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杨广之公道】
【还杨广之公道】一、广而言之
杨广生于长安,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
在北周武帝时,荫蔽父亲杨坚功勋,受封为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后又授任左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
隋文帝暗中命令善于看相的人来和把所有的儿子都看了一遍,来和说晋王(杨广)贵不可言。不久,隋文帝幸临杨广的府邸,看到乐器的琴弦大多断绝,又有尘埃,好久没有使用,认为杨广不喜欢歌舞艺妓,很赞赏他。杨广更加伪装自己,当时人们称他仁孝。
开皇八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指挥全军的是高颎,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
北周武帝功业方隆,平齐之后,正将饮马江南,却突然去世。陈叔宝昏庸,又缺乏贤良将相。隋文帝即位之初,便处心积虑,以平陈为目标。贺若弼济京口,韩擒虎济采石,令陈军措手不及。隋军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晋封太尉,受赐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
开皇十年,江南各地发生反叛。隋文帝派杨素去讨伐。杨素、麦铁杖、来护儿、史万岁消灭各路造反势力,彻底平定了江南。之后,杨广奉命到江都任扬州总管。
开皇二十年,突厥进犯,杨广率军出灵武,却没有任何俘获而返回。
1.夺嫡太子
太子杨勇好学,善于写词赋,性格宽仁和后,率意任情,没有虚伪作假的行为。杨勇曾给自己的蜀铠装饰花纹,隋文帝见了不高兴,恐怕导致奢侈风气。独孤皇后非常厌恶自己的儿子有妾怀孕。太子杨勇宠幸的美人多,太子妃元氏却突然死了,独孤皇后认为是太子的爱妾云氏害的。独孤皇后派人监视,寻找杨勇的罪过。杨广得知这些,更加自我伪装,侍妾只是凑够数量,却只和萧妃起居在一起。皇后因此轻视杨勇,称赞杨广的德行。杨广每次来朝,车马侍从都俭约朴素,恭敬的应对朝臣,礼节极其谦卑,因此名声在隋文帝的儿子诸王里是最好的。杨广又向独孤皇后诬告杨勇要陷害、屠戮。从独孤皇后的回答中,杨广知道了皇后已经改了主意,便设计夺取储君的地位。杨广与张衡等人定策。杨广、杨素、独孤皇后不断陷害杨勇。最终,开皇二十年十月,隋文帝废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2.即位为帝
据《资治通鉴》载,在仁寿四年,隋文帝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病。文帝召皇太子杨广入内居崐住在大宝殿。杨广考虑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太子。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寝宫,文帝看后极为愤怒。天刚亮,陈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杨广所逼迫。陈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她回到文帝的寝宫,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陈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文帝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误了我!”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文帝说:“是勇。”柳述、元岩出了文帝的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太子杨广。杨广假传文帝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的寝宫侍侯文帝。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一会儿,隋文帝死了。因此朝廷内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
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
杨广继位后,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还有亲弟蜀王杨秀被他诬陷使用巫蛊诅咒隋文帝及幼弟汉王杨谅,被剥夺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后与诸子一起被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
其弟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杨广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大业三年3月4日,杨广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杨勇诸子)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被处死。
大业三年,杨广赐突厥启民可汗帛二千万段,启民可汗的手下也各有赏赐。还赐给启民可汗车马,地位高于隋朝的诸侯王。
高熲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自蒙寄任,竭诚尽节。高熲认为杨广对启民可汗过度优厚,高熲对何稠说“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贺若弼也说对待启民可汗太奢侈。杨广将高颎、宇文弼、贺若弼处死,将高熲的儿子流放到边疆,将宇文弼、贺若弼的妻子与孩子贬为奴婢。苏威也被连坐,丢官。萧皇后的兄弟萧琮因为与贺若弼友善,也被废于家,不久就死了。
《隋书》记载,杨广密诏江、淮南诸郡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每岁贡之。
3.工程征讨
大业元年,营建东京,改称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使用二百万人。但是,杨广时期修的东京没有外城,只有短垣。后世武则天时期才建造了外城。
杨广下令修运河,造龙舟、楼船等各种船数万艘,分别用于杨广数次幸江都。杨广登基后一幸江都时,龙舟四重,高四十到五十尺,长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重有房一百二十间,都用金玉装饰,下重为内侍居处。
