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雪花如糖
01.
男人一过四十,就变成油腻的中年大叔,身体开始发福,头发日渐稀少,做事越来越小心谨慎。但有人却例外,到了不惑之年,人生才开始折射出耀眼的光茫。
公元360年,40岁的谢安踏出东山。日暮斜阳,长亭古道,友人设宴饯行。一杯浊酒,告别隐居生活,毅然携妓出尘,为自己、更为天下苍生。
好男儿,应该报效国家。
想起早些年,夫人还曾调侃他:
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人翁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呼?"谢乃捉鼻曰: 但恐不免耳。" -----出自《世说新语·排调》
"您的兄弟各个大富大贵,来访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可夫君您呢,到现在还没个一官半职。大丈夫,难道不应该像他们那样吗?"
"夫人,当官这种事,我就怕自己回避不了,怎么会主动贴上去呢。"谢安捏了一下鼻子,不以为然地说。
在这之前,朝廷多次请他入仕,他都婉拒。因高官厚禄,并非自己一生所求。邀三五好友,一壶酒,一张琴,一起畅游山水,赋诗行文,金屏笑坐,吴歌楚舞。如此富贵风流,何等逍遥!
况且,在家里还可以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教他们诗文,与他们畅谈人生,看着他们长成芝兰玉树,各个丰采俊秀,这有何不可呢?
如果时光可以停留,他愿意在这里终老一生,过着与世无争、与山水为乐的生活。
然而,有一天,这种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被打破。
公元360年,哥哥谢奕因病去世,弟弟谢石打了败仗被贬为庶民。谢家在朝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此刻,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只图自己的安逸而置家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而不顾? 责任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他,他毅然踏出东山,奔赴新的战场。
"东山再起",拉开了谢安人生华美篇章的序幕。
02.
他入仕的第一站,是到大将军桓温幕府任司马。
此时的桓温,灭成汉、平巴蜀,伐前秦、败姚襄,战功显赫,在朝堂上春风得意。但他对谢安十分欣赏,恨不得时时能与其交谈。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桓诣谢,值谢梳头,遍取衣帻。桓公云: "何烦此!" 因下共语至瞑。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 ----出自《世说新语·赏誉》
有一天清晨,桓温去拜访谢安。恰逢对方正在梳头、整理內务。
谢安听说大将军来访,吩咐手下:
"将头巾、衣服取来。这披头散发的样子,怎么能见客人呢?"
谢安正说着,恒温已大步流星地进来,一挥手:
"这一捯饬,又要半天的功夫,多麻烦呀! 就咱俩,何惧这些俗礼。"
他迫不及待地坐下,与谢安热聊起来。不知不觉,竟聊至深夜,才依依不舍地起身离开。
走在路上,桓温还有点意犹未尽,对左右随从说:
"你们从来沒见过这样的人吧?! 人品、学识、风度,都让人倾倒呀! 有他在身边,我简直是如虎添翼。"
但桓温和王敦一样,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想借北伐邀功,进而实现篡位的目的。谢安觉察后,自然不会为虎作伥。后来弟弟谢万病逝,他以奔丧为由离开恒温。
登上政治舞台的谢安,是继王导之后东晋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
晋朝王室两次危难,都能见到谢安力挽狂澜的影子。
03.
第一次事件发生在公元373年,也和桓温有关。
简文帝去世,晋孝武帝继位。桓温去京城拜见新皇帝。但他屯兵新亭,让谢安和王坦之前去迎接。
表面上设下酒宴,暗地里则想趁此杀掉王、谢二人,为自己篡权清除障碍: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 "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荡荡"。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知道这是一场鸿门宴,王坦之害怕了:
"谢兄,只怕这次我们有去无回,怎么办?"
