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阵哭声,来自一个快要被逼疯了的孩子。我不知道这种魔鬼似的教育理念还会残害多少儿童,但至少我认识到了它的根源。
八楼家的母亲大概是一位全职妈妈,在我看来,他们只是普通家庭,没有富裕的收入,只是靠两个孩子的父亲买些苦力维持生活。今天,是我听到这妈妈吼叫的第三天:"今天上午你就做了这么点作业,五六个小时阿,这些作业一个小时足够完成。你在干什么呢?"孩子唯唯诺诺地说:"妈妈我一直在做作业。"妈妈冷嘲一声:"你给我过来。”说着便是屁股上一顿爆打,孩子哇哇大哭。紧接着就是这母亲向丈夫的一般诉苦埋怨。过了一会,母亲又逼着孩子认错:"我跟你爸容易吗,我看你就是没吃过苦,从今天开始,你不要再去上补习班了,作业也不要做了,跟着你爸干活去。"或许是渴望得到母亲的一丝原谅,这孩子再次哭了起来,比刚刚更加激烈。
我的内心顿时无味交杂,是呀,这是多少孩子的噩梦!包括我在内,又有几个孩子能从这般痛苦的家庭中脱颖而出呢?想想父辈甚至再往前,那个年代,百姓家怎么会有钱读书,可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一代伟人周恩来,毛泽东,吴官正,钱学森,朱德…成为敢挑重担的国家栋梁,为人民创造无尽的宝贵财富,他们为什么能?在逆境中,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能如饥似渴的吸取书本中的营养,为了求学可以不惜一切。而反关当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被逼读书,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觉得他们枯燥,乏味。有部分人更是将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告当成耳旁风,他们沉迷于游戏,希望从中可以获得关注,支持和鼓励。从来不是游戏毁了青年,而是紧逼压迫的教育方式促使他们走向不归之途。
还记得那个被称为"中华小诗库"的王恒屹吗?有的人认为他天生智力高超,实则不然,他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做着超于常人的事罢了。当他不肯学习时,他的奶奶会告诉他:幼不学,老何为?"引导他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即使听力有障碍,不能开口说话,他的父母依然可以凭借着强大毅力,让她凭借超强的能力考入清华大学。优秀的父母绝对不会培养出差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够在每天下班后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难道孩子会痴迷于打游戏吗?榜样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有的父母自己躺在床上,抱着手机乐呵呵笑个不停,那您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学习呢?
教育是一种耐心,更是一种能力。它足以体现一个人的恒心和毅力,足以体现一个人的知识和本领,足以表现你的高度,你的深度,你的广度。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即使你不能亲手传递给他知识,但你的勤劳,你的宽容,你的得体,必将让他受益终生,自愧不如。
学习如果仅为一张文凭,拿它会显得多么机械啊!我们追求的是知识,是足以让我们适应社会,报答祖国的能力;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修养,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接续;是无千年我华夏儿女的智慧。青年一代又有什理由不努力学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