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两个断语: 1. 这本书是小说家言,但有其可取之处。 2. 加尔文在处死塞尔维特的事情上犯了错误,但他仍然可能是后无来者的自由守望者。
这本书讲的是“蚍蜉撼大树”的故事,勇敢、高尚而弱小的卡斯特利奥对抗凶残、邪恶而强大的加尔文。写于1936年,茨威格55岁,加尔文去世的时候年55岁,时间如此的巧合,若不是二者相差四个世纪,好像茨威格的书有给加尔文盖棺论定的意思。1936年,是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后的第四年,是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后的第三年,是希特勒扩军破坏凡尔赛和约的第二年,是茨威格的剧本《沉默的女人》遭希特勒禁演的那一年。公开的批评元首成为不可能,热爱自由的茨威格又不能把气往肚子里咽,于是就有了这本《异端的权利》。
这本书在Stefan Zweig的作品中归类为Biographies and historical texts,这类作品想要摆脱“偏见”二字是不容易的。《异端的权利》是我读过形容词使用最频繁的一本书,其煽动力令人叹为观止,读来颇为激动人心,仿佛元首的演讲一样。百度百科对茨威格的介绍有这样一句: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在这本书里,茨威格向我们介绍了那位宗教改革的激情岁月中的中流砥柱——约翰·加尔文——他也影响了后世500年的世界风云。大部分的中国读者可能是通过这本小书接触加尔文的。于是那个狂热而邪恶的独裁者的形象便深深地印在中国读者的脑海里。中文译本最早由三联书店在1986年推出,那时中国正在发生一些无需多言的明显变化,这本书对彼时中国人的影响可想而知。
以上是这本书的基本背景。以下分两点分别介绍我的看法,而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的。
1.从茨威格的书中能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表达一下我读此书时候的主观感受,那就是痛苦万分。因为倘若我不知道加尔文这个人,我会抑制不住冲动用最恶毒的话去咒诅他,他罪恶累累,是古往今来最大的独夫。然而我知道加尔文,我读他的传记,读他的著作,甚至在他作品的帮助下,我体会过有生以来与上帝最亲密的时刻。然而如何把这两个加尔文合而为一呢?绝不可能。我不得不读几段就停下来休息。这是我最累的一次阅读体验。
其次,我终于找到了阅读此书的恰当方法,那就是把所有的形容词全部抛开。这样做之后,阅读速度提高了,我也不再把思想肤浅地停留在茨威格重点刻画的独裁者形象上,也不再花时间去为加尔文辩驳,本书的真正价值便浮现出来。本打算反驳的,不再反驳了,一来太累,二来价值不大。
本书的价值:
-
在政治方面,追求真理,并说出其信仰的真理,永远不应视之为罪行。绝不应强使别人接受某一种信念。信念是自由的。掌权者没有权力杀害观点不同的人。
-
在宗教方面,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如上帝之存在一样清晰易晓,所以宗教宽容是第一要务。(此书的重点在于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着墨极少。关于宗教宽容,后世有太多讨论和实践,此处不表。)
此二点足以概括本书的所有内容。本书不是以这二点为基础展开论述的,而是以非常手法塑造极端的人物形象继而烘托出来的对思想压迫的抗议。说实话,读这本书有点——浪费时间,当然,对于1986年的中国人来说,已经不容易了。
2.如何评价加尔文?
关于加尔文的中文著作太少,除了《异端的权利》,就是麦格拉斯和凡赫尔斯玛的两本《加尔文传》,以及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罗马书注释》《基督徒生活手册》等少数几本译著,另外还有几本教会史。现实当中很少听到有人提起加尔文(毕竟大部分中国人是不知道加尔文的),网络上关于加尔文却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可以说加尔文是宗教改革以来争议最多和受误解最多的人(没有之一)。
然而就我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说,加尔文是500年来对人性的幽暗认识最深刻而精准的人(没有之一)。当我阅读加尔文的时候,他的文字对我来说是真实的,仿佛最角落的黑暗都被他看到,叫人无处可逃——这是因为他也看到自己最黑暗的角落。他不只是一个教师,而且是一个陪我一同行走的弟兄。常有人问如果流落荒岛最想带的书是什么,我想,我最想带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基督教要义》,若是能带上《鲁滨逊漂流记》也不错。(在此推荐齐宏伟的一篇介绍加尔文的文章写在看到《基督教要义》全译之际)
相反,茨威格这样的人道主义者对人性的认识就肤浅得多,否则他也不会沉浸在对《昨日的世界》的追忆中,在对当下世界败坏的失落中杀掉自己。不住的赞美人性高贵的哲学是愚蠢的,它们不断地要做人的师父,却不肯稍微体谅一下人性的软弱,也不肯对人之陷于罪恶报以同情,一边赞美高尚的人一边审判罪恶的人,仿佛人类可以划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种群——这是启蒙作家们带来的。
难道没有一条道路,可以使罪恶的人摆脱罪恶吗?究竟是加尔文更残酷,还是茨威格更残忍呢?这是智者见智的问题。
加尔文被攻击最多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的——预定论,另一方面是行为上的——烧死塞尔维特。
关于第一方面,说实话,人类最古老的毛病就是骄傲,不能谦卑。人们太习惯于对不了解的东西随意的发表评论却不能为之负责。丰富的预定论岂能是朴素的宿命论所能相比?有很多关于预定论的解释,不过我更认同一种说法:在认识人的完全败坏之先,不能理解预定论——这不只是一个道理,更是一个体验。
关于第二方面,加尔文是逃不掉的。不过事情经过是否像茨威格书中所写的那个样子呢?在茨威格提出控诉之后,为何人们不传唤被告为自己辩解就开始审判加尔文呢?搜搜《异端的权利》看看吧,你是否能找到一篇文章为加尔文辩解呢?在世界末日之前,人们恐怕不会对此达成共识了,最公正的审判交给永生上帝吧。
最后给一个忠告: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这本书上,读一读加尔文自己的著作吧,比这有益处得多。
原文链接:知乎:《异端的权利》这本书怎么样?
2014年7月2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