杨广为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
大业元年,杨广下令修建显仁宫,从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运到洛阳,又用海内的嘉木异草、珍禽奇兽充实园苑。杨广命令王弘等人到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洛阳的官吏监督劳役严厉急迫,十分之四五的役丁死亡了。杨广又下令在洛阳建造天经宫。
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有海,周长十余里。海内建造蓬莱、方丈、瀛洲诸座神山,山高出水面百余尺,台观殿阁,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山上,无论从那方面看都如若仙境。苑北面有龙鳞渠,曲折蜿蜒地流入海内。沿着龙鳞渠建造了十六院,院门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持,院内的堂殿楼观,极端华丽。宫内树木秋冬季枝叶凋落后,就剪彩绸为花和叶缀在枝条上,颜色旧了就换上新的,使景色常如阳春。池内也剪彩绸做成荷、芰、菱、芡。炀帝来游玩,就去掉池冰布置上彩绸做成阳春美景。十六院竞相用珍羞精美食品一比高低,以求得到杨广的恩宠。杨广喜欢在月夜带领数千名宫女骑马在西苑游玩,他作《清夜游曲》,在马上演奏。
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大业七年,杨广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大业八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二百多位民夫,却败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次年再发兵围攻辽东城。这时,在黎阳仓督运军粮的杨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乱”,便乘机起兵反隋。杨广被迫从辽东撤军。杨玄感败亡后,杨广下令追究,杀了三万余人,并且籍没这些人的家人与财产。三分之二的人是被冤杀的。杨广还流徙六千余人。杨玄感围东都洛阳时,曾开仓赈给百姓。杨广命人将接受米的人都坑杀在都城以南。
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大业十一年,杨广依例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将其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杨广派人向始毕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北边有急”,加上隋朝援军相继抵达,始毕在九月撤围而去。
4.农民起义
杨广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大业六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大业七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起义,隋末农民起义终于爆发。刘霸道、孙祖安、张金称、窦建德等纷纷率领农民百姓起义,农民起义军力量迅速发展而日益壮大起来。
大业九年,农民起义不仅遍及山东、河北等地,而且发展到全国范围。在大业九年上半年,平原、灵武、济北、济阴、北海等地均爆发农民起义,迅速高涨起来的农民起义给隋朝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同年六月,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抗杨广,隋朝大军从辽东撤回,向杨玄感展开攻击,杨玄感的起兵很快失败了,杨玄感自杀。隋朝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击败卢明月、张金称、高士达、刘元进,坑杀农民起义军。而翟让瓦岗寨、窦建德、杜伏威、林仕弘等农民起义军则屡次击败隋朝大军,发展壮大。杨广想用血腥屠杀的恐怖政策恐吓人民,把抓获的人都杀死,却阻止不了更多农民起义的出现,反而使更多的人民参加到农民起义军中去,“所在蜂起,官军不能讨,以至隋亡”。农民起义发展为全国规模。杨广妄图遏止起义力量发展,下令各地郡县、驿亭、村坞筑城堡,将民众迁往城堡中居住,于近处种田,以图控制。他不愿正视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的现实,身边的佞臣也不以实情相告,谎称造反的农民“渐少”。
5.身死国灭
大业十二年七月,杨广从洛阳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
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杨广在江都却越发荒淫昏乱,命王世充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酒色取乐;又引镜自照,预感末日将到,锐意尽失的杨广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杨广晚年,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做个长城公,也没有把带在身边的毒药派上用场。大业十四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杨广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杨广欲饮毒酒自尽,叛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杨广造成的大乱,使华夏人口锐减到两百余万户。
杨广死后,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陈棱集众缟素,为杨广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
二、父子之斗
一般人都认为,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极其阴险而且虚伪的人——骗母陷兄杀父屠侄,可谓无恶不作,但是表明上还装出一副温良节俭恭让的面貌,最后登基后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暴虐天下,最终落得个身死人手的下场,虽说解气,但是他父亲隋文帝可是一个不错的好皇帝,开创的大隋也就这样被玩死了,太可惜了!
