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知灼见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想法
几个日常小想法:个人平时思考状态记录

几个日常小想法:个人平时思考状态记录

作者: 牛粪茶壶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20:53 被阅读196次

    以前要求每天有个小想法或新收获,并简单记录下来,结果记录了大量的思维火花,大多想法很肤浅,但当时的灵光一闪很意思。大部分想法并没太多实际价值,基本是对某种趋势的判断,某种见解,某种理论的应用方法论,某个热点在具体场景的创新应用……五花八门,今天随便记录几个“胡思乱想”,揭露一下个人无聊的日常。

    想法一:

    为适应科学发展和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叫标准化。标准化广泛应用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了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除了工业化标准外,我们发现人们文化、思维、道德的传承同样遵循着某些标准。科学领域的公式、定律,人文领域的理论范式,在科研中表现为相对统一的“学术标准”。以教育为例,教育者试图用标准的教法、标准的程序教授标准的理论、道德、方法,所以思维领域有了标准化体现。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个人是社会的组成要素,如果把社会比喻为机器,个人就是机器零件,好比螺丝钉。社会分工把人分为标准类别,人们需要有符合标准的知识、能力等标签,所以,社会分工将人标准化了。

    标准化带来了效率,但它简化了复杂系统,创新创造或许受限,固化的思想或许钳制创新的行动。而作为零部件的个人,被异化为社会运行的标准工具,个人在社会洪流中会变得微不足道,社会变革向决定论倾斜。

    想法二:

    万物自有规律,个人发展亦是如此。规律是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是否意味着人只能按照发展规律走?这个疑问源自打破既有规律,跨越“轮回”魔咒,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规律不可变,是否推出人们只能顺天安命,按部就班?

    个人生理、学习、发展、社会等模块肯定有一些共通东西,简单系统(纵横对比)中规律肯定起作用。我的落脚点不在这里,而是着眼于更复杂的社会系统,我试图观察复杂社会系统是否干扰了规律的作用,这意味着外在因素打破了规律的正常运行,果真如此,那很悲观。

    教育为例,我们学的是前人总结的思想、经验、技能,被验证的真理及方法论,除了知识量的变化,人们并没跨越教育的规律。通过积累,人们达到前人的水平(文明基础的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创新、超越,这是正常规律。历史在轮回,个人通过榜样的力量,慢慢达到前人的水平,规律相同,表现形式创新。

    问题是这种自下而上的规律有可能被自上而下的经济基础颠覆,资源禀赋的天然差异铸就上升通道的壁垒,发展进程缺失了大量主客观条件,规律必然会产生紊乱。失去公平外衣的进程在行为上表现为“轮回”,在思想上却走向自身的对立面。比如阶层,如同命运的魔咒,不可打破,因为它不具备符合规律的条件。

    我相信个人发展的规律,却隐隐担忧被阻挠的现实。在相对开放的知识层面,人们差异不大,在被垄断的物质、经验、关系领域,规律很难发生作用。我提倡方法论,在某些趋势面前,仿佛拿着钥匙却找不到大门,这种感觉,相信普通的大多数共有。

    你已准备好,前方却没路了。不过我比较乐观,仍然坚持认为某种条件干预下(勤奋、天才、运气、方法),规律在某种程度上,较短时期内,能“拨乱反正”,达到相对公平或高效率的执行,保持希望毕竟比绝望强。

    想法三:

    我在想,个人固执地记录一些无聊想法的意义何在。换个简单问法:为什么写一篇无人问津的小文?如果它只有个人价值,个体却必然消亡,这意味着意义随之陨灭。如果它有社会意义,它本身必须携带价值禀赋,不然害大于利。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个人的写作大多亦如此,并且是个人化的肤浅解释。我看写作的功能无非记录事实、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总结方法,创意联想而已,流行文体连解释世界都做不到,只有事实记录、情感宣泄、胡编乱造,这种文章意义几何?

    我为什么写点垃圾小文?很简单,写作与我是思维的延展,每天脑海闪耀各种火花,它们肤浅却有趣,它是我认知世界的过程,记录它如同记录了我的时间,连同我认知的世界,也包括当时的情感。从这个意义来说,它是我的记忆,给自我留点痕迹,让世界知道我来过。

    青史留名意味永生,这是人们对抗死亡的超脱之路。人们的思想可以活在史书中,活在故老相传的传说中,文化是载体,是个体跨越时空在世俗中的留痕。历史只记录强者,布衣只能如清风拂过尘埃,不留痕迹,他们把名字刻在冰冷的石头上,被时光腐朽。文人都有这种情节,记录当下,活在未来,用思想获得永生。

    我不信春哥,不想永生,却在对抗孤独的探索里发现了文字的力量。行文是自我表达,书面化是为了和世界对话,面对自我与人交流,比想法烂肚子里强一些。如果生活不留痕迹,谁证明你曾活过?如果强悍到无需证明,一切都是意义,同样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你就是世界,没有参照物的物自体,它只存在先验的哲学中。

    所以,写作成为我的工具,记录着表达着交流着,至少证明我还在寻找意义,没有超脱到消亡的境界,也不试图历史留痕,只想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获得心安。就这么杂乱地写着,没夹杂太多目的,自言自语,如果被世界偷听,在不知的角落被朋友读到,我想这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也活在了别处,超脱了时间。

    写不是目的,终究要做点什么,那就先改变自己吧。

    想法四:

    看到一则新闻,京东取消电器类自营店,变成渠道平台,这事儿引起我的注意。阿里淘宝做平台起家,后来搞起了自营店,给自己引流,通过大数据自营高毛利、高销量产品,借用自己物流形成闭环。很早以前天猫、京东、当当就开放了商家入驻,作为平台整合海量差异化产品,兼顾长尾市场,现在取消低毛利大宗商品自营,让商家自主定价经营,意味深远。

    大宗电器的毛利如何我们不得而知,高毛利易垄断的物品平台肯定想染指,当当的大部分图书仍是自营,入驻的各种商店优势不一定明显。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亦是如此,他们有流量有配送,有些地方搞起了自营样板店,流量倾斜,肥水不流外人田,提高收益率,其它海量入驻店用来稳定市场。

    这和商业链条有关,厂商加工平台售卖,各取优长。平台有流量优势,从厂商批量拿货赚取差价,天经地义。但企业有边界,平台的供应商并非越多越好,另外未来定制化个人化的产品越来越多,市场呼吁多元化多样化,长尾市场及边缘产品必然由个别商家提供。大宗电器竞争激烈,各卖场有专门网络渠道,价格相对透明,这种产品交由厂家自主定价、配送合理。

    随着四次工业革命兴起,信息透明化,各行业定价越来越趋于统一,厂家在价格、产品线、服务等层面做文章,竞争加剧。传统零售慢慢被新零售取代,产品价格透明,易于获得,个性定制成为新标签,统一集约化生产的标准产品利润降低,平台会慢慢让渡各种商品让商家自营。

    未来产品信息铺天盖地,信息极大整合,交易极大便利,平台成为真正意义的平台,人人可以提供产品,这时候产品优势和客户沉淀成为主要竞争力,这意味着未来提供个性化产品、经营粉丝圈子可能成为机会。现在大部分人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很少注意打磨个人提供的服务、能力、产品,如果感觉这个杂乱的分析有点道理,不妨思考一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几个日常小想法:个人平时思考状态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nh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