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着看看这部被誉为经典的片子,怎奈每次想先随便了解下剧情时,问周围朋友影片讲的什么故事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是回答我一句:“讲同性恋的……”
一直怀疑一部讲同性恋的片子,网络上竟然会有那么高的打分,估计还是自己证实一下,才能明白里面到底讲的是什么吧。
就这样,在闲暇之余看完了影片,说实在的,我没看到什么所谓的“同性恋”相反的我只看到了一个如刚上学的小学生,在哥哥、姐姐即将离开自己各奔前程时,面对那份离别而产生的惶恐,和那张过份依赖的清秀脸庞。
可见,任何东西,在你并未亲眼所见的时候,听来的,也许都不能代表你自己的感受。哪怕是平时感觉特别聊的来、特别心灵相通的人也是不行的。
整部剧似乎都充满着程蝶衣式的依赖,从童年的小豆子开始,这种依赖便已在内心深处扎了根,那时候的他无依无靠,独自品尝着周围陌生的气息,孤独一定也油然而生,也只有他--小石头,才会在他不安的世界里,一次又一次的给了他无限温暖,也正因为如此,他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是唯一一个让他在活人的世界里还能感受到的真诚,所以当少年的小豆子偷跑出戏班子以后,才能冒着被打死的风险回到戏班子,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回去,师兄小石头一定是那个被师傅打的半死的人……在那个一遍遍念错戏词的小豆子眼里,他的师兄是他的指路明灯、是他的保护伞,当师兄拿着烟斗戳坏他念错词的嘴巴时,我想小豆子不会不明白,师兄只是怕师傅对他有更严重的毒打。所以,小豆子终于向戏屈服、向命运屈服……这对小豆子或者成年的程蝶衣来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或许是对小石头或者成年的段小楼最好诠释吧!不过段小楼肯定是不会明白的,因为他的童年不像小豆子,没有像小豆子一样经历着被母亲砍去手指(尽管那是根多余的)也没有经历戏班子其他成员的讥讽,对于程蝶衣来说,段小楼是他的全部,而对于段小楼来说,程蝶衣只是他的师兄弟,只是他的搭档,无论换谁来演,他都能接受。
所以当岁月变迁,成年后的段小楼是没有理由不变的,他世俗、决绝、自私,文化大革命时更是以揭发程蝶衣的“罪状”来为自己洗刷,这无疑又给了程蝶衣一击重拳,那个时代、那些人、那些戏,虽没有明确的杀戮,却有着看不见的血腥!
我时常会想,“文革”那是个怎样的时代?提倡的是革谁的命?又有谁的命被革了?多少人如同段小楼与程蝶衣一样,被无辜牵连以至于卖友求荣、卖亲求安的境地,又有多少人能够经受住人性的考验,也许考验还不足以让人恐惧,让人心生恐惧的则是那无限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
所以,文革后两人的再度同台,对世事早已心灰意冷的程蝶衣最终自刎于剑下,依赖-始于小石头,结束于段小楼。
于是,戏结束了,人生也结束了,喧闹过后一切竟是那么宁静,宁静到似乎一切都没发有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