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头牛还在田埂上静静的低着头吃草,不时摇摆一下尾巴,驱感那烦人的苍蝇。
山坡上的火势一直在蔓延,中间烧的只剩下黑色的草根,已经没有明火,冒着烟,偶尔有一两处地方冒出火苗,那是干的牛屎烧着了,火沿着圈慢慢地向外的扩展。烧过的地方已经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了。金涛和大奇、国发、国雄围着一堆熄灭了的草灰,各自拿着小棍子在上面扒动,抢着捡起从火堆里扒出来的一个个烧得黑黑的花生,花生上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他们吹着黑乎乎的手拨着花生往口里丢,不一会地上就只剩下一堆花生壳和一堆灰烬。
“走,把火灭了,我们回家。”金涛一边往前面冲,一边喊着。4个人中间他的个子最小,但看得出来,其他三个都十分的听他的。他们迅速地冲到燃烧着火的圈子旁边分开,各自不停的用脚踩着地上窜来窜去的火苗,火圈被截断成四个弧,在他们的踩踏下迅速的熄灭了。
他们各自牵着自己的牛往村里走去,脸上、身上被太阳晒着、被火熏过留下黑黑的汗迹。经过水塘的时候,都扔下牛缰绳,各自迅速地脱下衣服都跳到了水里,水里全是欢乐的笑声。
6月的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吃过晚饭,金涛把竹床搬到村口打谷场上,那里已经聚集了一群人,各自或坐或躺在自己的竹床上,讲着一些不知哪朝哪代的故事。
金涛听着那些故事,躺在竹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又一次做起那个奇怪的梦,如同前世一般清晰。他想这辈子注定不会再这样贫穷下去的。
“爸爸,给我20块钱,我要到城里去一趟,马上就要高考了,我要办一个身份证。”早上起来,金涛一边扒着稀饭,嚼着咸菜,一边对他木讷的爸爸说。他的爸爸翻开那破旧的口袋,“这只有5块钱,你把家里那一篮鸡蛋带到镇上去卖了,再坐车去县里吧。”
“这要卖到什么时候?城里派出所不下班呢?你去借20块钱,卖了鸡蛋去还。”金涛敲着碗,不耐烦的说。
金涛到县城里派出所办了身份证,还要等2周后才能过来取,又到书店买了一本全国交通地图册。
临近高考了,学校比往常也放松一些,端午节让同学们休息了两天。周一同学们都带着咸菜干粮从各村聚集到镇上的学校,安静的学校变得异常的热闹起来。
上课铃响,老师开始点评最后一次考试的试卷,后排有几个男生大奇、国雄对着金涛开始起哄,而前排的女生,每一个个都咬紧牙关,恨不得咬他一口。金涛看着莉香那条粗粗的马尾辫,不用她回头,他都知道她在想什么。
金涛好像已经预订了全校第1名似的。自上学期末结束了全部的高中课程后,每一次学校举行的模拟考试,他都没有放手过第1名,莉香和他的分数差距,从来没有低于过20分。不过他心里清楚,以这样一个18线县城乡镇高中的第1名,在全省哪里拿得出手,不用说本科,能够考得上一个大专就要谢天谢地了。
下课的第1件事,金涛就是到门房去,浏览一天的报纸,张大爷早习惯了,等着他把报纸看完才送到校长室。
中午下课,金涛匆匆的离开了学校,他奔跑着赶到镇上做畜牧生意的王老板家,王老板院子里充斥着猪羊的味道。
晚上11:30学校宿舍才熄灯,有些同学马上点亮了手电筒继续复习。累了两天的金涛,很快就睡着了,不一会儿再一次走进了那个梦境。
接下来二周的复习,老师们已不再反复讲课文、划重点了,同学们大多数是自由复习,时不时走过去和老师讨论一下,有些有共性的问题,老师也会重点的讲一下。
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不约而同都在空闲的时候,像是无意中和金涛碰见一样,然后和他讲上一段话,话里话外都透露出一个信息,金涛就是全镇的希望,全校的希望。金涛也知道,学校三年都没有考上过一个本科生,学校经过几次调考下来,这一次是离本科最近的时刻。
无形的压力,让金涛晚上有些睡不着,7月6日将要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他的辗转反侧,并没有影响同学们打着手电筒看书。
考试前放三天假,金涛没有把铺盖清回家。
像以前每次放假一样,金涛带一本书牵着牛,上山了。
第2天,7月4日,金涛牵着牛,在离村口远一点的地方放了一会,又继续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一个人等待着他。
中午的时候他进到学校,像往常一样和张大爷打了一个招呼,到宿舍里拿好早已整理好的衣服包裹和铺盖卷,径直朝镇上的汽车站走去。在县城派出所,金涛取了办好的身份证。
假期的第3天,已是中午时分。一户老旧的房子里,聚集满了焦急的人,一个女人趴在桌子上哭泣,一个木纳的男人反复地说着,“牛不见了呢,牛不见了,要值2000块钱呢。”
村支书和王校长,班主任林老师坐在一边,抽着烟,仔细的推敲中间的来由,他们没觉得这一段时间有什么可疑,在三周前的模拟考试,李金涛的成绩还是高于第2名,20多分,在每一天的复习中,他也是非常主动的,还经常帮助同学解决疑难问题。他们也觉得,这应该是一起偷牛的案子,牛被偷走了,孩子还小,怕大人责怪,一时不敢回家。
村支书发动了全村的老幼,几个精明的青年被安排联系镇上的其他村子,怀疑李金涛是不是躲到其他的村子里去了。另外的人分头在各个山林查找金涛的下落。班主任喊来了村里的同学,找遍每个同学家里,也要把金涛找到。
一列火车,在铁轨上奔驰,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一个年轻人坐在两列车厢的中间过道里,专心致志的翻着一本全国交通地图册,他翻开的一页,左上角有两个字--深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