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140323/9c7b94c0fea77bd5.jpg)
在由张湛江领唱的小插曲发生时,林月亮正在熟悉班上所有的同学,这一过程大家肯定也是一致的。
她们这届所有的学生,除了极个别,比如像叶莉是来自外地的借读生,大家基本都是来自整个徐县四面八方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村庄,不同的乡镇中学。四个平行班,很少有同学能够幸运的赶上与曾经的初中同班同学,又分在一个班,比如林月亮和黄洛勇就没有分在同班。但也有幸运儿,林月亮所在的高一(一)班里,居然有几个人是一个学校来的同班同学。他们有男孩有女孩,来自县城的城关中学,几乎全是工人子弟。由于没有能够进入一中,就顺理成章的扎堆来到二中。
他们自成一伙,是几个既活跃又有充分优越感的少年。女孩有三个,其中包括林月亮的同桌宋兰芝;男孩有两个,周实和吕彦斌。
他们几个凑在一起的画面让林月亮羡慕不已。觉得他们真幸运,在大多数人还处在一个崭新陌生的环境中挣扎的时候,他们几个却相互熟悉,抱成一团儿。他们甚至一开始都不存在一丝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下课结伴玩,功课有商量,回到宿舍唧唧喳喳也可以更加热闹的度过睡前的时光。
林月亮的确很羡慕他们的小圈子。他们完全不像自己,孤孤单单一个人来自穷乡僻壤不说,要从零开始建立一切关系。而后一点正是让林月亮心中好不自在的难题。
但好在,她也有别人大多不具备的另外一个优势——她的叔叔是教导主任兼副校长,使得她好像也就有了一种类似属地感——因为很快她就发觉,不用她过分去讨好哪个老师,他们很快都知道了她林月亮是谁。她不用过分努力去迎合谁,自动就抵消了很多不适和陌生感。况且女生中之间也有个别人与其他老师有亲属关系,那么,她在校园内得到某些不易被察觉的照顾和亲近,也就成为不可避免和自然而然。
另外,有一个念头自动飘进林月亮的大脑:一个脑子还不算笨又兼具美丽脸庞的女孩,在十七岁的花季总会很快交到称心如意的朋友。
那最初的最可爱的小圈子,便是上面已经提到的美女“四人帮”——林月亮,安然,霏儿和叶子。
论朋友间的交流,林月亮和安然交谈最多。
在叶莉因为一个变故很快离开她们而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和安然、霏儿形影不离;但霏儿太小——她就像她们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妹妹,跟在她们身边,开心欢笑时自然不能缺少了她的笑声做作料。但论起真正的交谈,林月亮没有把霏儿放在可以会心交谈的平等地位,和她交流自然就少许多。
她和安然两个,常常在吃过晚饭与晚自习之间的那段时间,去操场上或柳荫路上手挽手遛弯。她们俩个总是交缠着胳膊走上操场,总是不分天南海北,边走边无尽的交谈。谈她们的烦恼,她们的学习,生活,同学,课上课下趣事,过去,未来,山南海北天上人间。只要她们能想得起说得出辩的清,从来不会担心冷场没有了话题。
很难说在心理年龄上她们俩谁更成熟一些或者谁更机敏一些,有时候也分不清谁更幼稚和天真一些,这要看当时的话题和她们各自对此问题的认知度以及知识面。或者单凭狡辩一方也能说服对方对自己刮目相看,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心悦诚服或者不乏面对面大声赞美。
她们滔滔不绝的诉说与倾听,互相讨教,赏识,鞭策,甚至辩论不休。争论过后再互相安慰,然后快乐的和解。她们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或阴或晴或雨或风的傍晚时分。在二中四百米周长的操场上,林月亮不知道她们俩到底跺过多少个圈圈;在那条林月亮和安然最爱的柳荫路上,更无法计量她们俩个到底走过多少米长的距离。也许,足够从北京到上海吧。
总之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她俩形影不离,有诉说不尽的话语。
但后来,随着林月亮心性转移,她交往朋友如蜻蜓点水,一段时间关注这个人,一段时间又转移向另外的其他人。所以,林月亮和安然并不是始终如一,都时刻摽在一起。但论起高中时期的好友,在林月亮的内心,安然永远排在第一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