总之,隋炀帝是坏人,他父亲是好人。隋朝的悲剧就在于坏人杀死了好人。
真是这样么?
1.夺嫡始末
隋朝的太子本来是杨广的哥哥杨勇,但是因为杨勇有两条事情惹怒了父母——隋文帝尚节俭,杨勇奢靡;独孤皇后尚一夫一妻,杨勇冷落原配,却和一个小妾云昭训搞到一起——因此被废。
杨广被立为太子恰恰是因为他在这两件事情上做得很好(或者说装的很像):他从不穿好衣服,不喜好音乐,琴上都有一层土;他不喜欢美色,和原配萧氏感情很好,并在父亲隋文帝和母亲独孤后来晋王府时把漂亮的姬妾全部关到柴房里,因此博得父母欢心,在大哥被废后,被立为太子。
疑问,杨勇被废真的是因为奢靡好色么?
是,但不全是。应该来说,杨勇被废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据《隋书》记载,有一年冬至,百官去东宫朝贺杨勇,而杨勇也十分高兴,大张鼓乐,声彻宫宇。这让杨坚听到了,杨坚很生气,便找来了太常少卿辛亶问他说“朝贺东宫是什么礼节?”辛亶表示,东宫应该只能用贺,而不能用朝见。隋文帝认为杨勇违反礼制,于是下令臣下不得再以朝见礼去见杨勇。
隋文帝为什么在朝见这种小事情上发作杨勇是不是小题大作?
其实不然。在古代,“礼”是用来区分等级制度的,可以说,杨勇逾礼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甚至会让皇帝怀疑他图谋不轨。
不光礼仪上逾制度,而且太子也小有气候,这是为什么呢?太子杨勇有一个儿女亲家,就是隋朝朝廷里数一数二的大臣高颎,相当于丞相。一个太子和一个丞相搞成一家子,怎么不使隋文帝猜忌呢?在政治上也触动了隋文帝的最高权力这应该是杨勇被废的真实原因。
2.隋文帝“沉猜”
应该来说杨勇奢靡好色也是被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政治上也触动了隋文帝的最高权力。从这里你就会发现,隋文帝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他和一切封建皇帝一样,嗜权如命。
另外,很多人认为,杨广陷害大哥杨勇。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杨坚是一个很容易被骗的父亲么?
当然不是。
据《隋书》记载,隋文帝杨坚是一个“少学术,性素沉猜”的人。
什么是“沉猜”?
阴沉猜忌。
隋文帝继位后,因为他自己是篡位获得皇位,所以特别猜忌那些功臣,害怕他们会和自己一样,于是杀了好多功臣。
所以把杨勇被废归咎为杨广陷害不靠谱——杨坚那么多疑,又怎么能对杨广的话言听计从?
杨广真的被信任么?
其实,杨广当了太子后,日子也不大好过。这是因为,他父亲杨坚也并不完全信任他。
虽然他装出来的“节俭寡色”,但是他在一件致命的事情上犯了和杨勇同样的错误——结交大臣。
杨广为了夺嫡,也结交了许多大臣。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宇文述和杨素。
宇文述是和高颎并立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加盟杨广,当然使杨广如虎添翼。更厉害的是杨素——杨素是越王,皇叔。杨勇那边有一个宰相,杨广这边还多出一个亲王,如何不让杨坚害怕?