"别怕! 晋朝的存亡,就取决于咱俩的此行。"谢安神色镇定,拍了拍搭挡的肩膀。
王坦之听了,长舒一口气,假装无所畏惧的样子前行,眼睛却不由自主地向四处张望,只见各个要害处都埋伏了士兵,周围弥漫着一股杀气,令人不寒而栗。他紧张得手心冒汗,两腿发软,看看身边的谢安:
只见他神态自若,步履从容,行至台阶,突然用洛阳书生的口音,缓缓地吟出嵇康的《赠秀才入军》: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
洪亮而又富有磁性的嗓音,穿透厅堂,响彻屋宇。亲耳听到东晋第一好声音的现场直播,埋伏的士兵都怔住了! 竟忘了这是一场杀机四伏的鸿门宴。
桓温一眼望去,见谢安还是和以前一样旷达、高远,突然忆起二人共事的时光,不由得动了侧隐之心,握紧的拳头逐渐松开。他改变主意,撤去伏兵。
即使内心波涛汹涌,表面上也要镇定自若、淡然闲适。魏晋把这种风度称为雅量。谢安的雅量,化刀光剑影于谈笑风声,东晋避免了一场政治祸乱。
不久,桓温去世。谢安与王坦之执掌朝政。
04.
登上权力巅峰的谢安,并没有玩弄权术,而是尽心辅佐幼主,忠于晋朝王室。对内宽厚仁慈,尽力调和士族之间的矛盾。对外,则坚决抵御外族的入侵。
此时,苻坚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少数民族,日益强大,并对偏居江南的东晋,虎视眈眈。
谢安青史留名,正是由于著名的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东晋抵抗前秦的第六年,作为军事最高统帅的谢安,正在和友人对奕,收到一封来自谢玄的书信: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看完后,他竟默不作声,继续下棋。朋友以为战事不妙,便迫不及待地问:
"淮河两岸的战况究竟怎样了?"
"嗯,孩子们已大破敌军。"谢安手里举着棋子,缓缓地答到,神色和往常一样。
八万军队战胜前秦的百万雄师,让后人津津乐道的伟大壮举,主人公却轻描淡写,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那么,谢安究竟是怎样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呢?
国难当头,人人自危,谢安却力主作战,并抛弃个人与家族恩怨,重用桓温的弟弟桓冲,让其率部守住淮河上游,侄儿谢玄领北府军盘据下游,共同御敌。
谢玄(谢道蕴的弟弟)痛击前秦先锋部队,一举歼灭一万五千人。这次失利让原本自信的符坚,看见东晋军队驻扎山地上的草木,排列整齐,还以为是晋军。于是诞生了"草木皆兵"这个成语。
后来,两军相遇于淝水。此时的符坚,竟然没有了主见,听从了对方的建议,先退后,让晋军渡江,再决一死战。
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及时传递信息,后面的部队看到前面的士兵撒退,以为前秦已败,各个丢盔卸甲,四处逃窜。
符坚,曾骄傲地夸下"投鞭断流"的海口。但他沒想到,自己最终以啼笑皆非的惨败收场。
战争,既是战略、战术的较量,也是指挥者之间心理素质的pk。显然,谢安的笃定、从容战胜了符坚的脆弱与急躁。
这场绝战的胜利,为东晋老百姓换来了十几年的太平日子。
05.
淝水之战成就了谢安,也使陈郡谢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权力、荣耀、赏赐纷至沓来。
也许是怕功高盖主,也许是不忘初心。此时的谢安,却选择了激流勇退。
在大海中扬帆远航,在山川中仰天啸咏,在高楼内踏歌载舞。或许,这才是他的初心。
连一向傲慢的王子敬,都化身小迷弟,用无限崇拜的口吻说:
“谢叔叔,您活得真潇洒啊! ”
既可东山再起,又可退隐江湖。对江山社稷,怀有一片赤诚丹心; 在富贵权力面前,又保持对自我的精神追求。
入世的政治智慧与出世的超凡洒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人生境界,古今往来有几人能达到?
后世有个著名的人物,视谢安为自己的人生偶像,曾写下十几首诗来表白。其中有两句,我特别喜欢:
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他就是诗仙李白。
网友评论
绝胜于千里之外呢?决?
李白是特别推崇他,他们精神上高度相通。
这小子,不知从哪看到这些的?😂
不过,我看的柳士镇译注的版本很早,1996年的,网上也有新出的版本,不知如何
我所知道的不一样的谢安,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