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的一个视频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 在各大网络平台被炒的火热,这则招商银行留学生信用卡广告,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_腾讯视频
初到美国的留学生,简称A吧,第一次和外国朋友聚餐,约好每人准备一道自己国家的拿手菜,而A不知该如何做番茄炒蛋。为了招待他的朋友,便发微信向母亲求助。为了及时教会儿子,父母二人亲自到厨房为他录制炒蛋教学视频。最后,男孩做出了满意的"拿手菜“,并得到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大家都很开心。
聚会间隙,当新朋友得知A来自中国,便问他,美国和中国的时差是多久?
A说:大概12小时。
这时A忽然看着墙上的时钟,意识到美国的下午四点半,正是国内的凌晨。而此时做完教学视频的父母,正焦急地在大洋彼岸等着他的回复,想知道儿子的菜做得是否成功。
这则刷屏的广告遭到不少网友吐槽:连个番茄炒蛋都不会还留什么学?
当我经历过大年三十无法回国,一个人在宿舍抱着一碗面对着电脑屏幕里的春晚小品傻笑; 明明是阳光明媚的下午却非要拉上窗帘营造出天涯共此时的气氛之后,整个人一看到和“家”有关的各种场景,都会被迅速带入,跟着小小的玻璃心一下。
哈哈哈,我也知道我挺傻的,连每年春晚上朱军的一句,祝海外华人华侨及全世界的华人同胞新春快乐,我都想接一句:hi there,我在这呢!收到收到,谢谢了啊!
起初看了这个广告,你懂得,我的玻璃心又碎了一地。其实,一个四分钟的广告能把我看哭,还真是拍得挺走心的。
但还是忍不住感慨一下,这主人公准备美国留学应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二十来岁的人,连个番茄炒蛋都不会,到了美国第八天,还搞不清楚时差,大半夜还要发消息求助爸妈,这个智商和情商也是挺让人捉急的。不知你看了什么感受,这广告的文案是不是有些过了,要不要这么黑留学党?要不要这么消费爸妈的爱?
的确,很多人都还是大家口中的 “巨婴”,“妈宝”,但我见过更多的还是那些努力生活并且逐渐开启自我独立的宝宝。其次,虽说每位出国党都不一定是大厨,但生活不能自理的真的只是少数,多少人都是报喜不报忧,生怕家里担心。而这位同学,炒蛋不会不要紧,咱能自己上网搜一下不,用这种方法感动自己?可以说是戏精本精了。
收起玻璃心,如果我们思考下这个广告的文案,并且回顾我们很多家庭,有太多的父母对孩子都是无私的奉献,甚至牺牲掉自己的全部的时间,所有精力,金钱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大概没有自理能力的“巨婴”宝宝就是这样炼成的吧。
当整个家庭都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孩子的身上时,从前所得到的关注度越高,那么以后学会独立的路,可能越漫长。
在英国的街头,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推着婴儿车,并且通常是双层或并排婴儿车的父母。他们出现在超市,人头攒动的商场,拥挤的巴士,火车上,博物馆,餐厅...这个无酒不欢的民族,甚至酒馆里我也亲眼见到我旁边的一个妈妈左手摇着双人婴儿车,右手拿着饮品跟朋友们干杯。那宝宝当时的表情,看起来比我还淡定。有的声音可能会说,那么小的孩子去公共场所不安全,而且人多的地方也容易沾染细菌啊。
但我想说的角度是,这些父母并没有因为有了孩子便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反之,让孩子尽早学会适应和融入父母的作息和生活。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到,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员,也都是个体。我们对彼此的爱不变,但是大家都有权利支配自己的时间,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奉献和牺牲,父母所做的应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ta一个plan A 或 plan B,让他自己选择,或者给出你的建议,而不是提前扫掉他生活中的所有阻碍,或者用你的方式去解决别人的问题。
每个人都不应该是她人的附属品。夫妻,朋友亦是如此。
假装严肃了一下。只是我个人想到的一个小小的角度,这并不能说明歪果仁儿的教育就多么高大上,只是由于见到过很多“巨婴”宝宝在失去这些关注度后心里产生的落差,真不是一时半刻可以独立消化完的。
回到主题。
作为广告来说,这个营销确实做得好。从传播的意义上来看,它成功挑起大众的舆论。作为父母的看了这个广告,有没有心疼你们家宝贝儿?番茄炒蛋都吃不到,快给ta办个招商银行信用卡,以免下次再来个木耳炒蛋,菠菜炒蛋,都要劳烦老两口半夜起来录视频。再不济,就别跟鸡蛋较劲了,刷卡叫个外卖,大家就都省心咯。
写到这我忽然邪恶了一下,想想如果我妈半夜被我摇起来让她教我做道菜,她会什么反映?
大概会瞬间把我拉黑吧。我都出来这么久了,这位小姐姐前几天还在问我,我俩时差到底是几个小时。
所以半夜被手机摇醒的只能是我。
嘻嘻。
毕竟我老妈最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