3.杨坚的行动
杨坚有行动,针对杨广。
杨坚的第一步棋,架空杨素:兵部尚书柳述多次在隋文帝面前弹劾杨素,同时大理寺卿梁毗也上书弹劾杨素,隋文帝于是下令杨素不必亲自处理那些细小的事务,只须三五天到官署一次,就行,表面上显示对他的尊崇、优待,实际上剥夺了他的权力。
第二步棋,重用原来太子杨勇党。兵部尚书柳述素来和废太子亲近,并为杨勇鸣不平。杨坚重用他,表达出对杨广的制约。
皇子掌握重兵,隐然制约杨广。
隋朝规定,皇子要带兵出任地方。隋文帝五个儿子,除废太子杨勇和杨广外,秦王杨俊、蜀王杨秀和汉王杨谅都带兵,这隐然成为对杨广的制约。
太子杨勇被隋文帝废掉后,杨秀对此事很有意见,曾经私下暗中搜寻杨广的罪证。杨广知道后,就暗中设计伪造杨秀魇镇杨坚的木偶,写上隋文帝、杨谅的名字,丝绳束手,铁钉穿心,埋到华山下面,然后再让杨素装模作样挖出来。这件事一下子触怒了隋文帝,于是隋文帝下旨将其废黜。从这里便我们又一次发现,隋文帝真正忌讳的是危害自己皇权的人。
4.诏书玄机
杨坚派杨谅驻扎蜀地,并与他约定,“若玺书召汝,敕字傍别加一点。”(PS:我若召你,必在诏书敕字旁边加一个小点,否则就是伪诏)。这不足见杨坚对杨广的怀疑?杨坚这么安排的目的在于什么?大胆推测,由于杨坚“沉猜”所以很快怀疑到杨广在杨秀事件中的作用,也起了再废太子之心。那他为什么不马上废掉杨广呢?一来因为杨广一直以来表现极佳,所以杨坚苦于找不到理由;二来,杨坚发现,离了太子,就不免有人会觊觎太子位,而太子也会相应结党,一结党就触怒杨坚的最高权力。所以杨坚索性慢慢架空杨广,等到最后自己快死时废掉杨广,再改立太子。
5.杨广的反击
对于杨坚的一步步动作,聪明的杨广很快就有所察觉。杨勇的前车之鉴告诉他——如果被废,不仅全力丢失,连命都会不保。为了保住太子位,更为了保命,杨广也开始反击。
仁寿四年,杨坚患病,杨广鼓动杨坚驾临仁寿宫养病。对于此举,原太子杨勇党柳述有所警觉,找来术士以天象劝谏,没有被隋文帝采纳。但是隋文帝也不是没有警觉。驾临仁寿宫后,一切事务虽然交由太子杨广,但是却须臾不离原太子党的柳述和元岩,以防不测。而太子党的杨素则被排斥在外。
6.隋宫父子决战
一封阴差阳错的书信和一次桃色事件,杨广动手了,结束了几十年的隋宫父子战。
现在《隋书》都记载,杨广寄给杨素一封书信,讨论杨坚后事,结果被阴差阳错的寄到杨坚处,同时杨广调戏了杨坚的妃子宣华夫人,结果引发杨坚大怒,要废了太子,改立杨勇。这件事极蹊跷——隋文帝依然病重,探讨后事并没有什么忌讳——古代封建帝王并不忌讳后事,比如皇帝一即位就开始修陵墓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么这封书信里边到底有什么地方让杨坚的忌讳?分析认为,这封书信并不是讨论老皇帝的后事,而是讨论如何能让老皇帝尽快“后事”。结果这封书信被老皇帝知道,杨广大惊之下,急速召命御史大夫张衡“了结”了老皇帝的“后事”,至于宣华夫人的桃色事件,应该是插曲。
就这样,杨广结束了隋宫长达几十年的父子斗。
封建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时时刻刻谨防身边的人算计,苦不堪言。
三、中立之说
隋朝第二代皇帝杨广,他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堪为不世之奇才,一时之罪魁,却留下千秋功业,能遗惠于万世。
他是中国历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谈及隋唐盛世时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
然而,却因天下大乱,国家覆亡,身遭横死,被后来的李唐王朝贬称”隋炀帝"。
杨广,有出色的政治才干、文学才能、和战略眼光,完善科举制、开凿大运河都是遗惠后世千载的不朽功绩。
但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性格缺陷,不惜民力、急于求成的施政风格,令百姓苦不堪言,难以忍受,最终招致天下大乱,国家覆亡,身遭横死。
杨坚重光华夏,尽废胡俗,建立大隋王朝时,杨广初封晋王,他美资仪,性敏慧,才华横溢,得其父皇杨坚和其母独孤皇后宠爱。二十岁时,杨广便成为南征大军主帅,挥军攻灭陈国,结束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大分裂。
