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这句话,你是不是会有点懵?这个社会不都告诉我们要直面问题嘛,要解决问题肯定不盯着问题研究,那不是逃避嘛,怎么可能解决问题。貌似很有道理,但若是你听过另外一句话,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
这句话就是:要开锁,只盯着锁是没有用的。是不是恍然大悟?要开锁当然是去找钥匙啊,你盯着锁有啥用,盯再久锁也开不了。玩过密室逃脱游戏的朋友肯定会更有感触,因为每一把锁只能用指定的钥匙打开,你得去找。
当然现实生活中可能会稍有不同,有人可能会说,我不一定非得去找钥匙啊,我可以用别的工具把它砸开。可以是可以,不过,这样暴力解决,锁是开了,却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锁被砸坏还得换个新锁,门被砸坏还得换个新门。
所以,你得知道自己开锁的目的是什么,是想一劳永逸,还是暂时骗过自己。只有找到钥匙,才能一劳永逸。
用钥匙开锁,是生活常识,我们貌似都知道。可一旦场景变了,我们就完全忘了这个道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其实就是一把把锁,但我们不是盯着锁感到束手无策,就是暴力拆锁。然而这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生活中有源源不断的烦恼的原因,因为我们从来没想过去找钥匙啊。
02
想想看生活中你是不是总为类似的事情而烦恼,跟另一半是不是总会因为相同的事吵架?如果只看表面,会以为是自己就是多愁善感,或者吵架只是两个人性格不同。可若这就是事实,那你为何不肯接受,为何还会想要改变,甚至还会跟对方一拍两散?
最能说明背后道理的,我认为是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根源。而这个根源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所以卢森堡博士说: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
但我们从不去想对方有什么需求,只是觉得TA就是看我不顺眼,就是想跟我吵,那我也不能示弱。于是两个人针锋相对,认为自己若是让步就“输了”。 可就算这次吵赢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下次这个问题出现,会更严重,因为情绪被累积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为一个相同的问题翻来覆去的吵。问题一出现就忍不住要吵的,类似于只盯着锁看,完全没想过去找钥匙;有的是用自以为聪明的方式来解决,比如买个礼物哄一哄,但它不是钥匙,这类似于暴力开锁,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不信你试试下次不买礼物看看。
对于从来没有认真去找过钥匙的人说,不会明白每次争吵到底是为了什么,也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而人都渴望被理解,一旦被理解情绪就会很快平复,自然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明白。
03
还有一个是李笑来老师的举的例子,其实开锁的这个类比就是我在李笑来老师写的书中看到的。
他讲《财富自由之路》时,很少直接讲怎么赚钱,而是会讲很多看似无关的概念,比如怎么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怎么保持跟伴侣的亲密关系,还讲为什么不要抱怨,等等。
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东西跟赚钱什么关系,但李笑来老师说,只盯着挣钱这件事是睁不到钱的。钥匙不可能在锁上,如果在的话那就不是问题了。所以你应该到别处去找钥匙,改善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就会挣到钱。
他说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只有他是真正属于你的,所以要把注意力放在能为自己带来成长的事情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处理好亲密关系,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实在太大,跟伴侣吵一次架得郁闷好几天,时间都浪费在生气上了,多不划算;而不要抱怨,是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还会让好事远离你……
也就说很多事,我们盯着事情本身是找不到答案的。能赚到钱的都不是只盯着钱的人,而是那些想办法在别处提升自己的人。
写作也是一样,天天想是没有用的,答案在于不断的写,不断思考,并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
生活的智慧其实很简单,但难的是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其他领域的知识来解决另一个领域的问题,这何尝不是一种找钥匙的方法呢。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