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如何高效学习和工作散文读书
如何读书?林语堂、余光中、朱光潜他们这样说……

如何读书?林语堂、余光中、朱光潜他们这样说……

作者: eb7d2c4e8abe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22:33 被阅读30次

    近日看了【央视夜读】的一篇文章,里面讲到,读书需凝神静虑,致心一处;要知道为何而读书,如何更好地读书。这于正在读书或者将要计划读书的人恰好适用。

    如果你正在纠结为什么要读书?

    如果你正在纠结潜心读书是否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好处?

    如果你正在纠结如何读书?

    而你对这些问题又没有明确的判断.....

    那么,我们不妨试着去书中寻找答案。

    其实,历来各位学者均对此作出了回答,当我们回过头去翻阅,这些智慧的启迪将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对读书的信心也会更坚定。

    为什么要读书?   

    朱光潜先生在《读书是一种真训练》中说,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湮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根据过去人类已得到成就做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世界。

    找到爱上读书的办法   

    余光中先生谈自己的国学启蒙,曾感慨:我永远感激父母吟诵古文的乡音。

    我的父母都算不上什么学者,但他们出身旧式家庭,文言底子照例不弱,至少文理是晓畅通达的。

    我一进中学,他们就认为我应该读点古文了,父亲便开始教我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母亲也在一旁帮腔。我不太喜欢这种文章,但感于双亲的谆谆指点,也就十分认真地学习。

    接下来是读《留侯论》,虽然也是以知性为主的议论文,却淋漓恣肆,兼具生动而铿锵的感性,令我非常感动。再下来便是《春夜宴桃李园序》《吊古战场文》《与韩荆州书》《陋室铭》等几篇。

    我领悟渐深,兴趣渐浓,甚至倒过来央求他们多教一些美文。起初他们不很愿意,认为我应该多读一些载道的文章,但见我颇有进步,也真有兴趣,便又教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滕王阁序》《阿房宫赋》。

    父母教我这些,每在讲解之余,各以自己的乡音吟给我听。父亲诵的是闽南调,母亲吟的是常州腔,古典的情操从乡音深处召唤着我,对我都有异常的亲切。就这么,每晚就着摇曳的桐油灯光,一遍又一遍,有时低回,有时高亢,我习诵着这些古文,忘情地赞叹骈文的工整典丽,散文的开阖自如。

    这样的反复吟咏,潜心体会,对于真正进入古人的感情,去呼吸历史,涵泳文化,最为深刻、委婉。日后我在诗文之中展现的古典风格,正以桐油灯下的夜读为其源头。为此,我永远感激父母当日的启发。

    什么是真正的读书?

    林语堂先生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写到:

    读书,须放开心胸,仰视浮云。   

    我认为最理想的读书方法,最懂得读书之乐者,莫如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及其夫赵明诚。我们想象到他们夫妇典当衣服,买碑文、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的情景,真使我们向往不致。

    你想他们两人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经籍,这是如何的清雅,如何得了读书的真味。易安居士于《金石录后序》自叙他们夫妇的读书生活,有一段极逼真极活跃的写照,她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于是几案罗列枕籍,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你们能用李清照读书的方法来读书,能感到李清照读书的快乐,你们大概也就可以读书成名,可以感觉读书一事,比巴黎跳舞场的“声音”、逸园的赛“狗”、江湾的赛“马”有趣,不然,还是看逸园赛狗、江湾赛马比读书开心。

    什么才叫做真正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就是不失读书之本意。这就是李清照的读书法,你们读书时,须放开心胸,仰视浮云。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除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而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写到:

    读书,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   

    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子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能学会动中求静,则对社会以及我们个人的身心都有益处。“养德养生只是一事”,人的所有危害心理健康的情绪,都是从人有一个“小我”开始的,如果能剔除“小我”,危害性的情绪就消失了。

    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养、人格完善和自己的发展融为一体。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

    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对于这句话,我深信不移。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通过阅读我渐渐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包括学习、亲情、友情等,渐渐的也真的相信读书能改换一个人的气质

    所以,如果你想去某个地方,你的内心里有许多困惑,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请你慢慢地学会放下手机,专心阅读。

    也许在书的世界里,你可以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我是珈若,一个用爱读书、爱写作的姑娘。关于高效学习和工作,我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原创不易,请点个赞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读书?林语堂、余光中、朱光潜他们这样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qe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