之后,杨广主政江南十年,招揽士人,推广文教,有效促进了南北混一,终于凭借出色的才华和政绩,得到杨坚夫妇的充分认可,朝野百官的群起拥戴,取代其兄杨勇为皇太子。
即位登基后,杨广怀着成为千古一帝的高远志向,在帝国版图上肆意书写恢宏篇章。
始典定科举制度,建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削夺高门士族权势,提拔平民人才;
营造东都洛阳,让政治重心脱离关陇集团控制;
修建大运河,西巡张掖,开拓丝绸之路,使全国物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南北东西各方文化经济交流得以通畅;
调兵遣将,陆续攻灭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诸国,大大扩张华夏疆域,亦是东汉之后首次收复越南南部。
亲自率军远涉海拔数千米的高原,攻灭吐谷浑,征服了半个西域和整个青海,亦是华夏王朝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
杨广即位仅仅五年,隋朝国势达到华夏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时期,户口数直到数百年后的唐玄宗天宝年间方始超过。而著名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皆不能及,其各项政治经济举措功在后世,利在千秋。
作为文学家和诗人,杨广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绕不过去的人物;
所谓:起六朝敝,风骨凝然一洗颓风;新声竞作,为后世戏曲之萌芽;律体大进,又有以导唐人之先路;
《炀帝集》55卷,《全隋诗》今存40多首,实为闳丽壮阔的唐音前奏,在整个中国文学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与曹操、曹丕、曹植这“三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拟。 历代名家对杨广在诗文领域的成就亦评价甚高,并不以其身后背负恶名而淹没。
甚至可以说,杨广就和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这几人一样,同属于在政治、军事、文学、诗词领域,均分别有达到当世一流水准的造诣。而不是如清朝乾隆帝那般,留下几万首文白不通的帝王诗,竟也自行冠以“诗人”之名。
《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一篇,雄迈高远,千古佳句。 然而,也正是这种骨子里的文人浪漫,要了杨广的命,葬送了煌煌大隋盛世。
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隋军与其说是输在战场上,倒不如说是明明已奋勇杀敌,几次将敌方打得几近亡国,却输在杨广这个亲征统帅的荒唐决策和帝王虚荣心上,才会屡中高句丽拙劣的诈降计,贻误宝贵战机。
三十万府军精兵九军尽陷,仅奔还二千七百骑,如此巨大的损失几乎打断了帝国军队的脊梁,才让野心家们嗅得机会,纷纷起兵至天下大乱,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当国内民怨沸腾再难压制,天下皆反,声讨其罪状“罄竹难书”时,杨广却带着大军躲到扬州去看风景,以为北方不可收拾,便力图割据江南,坐观群雄成败,更可说是将骨子里伤春悲秋的文人秉性爆发出来,再无从前征青海越朔漠的胆气和魄力,“大好头颅,任谁斩之”,只剩下自欺欺人的怯懦、和苟延残喘的绝望。
此刻长安洛阳两大都城、无数库存府藏积累尚在帝国手中,后来李渊和王世充皆得之而能为一方强豪。
杨广却将这些宝贵资源交于两个年幼的孺子幼儿,犹如令小儿持重金于闹市,直接放弃了自己身为帝国君主的尊严,甚至可说丧失了身为一个父亲和祖父起码的责任,没有作为一个男人起码的斗志与毅力,最终众叛亲离为宠臣侧近所杀,又何足道?
