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自选角度、自选方法,自选写作内容,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宋元”时期的历史并用文字记录学习成果或学习感悟。
————————————————
在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中,唐诗宋词元曲代表着这个领域里的制高点。唐诗宋词自不必说,每个人都能背上几首,妇孺皆知,而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又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同样被人传唱至今。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元曲的奠基人是关汉卿,由他创作的代表曲目《窦娥冤》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汉卿,生卒年约(1234-1300)年间,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籍贯大都(今北京市)或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之说。艺术成就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生于金末的一个医户家庭,生活条件明显优越于一般百姓,这使他能在教育还不是全面普及的封建社会,尤其是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幸接受较高程度的教育,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从关汉卿行医世家的出身来看,编剧和演出活动应是他兼职和谋生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元朝的创立者是蒙古人,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为突显自己的地位,蒙古统治者把全国人分为四等,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由高到低依次为蒙族、色目族、汉族、南宋汉人。从中看出,汉人被列在第三和第四的末等人中,地位最低。同时又按职业把全国人分为十等,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俗称“九儒十丐”。
元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一大批有识之士不再去求功名,而去关注于市井生活,于是便有了元曲杂剧的兴起,此时的关汉卿就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杂剧班头”。
据史料记载,关汉卿为谋生,曾一度北漂至当时的元大都,即现在的北京,搞一些专业的杂剧创作活动。有时甚至还亲自登场演出。后又南下扬州、杭州等地,继续从事他的艺术活动。南方的富庶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杭州演出、游历后,写出“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之语,盛赞杭州,描绘了这座城市的秀丽风光和繁华生活。
关汉卿的作品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注重通俗易懂,按人物身份设置语言,不事雕琢造作,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关汉卿根据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政治风貌、日常生活,创造了一系列的元曲杂剧,人们把这些剧目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公案剧,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 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如《窦娥冤》《蝴蝶梦》。
第二类婚姻爱情剧,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那些貌似强大的坏人,在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如《救风尘》《望江亭》。
第三类历史剧,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颂英雄,赋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苍生的使命,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和对英雄再世的渴望。如《单刀会》《西蜀梦》。
这些曲目为文艺百花园增添了无尽的色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