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457/2ba01ae4737d5292.jpg)
注:本文首发公众号 知行錄
文/知行
金庸大师在《神雕侠侣》的结尾,用清淡简约的笔触,于华山之巅,留下了一抹旷日持久的离别,低回而伤感。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此去经年,杨过和小龙女夫妇就像郭襄记忆深处那场绚丽繁复的烟花,遁迹江湖,无影无踪。徒留她天涯海角的找寻,苦思量,不可忘。
【想到杨过,心头又即郁郁,这三年来到处寻寻觅觅,始终落得个冷冷清清,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
她心头早已千百遍的想过了:“其实,我便是找到了他,那又怎地?还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烦恼?他所以悄然远引,也还不是为了我好?但明知那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我却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
终在四十岁时从说书人的一段故事里大彻大悟,放下执念,登顶峨眉山,开宗立派。萧萧身影,只与青灯古佛相伴,听松涛流泉,任晨钟暮鼓穿越过往云烟。
01
都说杨过痴情,苦等小龙女十六年,勿失信约。其实,风陵渡上,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更是情重。
纵观郭襄这一生痴恋的开端,定格在某个明月夜,定格在万兽山庄惜别之时,杨过赠她三枚金针,用以满足她的三个愿望,定格在她不假思索便使用了第一枚金针,定格在杨过揭下脸上面具的刹那——从此,她的时光惊艳。
【郭襄眼前登时现出一张清瞿俊秀的脸孔,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脸色苍白,颇形憔悴。杨过见她怔怔的瞧着自己,神色间颇为异样,微笑道:“怎么?”
郭襄俏脸一红,低声道:“没什么。”心中却说:“想不到你生得这般俊。”】
原本喜乐无忧的少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满腹玲珑心事,缠绵幽婉,纵与何人说。
数月后,郭襄十六岁生日宴上,杨过精心筹备了三份贺礼。第一份是灭蒙古军左右千人前锋,分别割掉他们左耳右耳共两千只;第二份是火烧蒙古军粮草,烟花恭祝芳辰;第三份是清理丐帮奸细,找出打狗棒。
每一份礼物都含金量十足,赚足了眼球。其用意之深,排场之大,厚重无比,隆重无比。能被自己一心倾慕的人珍重对待,任谁都会柔肠百转感念万千吧。
后来,断肠崖畔,郭襄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对杨过舍命相随。真真是应了元好问的那句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02
只是通透如郭襄,即便深陷相思局中,亦十分清楚,杨过终究只能是她的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可远观而不可及也。
她对杨过的情意,从来清澈,从来辽阔,也从来坦荡,完全超越了爱而不得的俗套。
与其说郭襄江湖漂泊二十四载,满身风尘,红颜渐老,只为打探杨过的消息。倒不如说她是在追逐杨过和小龙女他们爱情的痕迹,守望他们爱情的圆满。
郭襄其实是一个清醒的旁观者,愁情之中有着隔岸看花的美妙。
何况,以她的天资而言,纵有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也不会一直困顿于小情小爱的框架。我并不认同那些说郭襄为情所困,出家为尼的言论。依我拙见,寻访杨过不得期间,她从未消极沉沦,相反,她在不断地博采众长,精进自己的技艺。
是以,人至中年,在了悟“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道理之后,汇集毕生所学,刻苦专研,传道受业,终成一代武林门派的开山鼻祖——这才是“小东邪”的真实写照,不拘泥于任何一种世俗,大胆地活在自己的规则里,无论爱着还是放下,都始终懂得成全最好的自我。
人生,就像武学,总归是要与最上乘的自己相遇,才算可圈可点。![](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457/c5ac498aa09888a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