杨广的急于求成,军政举措失当,国家四分五裂,更让本已经被隋文帝打垮瓦解、被迫臣从隋朝的东突厥汗国回光返照,竟重新复兴成为扶植北方各路代理军阀,威胁华夏民族存亡的大漠强权。
隋文帝杨坚的煌煌文治、赫赫武功,已经留下了足够丰厚的遗产。杨广接手了一个本该成就巅峰盛世的帝国,却让其短短十几年便亡国,天下离乱,人口锐减四分之三。
隋开皇中,户八百七十万。——《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通典卷第七·食货七》
古往今来败家到这种程度,虽秦二世胡亥亦不能及。从这个角度说,杨广因此被史官加以种种污名,成为古今昏君暴君的著名代言人,亦丝毫不冤枉。
传统史书对杨广确有许多明显的不实之辞,作为后继者的李唐王朝也确实需要突出杨广的“荒淫无道”来彰显自己反隋起兵的正义性。
比如杨广本是杨坚名正言顺改立的太子,明明是正常继位接班。 只能说杨坚临死前可能有废黜他复立杨勇的念头,但被他和他的同党杨素及时制止了。而《隋书》里暗示杨广弑父篡位的记载,很可能就有修隋史的唐朝史家借机渲染,以否定其统治合法性的缘故。
可是若非杨广自己治国无方,国破身亡,又怎么会给后朝史官以修史污蔑的机会呢? 就如宋朝若也是二世而亡,所谓宋太宗赵光义“斧声烛影”杀兄篡位说也必会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正史。
后世的史官或许黑了杨广如何弑父篡位,或许黑了他如何荒淫无道,却绝没有黑他如何不惜民力,如何丧师辱国,如何面对天下大乱束手无策,如何接手一个盛世却令天下户口四减其三。
他的水殿龙舟贯通南北的千古功业,又是如何急于求成透支民力国力,如何建立在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的尸骨之上。只因这些皆是铁一般的事实。
虽然秦隋一贯并称,但两朝实际情况大不相同。即使没有秦二世胡亥胡作非为,一旦离开了秦始皇的高压统治,关东六国的群豪一样必然会反。秦朝中枢操作得好,很大可能也就是将有生力量退回函谷关,重新回到战国时期。
而隋王朝根本不该是个短命王朝,之所以二世即亡,与杨广个人的施政缺失干系太大。
诚然,不世之奇才,一时之罪魁,却留下千秋功业,能遗惠于万世,本身又确实文武双全,军政全能,能力超卓,竟落得身死国灭下场,确实也是后世多少人为之唏嘘不已的。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帝王的祭台正是如此冷酷,容不下一丝温情。
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只道是并吞八荒,功盖万古;横槊赋诗,笑傲前尘。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着,如画的江山都丧尽,好头颅也与那肝胆分。只落得,一代英雄归黄土,几行烟柳掩孤坟。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
四、建树之说
首创科举取士制度的皇帝杨广,却被后世得益于科举制度的众多儒生们黑得最凶,究其原因,就是夺取其政权的唐王朝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正统地位,掩饰自己拥兵自立的事实而故意歪曲和丑化了隋炀帝,儒生士子们不得不和统治者保持一致,表现出自己的政治正确,必须以讹传讹,添油加醋。
丑化前朝末代之君是后世开朝皇帝的能事,翻开二十四史,但凡开国之君都是替天行道讨伐无庸昏君,然后在众人的拥立之下登基大宝进而建立自己的王道乐土的,而前朝的末代之君无一例外都是昏庸腐朽、残暴嗜杀、沉迷酒色、劳民伤财、荒淫逸乐、穷兵黩武……
那么,隋炀帝杨广真的就那么不堪吗?
