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笔墨史书历史有意思
他若称帝,就没清朝历代皇帝啥事了

他若称帝,就没清朝历代皇帝啥事了

作者: 笔墨史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1:15 被阅读5次

他的生命里有着太多的抉择,非但关系到他和兄弟们的荣辱和身家性命,也关系到满族整个民族的命运。但他始终顾及到满洲整体的利益和清朝的统治,不愿意为了帝位造成最高统治层的分裂,也不愿意破坏满族的团结,阻扰清军统一全国的进程和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政局有所动摇,所以放弃了皇帝的宝座。

他就是爱新觉罗·多尔衮。他若称帝,就没清朝历代皇帝啥事了!

一、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二、帮皇太极打天下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

三、辅政顺治坐天下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皇宫中端坐无疾而终。经过一番兵戎相持的较量,6岁登上王位的福临是在多智多勇又独断专行的叔父多尔衮与深明大义的寡母孝庄文皇后教导之下成长起来的皇帝。多尔衮摄政7年间,清廷在以武力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兵追剿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抗清势力,推行剃发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压政策。

四、未称帝原因

1、正史

努尔哈赤驾崩,皇室中争夺皇位的行动都在秘密进行,争夺最激烈的就是多尔衮与皇太极。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从年龄与实力来讲,多尔衮与皇太极都相差甚远,后来阿巴亥被迫殉葬,多尔衮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形下,多尔衮完全可以把皇太极当作最大的敌人,但是多尔衮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要想活命,以后为母亲伸冤以及自己有所作为,现在就必须委曲求全,尽心尽力辅佐皇太极,得到皇太极的信任。

入关后,辅佐顺治成功登基,顺治虽说是个空架子皇帝,但他毕竟是皇权的象征,而孝庄虽然不掌权,可她还是起到了牵制作用,不管是否用情也好,她背后还有蒙古力量的支持,然而总体来说,实力不足以与多尔衮抗衡,所以多尔衮要称帝是完全可以作到的,但是要作到满族内部不受一点冲击和影响,完成不流血的政变却很难说。所以多尔衮多次拒绝了明朝降臣的劝进,反而在较短的时间将小皇帝接进紫禁城。他需要通过顺治登基,定都北京等一系列的政治运作来迅速确定以清代明这个事实,非但是对汉人的正式宣告,也坚定了满族内部入主中原的信心。如果他当时自行在北京称帝,满族内部的分裂也将不可避免,这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整个满族很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这并不是多尔衮愿意看到的。

多尔衮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决不是为达目的不顾一切的人,他有更高的野心和理想,他要把他的民族带入新的天地和世代开创万世基业。历史学者们公然他不称帝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始终顾及到满洲整体的利益和清朝的统治,他不愿意为了名位造成最高统治层的分裂,也不愿意破坏满族的团结,因而可能延缓甚至严重租碍清军统一全国的进程或是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政局有所动摇。多尔衮的这种行为是历史上统治者中很罕见的,但也说明了满族是个很有向心力的民族。

2、野史

就必须要说到孝庄文皇后。据传多尔衮爱美人不爱江山,所以保了福临做皇帝,自己没当。关于这一论点,请楼主参看电视剧《孝庄秘史》、《一代皇后大玉儿》、《庄妃轶事》等等等。

但据《清史稿》来看,书中从未提及多尔衮与孝庄有特殊关系。(从一些影视资料和众多野史来看,多尔衮与孝庄皇后的关系似乎是大家公认了的,但是据《清史稿》的记载,并未对多尔衮和孝庄皇后的“特殊关系”有所提及),对于太后下嫁多尔衮一事,更是无中生有。

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所写的《太后下嫁考实》一书中针对太后下嫁的各种所谓依据,一一予以驳难。因此多尔衮为了孝庄而放弃帝位的说法并无现实根据,只不过人们对于风流韵事,更愿信其有罢了。

(我是笔墨,欢迎点评、关注。公众号:笔墨史书,欢迎免费订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若称帝,就没清朝历代皇帝啥事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nx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