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原来是这样学习书法的,不得不服他的悟性
米芾学习书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米芾是宋末的大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多次应试,却又屡屡未中,后来随母进宫侍奉皇后,在皇后身边呆久了,被赐县尉,也就是比县长官位小,相当于一个县的公安局长,维持县辖的社会治安,由于米芾在书画方面的卓越成就,到了晚年才被召进宫,专门从事宫廷中的书画鉴赏和整理工作,任书画博士。
米芾虽然做官未成,至少没有做过大官,但他在书法、绘画、收藏、鉴赏、诗词等方面却有着很大的贡献,他的一些书法思想影响着后世对书法、绘画的学习。米芾学习书法是从七、八岁开始的,一生都是与书法绘画为伴,他的书法成就得益于后天的不懈努力,他的身上始终对书法有一种狂热之情,"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米芾的学书之路究竟从哪里开始的?也就是说他学习书法从什么书体开始学起的?又是怎么进行转变的?会给我们在学习书法中带来什么启示呢?
米芾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自叙帖》中记述到:"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到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摹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锺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米芾学习书法的大致轨迹,简单地说,就是米芾学习书法是从颜真卿的楷书开始学起的,后来又学习柳公权的《金刚经》,在学习了一个时期后,又发现柳公权的书法原来是学习欧阳询的,所以他又去追学欧阳询的楷书,又学了一段时间,又喜欢上了褚遂良的楷书,就这样一直向上追,追到了时间更久的魏晋书法,找到了书法的平淡简远之意。
上面是米芾在学习书法中的大致路径,但其中折射出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学习书法从哪里开始?二是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什么?米芾的这段记录,正好回答了我们在学习书法中的诸多疑惑。学习书法从哪里开始学起,这是初学者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的人强调按照书法史的顺序来学,有的老师要求从楷书学起,这些都是没错的,但应当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习书法应当从自己的最感兴趣的字体或字帖学起。书法在初学阶段本来就是很枯燥的一件事情,有的人刚开始学习时,总是不能得法,写不好,就会打击自信心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在,在初学阶段就应当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书体进行学习临摹,这样会减弱写不好时带来的负面情绪。
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什么?在通过对米芾的学书之路来看,书法本身不光是要把字写好看,更为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会慢慢体会到书法给我们带来身心上的愉悦之情,而这种愉悦之情,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米芾在学习书法中,一步一步地看到了书法中蕴藏着的美,使他达到如醉如痴的状态,"装颠索砚"、"米芾拜石"等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以及书画给他带来的精神愉悦之感,别人是无法体会的。从书法学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那么书法学到一定程度后,究竟是什么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呢?我们通过毛笔的书写,在宣纸上形成了运动轨迹,就好像一个人要完成现实中的一件事情一样,这里是排兵布阵,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这里是繁花似锦,你就是设计者;这里是汹涌澎湃,你就是力挽狂澜的主人。书法就是这么奇妙!
说到底,我们从米芾学书的故事中,应当找到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学习书法从哪里入手?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米芾学书虽然是从颜体开始,但他却没有一直沉浸在颜体的书法之中,而是一步一步发现了书法的真谛,那就是追寻古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取法乎上"。既然米芾用自己的亲身体会给我们找到了这个经验,那么在学习书法中,就应当从古人的书法中来学习,有人的学得米芾也是古人,苏东坡也是古人,学习他们的书法也没错,对,这话是对的,但理却不直。相对于米芾、苏东坡来说,比他们更古的人古人又是谁呢?有的人说是王羲之、王献之,这也对,但也不完全对,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放眼中国书法史来看这个问题。
中国书法从甲骨文开始,接下来是大篆、小篆、隶书等,这个文字书法发展也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米芾也认为,隶书的出现,使"古法亡矣",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大篆以前的书法是自然天真,有包含万物之象的意趣,这方面的意思,只有在掌握好书法的真正意义后才能明白,因此米芾的感想并不是随意而来的。它给我们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在于,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而不能只图其形,略其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6406138/11bc3d4e87d6229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406138/9b9a112f79b0cbb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