1.雄才大略,丰功伟绩
隋炀帝杨广,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系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颁布《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
杨广是唯一一个亲自到河西走廊巡视的中原王朝皇帝,曾亲赴甘肃张掖召开万国大会,当时西域、西亚、以及中东、东欧小国派使节前来朝拜,对于民族大融合、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大一统国家的稳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杨广雄才大略,内心有一个结束割据政权重振中华大帝国雄风的大国梦、强国梦、统一梦,其远见卓识和励精图治把古代众位皇帝甩出了几条街。
2.徒有一腔热血,奈何生不逢时
(1)功勋卓著,但继位颇不顺利。
杨广和后来的李世民是表兄弟,命运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上天并没有眷顾他。他十二岁被封为晋王,十三岁官拜柱国、并州总管。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
杨广从并州改镇扬州,在镇守江南期间为稳定叛变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同时他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颇得朝野一致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是次子,不能继承大统。
等到三十一岁时,隋文帝夫妇和皇太子杨勇的矛盾爆发,在文献皇后和右仆射杨素的支持下,杨广才被封为太子。
(2)社会动荡,国家内外交困。
杨广出生的年代正是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分裂,军阀林立,割据政权众多,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豪杰相争的乱世,隋文帝杨坚虽然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但人心思变,社会动荡不安,各路诸侯蠢蠢欲动,各少数民族政权更想问鼎中原,群雄并不真心臣服于中央王朝,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广在少年时便亲自披挂上阵,南征北战。隋文帝更是采取了严苛的刑法制度,乱世当用重典,无可厚非,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国家始终处在内战的状态之下。
为了稳固局势,巩固国防,杨广即位后积极进行变革,武力消灭各股军阀割据政权,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这些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中央政权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开疆拓土,为大中华后世子孙创下一片景秀河山。而且,正是由于隋炀帝重创了吐谷浑和高句丽,才为大唐建立之初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时间,为其发展经济恢复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兴修大运河。被唐王朝批评为征调民力、劳民伤财,满足杨广的荒淫逸乐。
这是明摆着抹黑和丑化杨广,试想一下,当时西征吐谷浑,北击高句丽,没有军费粮草何以为继?
打仗打的是后勤补给,当时北方连年战争,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粮食银两收入极为有限,而南方一代则钱多粮广,隋炀帝杨广只能兴修京杭大运河,为前方战争征集和调运粮草。京杭大运河实乃统一战争的运输线、生命线,绝不是后世所谓的满足私欲的旅游专线。
一千多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为巩固国防和方便南北交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怎么就成了隋炀帝满足私欲的罪证了呢?
而且,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为大唐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隋炀帝举全国之力的苦心经营,就没有后世大唐的繁荣昌盛。
(3)革故鼎新,推行仁政。
杨广修订了法律,颁布《大业律》。由于杨广从小生活在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南征北战,解除了大量的下层军士和百姓,即位后,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这可是一件大事啊,都说杨广残暴,可是他怎么会改革国家严酷的法律制度呢?
只能说李渊为了自己的师出有名,故意抹黑杨广。“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
那么,大唐是怎样对待前朝《大业律》的呢?全盘否定吗?不!《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尤其是对于《大业律》制定的罪责刑名等几乎是全盘接收。
不是说隋炀帝残酷吗?大唐怎么就肯定了他的法律体系呢?也许,只有李渊心里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
(4)科举取士。
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开天辟地,成功推动了古代教育的长远发展。
3.文治武功,但难以改变失败的命运
隋炀帝杨广“美姿仪,少聪慧”,《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流传至今的佳作有《春江花月夜》、《饮马长城窟行》、《江陵女歌》等,其才情颇高,文学造诣颇深,其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果不是隋朝皇帝,杨广完全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引领风骚,千古留名。
然而,这样以为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皇帝,虽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并不能改变作为亡国之君被后世抹黑和丑化的命运。
同时,杨广的浪漫主义特质,他对待现实世界充满着幻想和理想主义,进而用一种极为乐观的态度高调从事,不懂得迂回和妥协,锋芒毕露,甚至有点儿刚愎自用。
他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中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唐太宗李世民也感慨地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兴办学校,发展教育,整理古文典籍和藏书。年青时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组织知名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130部,17000多卷。他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400卷,和《区宇图志》1200卷,这对于保存中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然而,上天是不会因为你有远大的抱负,为后世做出一些旷世贡献就会垂青于你。就像北周时杨坚代周立隋一样,时任权臣李渊同样代隋立唐,还将杨广追加谥号为“炀”,各种丑化与抹黑。
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在位时间仅仅只有十八年,就在全国农民起义的和军阀混战中被属下杀害,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简陋的小棺材,偷偷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还杨广之公道】丁俊贵
2019年8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