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编辑
汽车出行作为眼瞎人们外出除了步行可以说是最常用的一种出行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我国城市中的汽车保有量已将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我们只要在马路上行走就会发现客车、私家车、电动车、出租车、面包车、货车等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虽然汽车的增长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抛开宏观方面不说,对于个人而言,自驾开车对我们的影响远远不止在出行节约时间亦或者浪费时间上面,在对于我们的性格等方面也有极大的影响。
可能谈到开车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或者性格的时候,有些读者会觉得过度夸张了。但是以下一些场景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看到或者听说过:有的人平时表现十分吻合,但是一旦握上方向盘的时候,性格就开始变得较以往更加容易暴躁激动,甚至会做出一些在平时绝对不可能做的鲁莽行为,我们简称这类人为“路怒”一族。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开车的人情绪容易激动甚至失控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时半会还真难以说得清楚。
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美国自由作家、新闻记者汤姆·范德比尔特所著的《开车心理学》一书就从我们的交通行为和开车心里等方面出发来分析为什么我们一开车之后,我们的性格就会发生剧烈的改变。
在书中作者用了九个章节的篇幅来分析了开车时作为驾驶员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真切的感受到在驾驶员的眼中,其他车辆的行驶状态以及其他驾驶员的动作行为的解读。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才能够对驾驶员开车之后的大变性格作出合理的解释。
例如在第一章中“为什么总是旁边车道的车快”里面就通过四篇文章来初步解读一些“行为异常”的司机的行为。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开车过程中驾驶员彼此之间的信号传递其实不一定能够顺利在彼此间传达。书中就列举了一辆车一直开着转向灯,而旁观者无法理解这辆车的驾驶员的真实意图,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可以说是造成驾驶者激动情绪的产生。这一章节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超车,并道以及变道等行为也很容易引起强烈的反应,而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则其实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开车这一行为由于是发生在相当狭小的空间里,很容易将驾驶员的自我意识放大,而这一现象在乘客身上则很少发生。
可以说,在这本书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自我意识较强的人,喜欢冒险的人再开车过程中很容易成为“路怒”一族,而危险意识较强,谨小慎微的人可以说开车行驶的安全指数相对更高。而这其中的玄奥在这本书中是可以找到的。不管是有车一族还是环保人士,本书对于如何识别以及避免成为“路怒”是相当有帮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