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培训效果看得见?

作者: 娜样美好写出我心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16:45 被阅读5次

作为内训师,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苦恼:这个东西我课上讲过,学员还是不会,白讲了,扎心。

然而,回想一下,如果我自己是那堂课的学员,事后我能记住的东西有多少呢?当时的讲师授课有吸引力吗?调动了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吗?让我当堂练习了吗?什么?都没有!那我肯定记不住啊!

培训工作的效果难以衡量,我们如何做,能够让培训效果看得见呢?用友大学田俊国校长《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一书给我了五点启发。

1.培训计划紧贴战略

我们的年度培训计划是怎么做出来的?人资提供表格发至各部门经理邮箱,甚至给出去年的作为参考。各部门经理在规定时间内回复,人资汇总。结果就出来了。

可是,年度培训计划的形成应该是个研讨过程,而非简化成只要结果。一旦简化成只要结果,工作任务就变成了应付。

那应该怎么做呢?

培训管理员与业务部门一起分析部门的年度业务策略:年度重点工作和策略是什么?部门SWOT是什么?团队能力现状及需提升的是什么?哪些需要引进哪些需要培训?以什么方式培养?

目前,公司已有较稳定清晰的培训大纲体系,明确了常规必须培训的内容。然而,组织在变化和转型,还需开发跟随业务变化的新课程,解决变化转型紧迫的问题,协助业务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业绩指标。这样的课程,效果更易看见。

2.课程内容聚焦业务需要

我们是否在开发课程之前做需求调研了?需求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这门课应该包括那些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培训什么技能?

需求调研除了下发问卷,还有一个更有效的方法:行动学习法。抽取学员代表和业务骨干,组成讨论组,讨论并筛选出公认的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课程目标及内容就是要解决这几个问题,针对性非常强。

发现了吗?无论是计划制定还是课程内容需求调研,都需要讨论的过程,而不是只要结果。所以,培训管理员在其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讨论得到结果,而不是仅仅传递表格。

3.微行动学习,效果看得见

微博、微信、微课,什么东西一旦变成"微",就更加容易操作和普及。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即使尚未有好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培训,即"微行动学习"。只抛问题,没有答案,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搜集观点和建议,快速形成解决方案。

例如:上次我在公司群里组织了一个讨论,把一个本司员工对外交往常见的问题抛了出来,资深同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潜水的同仁也默默围观学习了,知道了有多种方法以后自己选用哪一种。总结流程为:开场抛出问题、每人分享头脑风暴、相互质疑补充或赞成打call、得出结论。

微行动学习就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大家参与度高,印象深刻,效果看得见。

4.课堂效果当堂检验

田校长说:培训效果一定要当堂检验,课后的柯氏四级评估已晚。课堂上需要反复练习,不光学,还要习。如果课堂上无法保证他掌握,课后他几乎不会去复习和练习。

态度类的让学员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经历阐释收获。动作技能类要当堂反复练习四遍以上。学员练习的时间要比讲师讲演的时间更多,让学员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都加以演练,才有信心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知识信息类其实用E-learning自学就可以了。如果课堂干讲知识,那就是浪费时间。

5.课后社群强化

培训完毕,讲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就解散了吗?我自己上过不少培训班,有培训完毕就解散或不再联系的,也有持续跟踪21天强化习惯的,更有一直活跃交流的。

我心中理想的培训课是:课程互动参与练习多;课后持续跟踪,每天大家分享心得,请教问题,互相支招,相互协助和影响。大家共同修炼,导师适当点拨,向学员征集优秀实践案例以鼓励带动更多人应用。才不会觉得学完忘记了,或者学了用不上,才会觉得这个课真的有价值。

一个资深前辈曾跟我说过"培训工作不像薪酬工工作,它没有准确的答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值得花心思优化再优化。" 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赋予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进去,做完后更有成就感和价值感,这也是我喜欢培训工作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让培训效果看得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fz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