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化·传承历史人物
行走千年|30.老子:游龙函关西入秦

行走千年|30.老子:游龙函关西入秦

作者: 天眼官微x江湖布衣v西天禾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06:54 被阅读43次


辞官隐居,点化阳子居

公元前5l6年,也即周敬王四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威胁,就向晋国求救。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力单薄,不足以对抗晋军,于是就与旧僚携带周王室典籍逃到楚国。老子因此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去史官一职。于是老子辞官后,隐居于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

这日,老子骑青牛在梁都附近闲逛,见着了阳子居。阳子居,魏国人,入周大学,闻老子渊博,曾拜老子为师。阳子居看见老子,慌忙从马上翻身而下,向老子施礼。老子问:“你近来忙于何事?”阳子居答道:“来这儿看看祖上住的地方,购置些房产,再装修一下,另外还招聘些仆人,制定一些家法。”老子说:“有一个栖身、吃饭的房子就够了,何必这么铺张呢?”

阳子居解释道:“先生您修身养性,坐则寂静,行则松弛,饮食清淡,卧则安宁,如果没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呢?既然需要购置深宅独户,不招聘仆人,不准备家具,这深宅独户靠什么来维持呢?招聘仆人,准备家具,如果没有家规家法,又何以治之呢?”

老子笑,说:“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中饥饿就吃饭,身体困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居家又何需众多的仆人呢?顺自然而无为,则精神安宁、身体健康,违背自然就会忙忙碌碌,最终会精神混乱而身体受损。”

阳子居自觉粗鄙浅陋,惭愧道:“弟子浅薄无知,多谢先生指教。”

二人于是结伴,欣然向东而往沛地。行至难水,两人乘船而渡,老子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老子慈容笑貌,与同渡乘客谈笑,气氛融洽;阳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见到,给他让座,船主见到,忙端茶递毛巾。

难水过后,两人各自骑上坐骑,继续前行,老子感叹说:“刚才观你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真不可教也。”阳子居面带愧色,谦恭答道:“这是弟子习惯成自然,我会改掉的。”

老子指点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一样谦虚谨慎;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生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世间的一切都以一视之。”阳子居大悟,自此为人行事变得谦恭有礼。

再授孔子,大贤已成

孔子问礼于老子后,转眼已经十七八年过去,而孔子已51岁了。孔子此时虽学识渊博,然仍自觉未学得大道,听说老子在宋国沛地隐居,就带着弟子再次拜访老子。

老子见孔子来访,就在正房中接待了他。老子说:“一别十多载,听说你已经成为北方的大贤。此次光临寒舍,有何指教?”孔子双手作揖,拜道:“弟子不才,虽学习勤勉,但只是空游历十多年,至今未入大道之门。故特地前来求教。”老子回答道:“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从自然而自生自灭,皆随自然而停止或者前进。知其不同,只是知其皮毛;知其皆同,才是知道其根本。舍弃不同的而观察其相同的地方,就可以游心于万物之初了。万物之初,混沌而统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再问:“观其相同之处,有何乐趣呢?”老子回答道:“观其同,则万物一视同仁。物我为一,是非没有区别。所以可把生死视为昼夜,祸与福相同,吉与凶相等,无贵贱之分,无荣辱之别,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这样何处不是乐趣呢?”

孔子闻言,觉得自己变成喜鹊,飞上枝头;觉得自己变为鱼,游于江湖:觉得自己变为蜜蜂,采蜜花丛;觉得自已又变为人,求道于老子。孔子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造我为喜鹊则顺喜鹊的自然性而化,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化,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化,造我为人则顺人性而化。鹊、鱼、蜂、人不同,但是顺着自然本性变化却是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是顺着大道而行;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这是符合大道的。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说完,孔子起身向老子告别。

函谷关著书,西游秦国

公元前485年,老子准备西游秦国。老子祖籍在楚国,那他为什么要到秦国游历呢?有关资料记载,老子曾去过秦国,不过游历时间短暂,而此次去秦国绝非一时冲动。当时的秦国方圆千里,称霸西戎,相比晋、齐、楚等诸大国,社会长期安定,国家无战事;其民风淳朴,豪爽热情。另外,在秦地古风犹存,又有许多古代的传说遗存。于是,老子就骑一青牛,缓缓向西进发。

秦国,就在眼前。不过,老子行至函谷关时,被令尹喜拦下。令尹喜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传说他曾在老子来函谷关前一晚,见到一团紫气自东方而来。令尹喜知道老子学识深厚,于是要求老子写一本书,作为放老子出关条件。

老子没辙,就写成了一部书,这就是《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其书言辞精炼、博大精深,全文约五千字,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道德经》谈宇宙人生,阐述了老子的社会政治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重点阐释了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被后世评价为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作。

老子于函谷关著书后,传说令尹喜辞了官,追随老子而去。他们在秦国各地游历,最后终老秦国。今天户县的楼观台还保留着老子和令尹喜的墓。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

有人认为,《道德经》的作者之所以被称为“老子”,大概首先是因为他年老长寿。孔子曾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古传彭祖寿高八百,老子又活多少岁呢?司马迁在《史记》中猜测:“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因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是后世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老子的理想国度是“小国寡民”,他在《道德经》第十八章中讲道:“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不远徙。虽有舟与,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实际上,这里老子所描述的国家,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因为这个国家不是建立在暴力之上的政治组织,而是一个拥有文明却没有文明之害的民众生活共同体。

有趣的是,老子函谷关著书中“紫气东来”的典故和他所骑的青牛都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因子。帝王之家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于是把“紫气东来”这些字被写在大门上。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再后来,“青牛”成了老子的代名词,在一些诗词歌赋里,老子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等。

相关文章

  • 行走千年|30.老子:游龙函关西入秦

    辞官隐居,点化阳子居 公元前5l6年,也即周敬王四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威胁,就向晋...

  • 七绝 怀古

    潼关西顾入云端,汉瓦秦砖放眼观。 玉润蓝田生锦绣,可怜一梦落长安。

  • 项羽:我还能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啊!

    当项羽打败了章邯兵团和长城兵团之后,声名大噪。转而掉头西入秦关,万万没想到,刘邦竟然比他自己先入秦关,且派人把守函...

  • 2018.10.28战国策11 - 领导问话,谨防踩雷

    2018.10.28战国策11 - 领导问话,谨防踩雷 秦四·三国攻秦入函谷 作为下属, 领导提问该如何巧妙应对?...

  • 我心目中的老子

    身骑青牛游天地,鬓霜姣姣白于纨。老子,道德圣君,腹中可语,腋下而出,生而白发, 故日老子,函谷三日,道德经出,二...

  • 中华五千年演义(11):统一六国

    (11)统一六国 老子函谷西去,留下五千真言,阐述人类道家出世修炼经典。孔子周游列国,讲述中庸之道,修订中国千年儒...

  • 游桂林有感

    游桂林有感 忽雨忽晴象郡名,环山抱水有诗情。 宛如巨象江边饮,好似游龙脚下行。 十里画廊真画迹,千年龙脊现龙形。 ...

  • 关西神户游

    玩多了太阁立志和看多了大河剧,一直想去关西一带转转,找找日本战国时候的遗风和品味下日本的寺庙。这次出行有点仓促,就...

  • 关西与关东

    先秦时期,崤函是重要的政治和地理分界线,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中原六国一直自视中华正统;函谷关以西称关西,关西又可细分...

  • 2017暑期日本关西行

    作为首次游日本,我们把目标定在了关西。决定慢游京都、奈良和大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千年|30.老子:游龙函关西入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vlnxtx.html