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证考试时,他没少出现。说他陌生是因为我对他的了解少之又少,关于他的著作也不曾阅读过。脑海最深的印象就是参加教师招聘时,培训机构的老师说过,“一说到布鲁纳,就要想到结构、发现。选择题只要是关于结构和发现的不要犹豫,就是选布鲁纳。”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做的,今天看来这是一种投机取巧,并不是真正的理解。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说到知识,我们就会想到它是力量的源泉,想到所有积极的因素来形容。然而曾琦教授却告诉我们有些知识会让人们变得更加愚钝,更加蠢。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融会贯通的理解,另一种是鹦鹉学舌般的表演。在这里曾琦教授给我们讲了关于普朗克与司机的故事。尽管司机能将普朗克的讲座倒背如流,模仿普朗克微妙微翘,却只是充当了一个“表演者”,司机并没有真正掌握普朗克的讲座内容的真谛。
网络是聪明人的工具,但也让一些不会融会贯通的人,不会主动思考的人,变得更糟糕,更蠢。
惰性知识,是学生已经习得但是在实际中不能正确提取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不能学以致用的就称之为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的成因:1、知识没有网络化(建立普遍联系)2、知识没有程序化(重视变式练习)3、知识没有条件化(明确适用的条件,正例与反例)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为了便于我们理解,曾琦教授用几个例子为我们进一步讲解。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学习不是为了记忆知识细节会表演,而是为了掌握结构能迁移。这里所说的迁移是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详细的阐述了结构的重要性。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学习结构,就是要学习事物是如何关联的;学习结构通常是无意识的;迁移这一经典问题的核心,是结构的教授与学习,而不是单纯的对事实和技巧的掌握;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与我们以前学着去完成的工作高度相似的工作中,这种现象叫做“训练的具体迁移”,第二种迁移方式即理论的迁移,学习者的概念越基本,这种概念的应用范围越广泛。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然而结构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赤裸裸的去教结构,结构不能脱离具体知识内容,否则就会觉得无趣。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水中打靶的实验,告诉我们理论不是用来生搬硬套的,理论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变化了奇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积累经验,那么可以举一反三的范围是有限的。如果善于从具体经验中去归纳概括抽象理论、规律,才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受益。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关于教授学科基本结构的看法有以下四个观点。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一些相关的建议。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 挑战惰性知识,挑战自己今天听了曾琦教授的课程在小打卡中写到:
今天听了曾教授的课,很是受益。尤其是普朗克与司机的故事,让我感到印象最深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司机一样鹦鹉学舌般的表演大有人在。记得上学时,班里一个同学,每天早晨5点都会起床,去背书,理论知识,历史年代倒背如流,然而每次考试的成绩并不尽人意。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很会融会贯通的人,说白了有点死脑筋。将所学知识转换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学会融会贯通,能够深入思考一直是我所欠缺,并不是自己懒惰懒得思考,而是愚笨。治愈愚笨最好的良方莫过于多学多看多听多动脑。虽然愚笨,好在不懒惰。勇敢的挑战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