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叔和他的朋友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西方哲学脉络随笔(2) —— 自然哲学

西方哲学脉络随笔(2) —— 自然哲学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06:00 被阅读0次

文/乐德小老儿

希腊神话是西方世界表达他们世界观的最早方式。

自然哲学家却开始从大自然本身去寻找自然现象演变的原因,而不是诉诸于神,就是说他们不再认为闪电是天神在发怒。自然哲学的先驱者们朝着科学推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后来科学的摇篮。

他们认定存在一种永恒的东西,它是一切物质的基础。至于它最初的本源是什么,他们并不关心,或者可能他们认为这不重要。

人们所知的第一位希腊哲学家叫泰利斯。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中都有水。请注意,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这种思维方式跳出了天神造物的传统思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范畴,预示着人类思想进步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虽然泰利斯的结论是如此的简单和粗糙。

自然哲学家们相信,物质是永恒不灭的,必定存在一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打个比方,木材化为灰烬,构成木材的那个基本物质并没有湮灭,而是构成了灰烬。虽然人的感官不能发现,但他们认为应该相信自己的理性,感官不一定是可靠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那么这种基本物质是一种,还是多种,具体是什么?

公元前六世纪一位希腊哲学家提出,这种基本物质是“气体”。另有一位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斯提出变化是永恒的,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是什么;从未经历饥饿的痛苦,饱足时就不会感到愉悦;从未发生战争,就不会珍惜和平。事物的两端,好与坏、善与恶缺一不可。没有好坏善恶两极之间不停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世界将不复存在。拉克里特斯用logos(“理性”)这个字来替代“神”字,认为世上一定有一种“普遍的理性(logos),而不是神在引导世界的运行。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有土、气、火与水四种元素。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这四种元素的聚散离合罢了,永恒变化和事物的稳定存在是统一的,并不矛盾。打个比方,手上只有一种红色的颜料,我们无法画出绿叶,同样如果只有绿色的颜料,我们也无法画出红花。但假如同时拥有有黄、红、蓝、黑四色,将它们依照不同的比例进行调配,我们就能得到需要的任何颜色。

那么是什么力量主导了四种元素不断地聚散离合产生新的事物呢?他认为是“爱”与“恨”。爱使元素聚合,恨则使元素离散。大家不要笑!答案本身的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物质”与“力量”区分了开来。我们是不是已经看到能量、力学等现代科学概念的影子了呢?人类的理性思维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而安纳萨哥拉斯则认为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而且可以无限分割的微小粒子组成的。每一个微小的部分中都有整体的存在。这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维持大自然秩序的力量是“心灵”或“睿智”。

最后一位伟大的自然哲学家名叫德谟克里特斯(约公元前四六0年~公元前三七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赞美他是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相信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德谟克里特斯并不相信有任何超能力或意志介入大自然的变化过程。因此他是一个更加彻底的唯物论者。

好,下面小结一下。

自然哲学家将世界由神创造的主观世界改造成了有粒子组成的客观世界,这无疑是一场革命,他们带领人们从神话超自然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他们大胆地对感官发现提出了质疑,通过理性思维构建起他们的理论或者说猜想。虽然大部分学说都是他们的推测,他们的结论在现代人看来也很幼稚,但他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一过程不但产生了唯物的思想,还产生了辩证的、运动的思想。

大家还可以发现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过程中四元素的理论比起我们的五行理论是非常不完善的,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尚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而记录的是上古从尧舜禹到西周时期的官方文献和历史事迹。即使洪范是西周的文献,那也是公元前1000年前的事了,因此五行理论不仅比希腊四元素论完备得多,也要早得多。

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本原。易经所谓的三易,除了指连山、归藏、周易,也指“变易、不易、简易”。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说,希腊自然哲学关于基本元素是气体的概念,关于运动与稳定的说法,我们的古代文献已经有了更系统更完备的论述。

但是中华文明思想更强调整体、全局、一统的理念。老子云: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我们的先哲们没有去探究那五官无法直达的微观世界,老子认为不可致诘。国家形态上,我们不断向外扩展,而且逐步走向统一,分治分裂的时间短,统一的时间长。而希腊文明却循着相反的方向,向具体、局部的方向演绎推进,从而产生出科学的分支,比如发现了看不见的光谱、听不见的电波,摸不到的病毒。在国家形态上,城邦分治是欧洲最普遍、最典型的特点,统一的时间少,分治的时间长。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和今后政治制度的演变也都是契合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方哲学脉络随笔(2) —— 自然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yl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