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51年,燕国国君姬喜派使臣栗腹晋见赵孝成王赵丹,献上十二万两黄金,与赵国结为兄弟国家。栗腹返回燕国后,向姬喜汇报说,赵国的壮年男子都死在长平之战中了,他们的孤儿还都没有长大成人,可以去进攻赵国。姬喜问昌国君乐闲(乐毅的儿子)的意见。
乐闲说,赵国是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有强敌,所以国内百姓都是战士,拉起一票人马就能打仗,咱不能去攻伐。
姬喜说,我们五个人打赵国一个人还不行吗?
乐闲说,那也不行。
姬喜大怒道,你丫闭嘴!其他臣僚都支持姬喜,认为可以攻赵。于是,姬喜调动两千辆战车,兵分两路,一路由栗腹率领,进攻鄗城(河北省柏乡县北),一路由卿秦率领,进攻代郡(河北省蔚县)。大臣将渠说,咱刚和赵国拜了把兄弟,并用十二万两黄金给赵王祝福,现在使臣刚回来就发兵进攻人家,这么不信不义,怎么能取得胜利?
衣赐履说:将渠人品不错,不过水平不行。无法取得胜利与讲不讲信义有毛关系?人家秦国十仗能胜九仗,凭的是讲信义?人家凭的是实力、战斗力!说明白燕国的脓包军队打不过赵军不就行了嘛,何必绕来绕去,搞得姬喜还以为自己人五人六呢。呵呵
姬喜不听劝阻,并亲自率领一支军队,跟在大军后面出发。将渠情急之下拉住姬喜腰间结系印纽的丝带,姬喜一脚把他踢开。将渠哭泣着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大王您啊!
燕军抵达宋子(河北省赵县),赵国廉颇率军迎战,在鄗城大败栗腹。赵国大将乐乘在代郡大败卿秦,并乘胜追击燕军五百余里,顺势包围了燕都蓟城。
姬喜只得派人向赵国求和。赵国表示,姬喜你滚蛋!我们只和将渠谈。姬喜于是任将渠为宰相,前往赵国议和,赵军撤退。
衣赐履说: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前257年,邯郸保卫战结束。这两场战争都是旷日持久,赵国实力大损。然而,前251年,依然轻松搞掂燕军,证明赵国的战斗力不是吹的,我们认为赵国是当时唯一能与秦国一较长短的国家,不是没有道理的。可笑的是燕王姬喜,我们弄不清他攻击赵国的目的何在,但从他的表现就可看出,左右不是猪一样的队友(齐),就是狼一样的队友(燕),想要合纵抗秦?你合纵个茄子!
廉颇、乐乘之辈,弄不过秦军,但对付燕军,还不是跟捏死个臭虫似的?
前242年,姬喜觉得时机不错,又派人打赵国,又被赵国打得大败,被俘两万人。
衣赐履说:对于这种脑袋被车轮碾过的二货,我也懒得评论了。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
江湖传闻,秦军将领王纥外号叫王铁匠,可见此人善打硬仗,应该和彭德怀属于同类人物。但是,就是如此凶悍的王铁匠,硬是拿老廉颇没办法。当然了,赵国国力不支与赵王换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廉颇率领的赵军,是邯郸保卫战洗礼过的,大部分人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而且,这个赵人的战斗力确实不同凡响。廉颇出走后,曾经在楚国为将,打过几仗,也没啥建树。以至于廉颇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思用赵人。
同将不同兵,廉颇也没辙。
乐乘本来就是燕国的将军,后来投降赵国,对燕国的情况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燕国趁火打劫,这本身就集齐了赵人的怒火。
名将廉颇,率领强悍的赵人,再加上赵人的怒火和对燕作战一贯胜利所形成的心理优势。击败燕国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从一些史料上的只言片语来看,当时的场景应该是这样:廉颇率赵军主力,以雷霆万钧之力,先猛攻一路燕军。燕军遭到廉颇的打击后,应该是燕军的建制很快就被打散了。燕军将领无力控制军队,溃兵冲乱,冲散了这只燕军。这只燕军完蛋之后,廉颇立刻回军,与乐乘合力攻打另一只燕军。主力燕军完蛋后,另一只燕军本来就心存畏惧,战战兢兢。在廉颇与乐乘的合力打击下,很快就崩溃了。
赵军迎战的时候,应该是乐乘率军在代郡阻击燕军,拖住燕军,使其不能继续深入赵国。廉颇负责迎战燕军主力。解决掉燕军主力后,再处理代郡燕军。
换句话说,在赵国君臣谋划对燕作战的时候,代郡在作战计划里的优先级不是太高。
个人的一点想法,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